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時報的「幾斤幾兩」,會暗示智商高低?研究結果怎麼說

2022-06-13     急診室老苗

原標題:寶寶出生時報的「幾斤幾兩」,會暗示智商高低?研究結果怎麼說

關於寶寶出生時的體重,我國一直流傳不少說法。

比如寶寶出生越重越有「福氣」,寶寶出生時越重智商越高,將來更聰明等等。

總之,在傳統認知里,寶寶出生時的體重越高越好,也正是因此,很多老人都希望兒媳生個「白白胖胖」的娃娃,孕期里大補特補。

事實上,新生兒體重與「福氣」有關的說法當然是無稽之談,但關於寶寶出生體重與智商的關係,確實有不少科學研究,而研究結果,可能與很多人的想像大不相同。

寶寶出生體重會暗示智商?

關於新生兒體重與智商的關係,英國醫學研究協會曾做過一項研究。

英國醫學研究協會對3900名1946年出生的嬰兒進行跟蹤調查,結果發現出生時的體重與他們成年後的智力成正比,孩子出生時越重,長大後越聰明,越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研究人員推斷,那些體重比較重的新生兒,可能在胎兒時期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吸收到了更充足的營養,腦容量更大,所以智商會更高。

乍看上去,這似乎與我國的傳統說法不謀而合,對出生體重越大越聰明的說法進行了印證。

然而,這項研究其實並沒有那麼靠譜。

一方面該項研究於1946年進行,當時的社會條件落後,只有家庭條件較好的家庭,才能為產婦補充足夠的營養,使胎兒體重更高。而因為家庭條件好,這些孩子的成長環境比較優越,長大後自然更容易成功,也表現得更聰明。

另一方面影響智商的變量因素有很多,該項研究並沒有進行有效地排除,而且實驗樣本數量較小,且非常單一,不具備實際意義上的研究價值,無法證明新生兒體重與智商確實存在聯繫。

其他研究怎麼說?

關於新生兒體重與智商的研究還有很多,除了英國醫學研究協會的研究外,美國兒科學會的雜誌《兒科》,曾在2017年發表了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

研究人員挑選了4696名在1959-1961年出生於哥本哈根的嬰兒,在排除社會經濟差距、出生時的孕周等變量因素後,對他們出生體重數據,以及在19歲、28歲、50歲3個年齡段的智商測試結果進行了研究。

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將樣本按出生體重分為≤2.5公斤、2.5-3公斤、3-3.5公斤、3.5-4公斤、>4公斤共5組。

結果發現,在3個智力隨訪的年齡節點中,出生體重都與智力存在聯繫。

在前4個分組中,出生體重越大智商越高,而在出生體重超過4公斤後,智商會呈現下降趨勢,換句話說,新生兒體重越接近4公斤,智商越高。

此外,2009年有新加坡學者也進行過相關研究,他們在選擇近2000名亞裔孩子研究後發現,在各項出生測量指標正常情況下,身長越長,出生體重越重,或者頭圍越大,孩子在智商上的表現會更好。

寶寶出生體重並非越重越好

雖說有些研究顯示孩子出生體重與智商確有關聯,但這些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完美地證明兩者之間的關係。而且即便我們假設這些結果都是科學靠譜的,那麼孩子之間表現出來的智商差距也很微小,在現實中的意義並不大。

所以對於這些研究結果,以及類似寶寶出生體重越重越聰明的說法,我們可以作為興趣進行了解,但不必過度解讀。

尤其有些准媽媽關心則亂,對寶寶出生體重越重越聰明的說法深信不疑,孕期時過度補充營養,結果反而生出了「巨大兒」,不僅分娩時非常遭罪,有潛在危險,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受到很大影響。

從醫學上來說,足月新生兒出生時的體重應處於2.5-4kg範圍內,如果不到2.5kg,那麼會被視為低體重兒,超過4kg,會被視為巨大兒。

低體重兒往往會伴隨發育遲緩,人體機能比較弱,更容易感染疾病,而巨大兒會導致孕媽產程增加,更易發生難產,而且新生兒容易窒息、缺氧,患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壓等疾病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

所以說,准媽媽應該在保證寶寶營養吸收的前提下,控制好自身的體重增加,儘量使寶寶的體重處於正常範圍內,孕期里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適當運動非常重要,一味增重不可取。

老苗結語:

寶寶出生體重越大越聰明的說法並未被證實,准媽媽孕期營養過剩,無法生出聰明的寶寶,只會生出「巨大兒」。

我們與其關注寶寶出生體重與智商的聯繫,倒不如在後天教育上多下功夫,努力教出更聰明的娃。

今日話題:你還聽過哪些關於新生兒體重的說法?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2e13f6e1956c6a02b9b23dad6f3db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