1994年黃海對峙:蘇27飛行員駕機斜切F14,事後美國防長表達善意

2023-11-18     郝傑

原標題:1994年黃海對峙:蘇27飛行員駕機斜切F14,事後美國防長表達善意

2016年7月,菲律賓在海牙法庭的「南海仲裁」案即將公布,為了給菲律賓助威,美國派遣雙航母艦隊進入中國南海演習。

解放軍為了應對美國的威脅,於7月5日到11日宣布在南海進行軍演。

這是共和國建國以來海軍最大規模的演習,北海、東海、南海艦隊100多艘驅逐艦和護衛艦雲集南海,4位上將坐鎮海南指揮,連浙江、江西的火箭軍都加入演習,DF-21出庫備戰。

這場2016年「南海對峙」,被認為是21世紀中美離開戰最近的一次軍事對峙。

面對中國海軍的全面壓上,美軍和解放軍進行了10天的對峙,最後在7月中旬撤離,解放軍取得了「南海對峙」的勝利。

「南海對峙」的事直到2017年後才被國人漸漸熟知,得知解放軍逼退了美軍,很多人都在感嘆中國今非昔比。

因為在23年前,在1994年的「黃海對峙」中,解放軍海軍和空軍,被美國的小鷹航母艦隊給壓過了一頭。

1994年,美國小鷹號航母艦隊進入黃海,因為沒有跟中國報備,中國海軍在舟山海域進行軍演對抗。

中方沒有招惹美軍,結果美軍卻主動追擊一艘經過黃海的中國潛艇,甚至一度逼近中國近海,解放軍最終派出戰機升空對抗,雙方劍拔弩張。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在1994年進入黃海,進而引發中美對峙?這次對峙中,解放軍和美軍分別有怎樣的表現?黃海對峙對中國又有什麼影響?

一、朝鮮重啟核反應堆,美國派艦隊示威

1994年黃海對峙,歸根結底是美國的一次單方面挑釁,對象是中國和朝鮮。

冷戰結束後,北韓進入了極為困窘的「苦難行軍」時期,但是為了國家政權的穩固,金日成還在組織核武器研究,花了重金從東歐聘請了核武器專家在朝鮮工作。

而若論核工作室,朝鮮早在50年代就在北部的寧邊市設立了原子能研究中心,後來在80年代修建了「寧邊重水反應堆」,此舉讓美國、韓國、日本寢食難安。

1988年,美國總統里根宣布朝鮮正在製造核武器,朝鮮自稱是在和平利用核能,不製造核武器,但朝鮮也不願意參與「聯合國核檢查協議」。

美國、日本、韓國、蘇聯一起協商,最後以利誘的方式交換條件,答應每年給朝鮮出口糧食,並白送發電重油讓朝鮮用來發電,換取朝鮮關閉核反應堆。

在蘇聯解體後,美日韓組成朝核問題集團,集體向朝鮮施壓,美國要聯合韓國進行軍演,對朝鮮進行威懾。

朝鮮也強硬回應美國,金日成放話說:「美國要軍演,朝鮮就永遠不關閉核反應堆,也永遠不接受檢查。」

朝美之間針尖對麥芒,朝核危機讓世界緊張。好在1994年6月,美國態度有所鬆動,願意跟朝鮮接觸。

為此,前總統卡特訪問朝鮮,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簽署了《核問題框架》,朝鮮答應關閉反應堆,並讓聯合國檢查。

作為回報,美日韓不僅給朝鮮糧食、燃料等資源,還援助朝鮮修建兩座輕水反應堆發電,雙方皆大歡喜。

朝鮮答應了美國條件,本來這事兒就這麼過了,但天意弄人,1994年7月,朝鮮領導人金日成突然心臟病發作去世。

金日成在朝鮮的地位至高無上,他去世後朝鮮的政權交接引人關注。雖然金日成之子金正日是官方的接班人,但是朝鮮政壇會不會有政變,沒人說得清楚。

美國也觀察著朝鮮的行為舉動,為了防止朝鮮推翻協議,甚至派出了海軍在黃海巡弋。

1994年10月,美國小鷹號航母艦隊受命進入黃海。

小鷹號航母艦隊不是省油的燈,它包含一艘常規動力航母,三艘驅逐艦,一艘護衛艦,以及一艘洛杉磯級核潛艇。

小鷹號本身雖然是常規動力航母,但是它排水量高達80000多噸,當時搭載近50架F15和F18,整個艦隊的戰鬥力就超過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軍隊戰力。

小鷹號沒有去日本海,而是來到接近朝鮮首都平壤的黃海進行示威,此舉雖然是針對朝鮮的行為,但黃海畢竟在中國門口,中國也很關注。

美國艦隊在黃海出動,按照國際慣例,理應通知周圍海域國家,這是《聯合國海洋公約》的規定,也是基本的外交禮貌。

可是美國卻沒有通知中國外交部,就直接讓小鷹號開來了。

美國的這種行為其實是在變相向中國示威,當時冷戰結束,美國政壇重新思考對華關係,老布希解鎖對台軍售,引起中國政府的抗議。

美國和中國海軍沒有雙邊通報的協議,盛氣凌人的美軍狂妄地認為,自己沒有理由低下姿態向中國通報。

二、美軍騷擾中國潛艇,解放軍果斷亮劍

1994年10月25日,小鷹號航母艦隊進入朝鮮半島西海,艦載機進行了起降訓練。

來而不往非禮也,美軍來黃海,解放軍也沒有閒著,濟南、南京軍區也在浙江海外的舟山群島進行軍演,海軍和航空兵聯合演習。

解放軍和美軍隔著黃海針鋒相對,兩邊都很克制,美軍的飛機甚至沒有在黃海巡航。

直到10月27日,美國艦隊突然發現一艘潛艇從黃海通過,這是屬於中國北海艦隊的一艘091級核潛艇,舷號403。

當時403艇正在舟山水域進行演習,演習結束後從水面返航山東,但是美國艦隊的雷達偵查到了中國潛艇的蹤跡,以為是來跟蹤美國艦隊的,於是立刻釋放了反潛巡邏機追蹤。

403號艇通過黃海海域,是中國軍隊正常的訓練行動,美國覺得中方在「跟蹤自己」,其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很快,403號艇就發覺小鷹號「S3」反潛巡邏機升空,立刻下潛規避。

可是作為一艘1975年服役的核潛艇,091型核潛艇的噪音是出了名的大,美國的巡邏機馬上定位到了403艇的位置,並且釋放了聲吶浮標進行定位。

反潛巡邏機對潛艇進行聲吶定位,一旦潛艇的深度和位置被確定,接下來就有可能對其攻擊。

美軍的兩艘驅逐艦緊緊跟隨著403號艇,中國潛艇繞行躲避美國的飛機,然後向解放軍海軍指揮部發出消息,請求支援。

但是因為潛艇在下潛之中,求救消息一時沒有傳到岸上,直到403艇被美軍追逐60小時後,解放軍才得到消息。

當時舟山軍演進入尾聲,海軍馬上派出了兩架殲7前去確認潛艇的位置。可殲7戰機的航程短,而且低速性能差,無法長期在海外執行任務。

殲7返航後,海軍又派出兩架殲8和兩架蘇27去事發海域支援。

美軍偵查到中國軍機接近,小鷹號航母也起飛了F14戰鬥機作為回應,中美軍機在黃海上空相遇,隨後美國艦隊向西駛來。

中方按照慣例向美方喊話,要求他們離開本海域。但美軍戰機非常囂張,無視中國的警告。

情急之下,蘇27飛機的駕駛員展示出了高超的駕駛技術,開始斜切美軍飛機的航向,逼迫美軍飛機轉向,這種飛行方式在蘇聯空軍里比較常見。

幾次斜切之後,美軍飛行員感覺到了壓力,開始轉變航向。

與此同時,中國殲8戰機開啟雷達鎖定美方戰機,美軍F14選擇撤回艦隊,小鷹號航母也留在了黃海東側。

三、一場對峙,讓解放軍認識到差距

黃海對峙前後長達72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是美軍追蹤我軍核潛艇,至於後來的戰機對峙,時間則相對較短。

黃海對峙在後來的名氣遠不如「96台海危機」,也不如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這次對峙的規模很小,雙方只有幾架飛機,解放軍沒有出動任何水面艦艇。

美國人沒有把這次對峙當回事,但是對於中國而言,94黃海對峙的意義還是很重大的。

首先,此事讓中國解放軍認識到現有核潛艇的巨大短板。

「漢」級核潛艇解決了中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問題,但是噪音太大,讓隱蔽性蕩然無存,出海的象徵意義大於實戰意義。

美國媒體在黃海對峙後誇張地說:「中國的核潛艇從青島出海,美軍在西太平洋都聽得到。」

此後,中國加大力度改進091型核潛艇的降噪技術,努力把核潛艇的噪聲降低到和國外潛艇接近的水平。

除了核潛艇,中國海軍其他的水面艦艇更加乏善可陳,當時我國的海軍靠051驅逐艦、053護衛艦撐場子,其餘就是些小炮艇,在美軍的宙斯盾面前不值一提。

所以黃海對峙時,北海艦隊都沒有派出船隻,一是當時的軍艦速度太慢,面對美軍更加先進的小鷹號艦隊,跑過去黃花菜都涼了;二是我們的軍艦沒什麼戰鬥力,對美軍沒有威懾力。

此外,北海艦隊雖然有兩個航空兵師,可是大量的殲6、殲7、殲8戰機幾乎沒有超視距空戰能力,面對美軍的F14,還沒看到敵人就會被飛彈鎖定。

與後來網上盛傳的,「北海艦隊差點圍殲美國航母艦隊」不同,94黃海對峙時我軍和美軍差距過大,要不是蘇27的飛行員找回了場子,可能這次事件會成為美國單方面的勝利。

當然了,美國在當年並不想和中國撕破臉皮,事後也表達了善意,美國國防部長次月就來到北京解釋,說美軍無意引起這樣的對峙,這是雙方軍隊交流不暢導致的。

但是解放軍已經感受到了壓力,美軍這次行動有來探測我國海軍實力的味道。

果然在一年之後,中國海軍因為台獨問題再次出動,美國派出航母在台灣地區以東示威,台海危機爆發。

縱觀整個9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裝備普遍落後歐美一代,落後美國甚至達到兩代。

但是在新世紀開始後,解放軍用不到20年的時間就追上了這個差距,殲20戰機、山東號航母、055大驅、DF21飛彈等等武器的出爐,讓美國人再也不敢隨便在中國附近的海域撒野。

2016年南海對峙,美國主動撤退,標誌著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崛起,美國在亞太橫行的歷史一去不返了。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第七艦隊的利爪——「小鷹」號航母》,佚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730b01f6c8cee053f96c215e2ef7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