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端午幾點喝水?原來還有講究

2024-06-10     富貴說

端午節,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傳統節日,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你是否聽說過「午時水」這一習俗?午時水,顧名思義,就是端午節午時打取的井水或泉水。在民間傳說中,這天的水有著非凡的魔力,不僅能辟邪,還能帶來好運和健康。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午時水的神秘面紗,探尋它的奧秘吧!

午時水的由來與傳統

午時水,這一習俗在台灣及潮汕地區流傳已久。為何叫午時水?原來,根據傳統說法,農曆五月初五這天的中午十一點到十三點,井水或泉水會特別純凈且富有靈性。人們相信,在這個時間段打取的水,具有特殊的能量和效用。

在台灣,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爭相去打午時水。人們認為,用午時水泡茶釀酒,味道會格外香醇;生飲午時水,甚至有著治病的奇效。更有俗語道:「午時洗目睭(眼睛),明到若烏鶖」,意味著用午時水洗眼,能使眼睛明亮如烏鶖。還有「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的說法,可見人們對午時水的推崇。

午時水的多樣用途

午時水不僅僅用於飲用,還有多種用途。在閩南地區,人們會用剌瓜(黃瓜)的芯加鹽泡成解暑的午時水,以此來消暑解渴。此外,午時水還被用於洗澡和清掃。人們會在午時水中加入一些白酒和少許雄黃粉,用以噴洒房間庭院,或洗澡、洗臉、洗手腳,以求得一年的清凈與安康。

午時水的傳奇故事

關於午時水,還有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相傳在明末時期,鄭成功占領台灣後,他的部隊在端午節時抵達大甲鎮鐵砧山。當時天氣炎熱,士兵們口渴難耐,四周又無水源可尋。於是,鄭成功在午時插劍入地,向上天祈禱求泉。拔劍後,果然有山泉湧出,後來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劍井」。每年端午節,許多民眾都會前往劍井取水,希望能沾染一些神奇的力量。

午時水的現實意義

雖然午時水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民間傳說成分,但我們不能否認其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僅僅是一種習俗的體現,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寄託。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午時水的成分和效用,但更應該尊重並傳承這一傳統文化習俗。

當然,我們在享受午時水帶來的樂趣和神秘感的同時,也要保持理性和科學的態度。不要過分迷信或誇大其詞,而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體驗和感受這一傳統習俗的魅力。

如何獲取和保存午時水?

想要獲取午時水並不難,只需在端午節午時的十一點到十三點之間,前往附近的井或泉水處取水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確保水質的安全和衛生,最好選擇乾淨無污染的水源進行取水。

關於午時水的保存方法,傳統上認為它可以保存很久而不變質。但為了保持水質的新鮮和活性,建議將午時水存放在密封性好的容器中,並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這樣不僅可以延長午時水的保存時間還能保持其獨特的效用。

午時水作為端午節的一大習俗,承載著人們對健康、長壽和美好生活的期盼。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不妨在端午節這天嘗試一下打取午時水的樂趣,感受一下這一傳統習俗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讓我們共同傳承和發揚這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午時水的奧秘與魅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337f8380d05267dbe7c50005c7f3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