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
作者:張三
7天長假馬上就結束了,回程高鐵上全是死氣沉沉的打工人,比釜山行還視死如歸。
如此低氣壓的氛圍里,任何響聲都會變得尤為明顯,更何況是咱們嗓音洪亮、清晰有力的售貨員們。
(圖/@新聞晨報)
他們的精神狀態堪比9月30號晚上剛下班的打工人,是每列車上最能整活的那一個。
排行第二的則是返校大學生,又回學校過按時領俸祿、可以不用早起不用幹家務的躺平日子了。
每次圍觀售貨員和社牛大學生的互動,都讓人一邊蹙起眉頭一邊嘖嘖稱奇,人怎麼可以有種成這樣。
當售貨員走過來的時候,i人在蜷縮腳趾,心中默念:當我是空氣,不要看我。
超e大學生伸出一隻手,敞亮表示自己沒錢買不了但想嘗嘗。
嘴甜到哪兒都是硬通貨,此起彼伏的「主播生意興隆」「哥發大財」硬控全場。
售貨員揣著好幾大袋開封的零食像掉進盤絲洞被算計的唐僧,到終點站一毛錢沒到帳,貨全做福利了。
「手心朝上的日子」不好過,但踏足高鐵之後,這條箴言要被改寫。
不僅要瞅准機會伸手要吃的,有時候還得翻面,因為有賣雪花膏的。
e人多了,i人也就無路可走了。
即使閉眼假裝睡得正香,也有被當場拆穿的風險。
售貨員和社牛年輕人,就是最好的逗哏和捧哏。
售貨員說要送三句吉祥話,氣勢像是要送全車三千萬——千萬要幸福、千萬要快樂、千萬要健康。
乘客說「沖你這三句話,買了!」,化身最懂烘托氣氛的助播。
並且提醒售貨員不要瞧不上貧窮大學生,麻辣味手撕牛肉咬咬牙也是能全款拿下的。
開了單的王牌銷售表示要贈送下車VIP最高禮儀:直接撲過去躺倒在地給顧客當地毯,讓顧客從身上踩過去。
頻頻翻車的帶貨男主播會說話,比喜歡販賣焦慮的商家更懂情緒價值,效果拉滿,逗得全車廂哈哈笑。
(圖/@王福錦)
這位社交悍匪型銷冠自稱雲南吳彥祖,在多個乘客的視頻中展現著銷售實力。
現在已經是高鐵上被人爭相「打卡」的小網紅,跟大學生有了默契,碰上就是一出情景劇。
當大學生的眼神往他這邊看,「要支持一下哥哥的帶貨事業嗎」的「催氪」話術開始往外冒。
除了事業宣言還有情感牌,「這包牛肉乾是我們友誼建設的橋樑,姐妹」。
姐妹如果還不為所動,雲南吳彥祖將啟用跪式服務,手捧手撕牛肉蹲在身旁推薦產品。
「男兒膝下有黃金,現在正是該我提現的時候。」
直播間的主播們喜歡聲稱全網最低價、買到就是賺到,而高鐵主播擅長用最樸實無華的方式,飽滿的幹勁向外傳遞,掏出二維碼讓你買下他的商品。
最懂得入鄉隨俗的大學生,已經把每次坐高鐵都視為試吃之旅。
堪比八點半之後的盒馬、攬客的烘焙店和能嘗嘗鮮的水果攤。
比omakase更顯人性化的是,在個人經驗和諸多短視頻信息的加持下,在上車之前大學生就對自己能免費品嘗到的小零食心中有數。
一般來說,大西梅、風乾牛肉粒、酸奶粒,這三樣是供大家試吃的標配三巨頭。
一次一小袋,吃不過癮還可以臉皮厚點再要一包。
有時候還會有奶片、葡萄乾、糖,全是來者不拒年輕人愛吃的。
不少人其實覺得小零食的口味還不錯,100塊3包的價位也合適,路上閒著無聊買點解解悶。
勇敢的人先享受下單,「其實我想買但是不好意思開口」的i人,跟著社牛乘客的節奏走,也能為每一個列車銷冠的夢想助力。
而熱情好客、能說會道只是頂尖售貨員的基操,殺手鐧是他們會自己支起台子唱大戲。
他們可以輕鬆調動起自導自演的技能,無需依賴大學生完成整場表演,而是把大學生當道具。
賣牛肉乾和奶酪講到一半,突然像是被打斷,說一句「好的您稍等,等下送來」,接著傳來窸窸窣窣打包的聲音。
把塑料袋往大學生面前小桌板一放,大功告成。
(圖/小紅書@princessunny)
大學生還以為自己被訛上了,根本不敢抬頭看,害怕和銷冠對上眼。
結果不一會好吃的就被原封不動收走了,原來是當了一回不知情的托。
《假裝有人要買》這門學問,脫胎於古老的推銷場景,如今在時速300+km/h的高鐵上實現了升華,並配置了提前錄好的微信付款聲音 。
大學生已經能夠融會貫通,汲取精華為己所用。坐一趟高鐵,就能學會什麼叫無實物表演,拿下教資考試不在話下。
售貨員的妙處,就在於他們多憑自主發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鮮明特色。
遇上什麼樣的,跟抽盲盒一樣精彩刺激。
要走上銷冠之路,關鍵在於立好人設、懂得拿捏人性。
有售貨員把海藍之謎說成海瀾之家,迪奧說成奧迪。人設是憨憨直男不會說話,每個車廂都說錯,每個車廂都有乘客糾正。
正經介紹產品時,大家可能不會留意說了什麼。突然卡殼了、錯詞了,反而勾起好奇,讓人豎起耳朵聽接下來會說什麼。
廣告詞就這樣水靈靈進了大腦,教會大學生什麼叫「以退為進」。
至於「體恤顧客」人設,跟直播間稱呼消費者為家人們的主播有異曲同工之妙。
前幾天遼寧一售貨員推銷化妝品,看到價格瞬間變臉,「這麼貴,這個算了,想給你們整點實惠的」。
之後再推薦其他產品,對比之下顯得划算很多,乘客的購買慾就被提上來了。
視頻火了之後,不少網友說之前遇到過這位演技派,小把戲百試不爽,已經變成了常規工作流程。
有人像自願上崗,有人像大冒險輸了,詞還沒背熟就趕鴨子上架了。
嘰里呱啦一大通,乘客們像在做中文四六級聽力題:西梅到底是哪裡產的?高加索遼寧呼和浩特這些地區是什麼關係?
(圖@你怎麼還不睡覺)
話說不利索,介紹產品瘋狂卡殼,乘客內心:「憋說了,咱買。」
售貨員抱著推廣產品的信仰,積極營業,配合乘客拍攝。
雖然做的是線下生意,但獲得的是線上曝光。
像是雲南吳彥祖那樣已經變成列車吉祥物,帶貨業績想必會漂亮許多。
(圖/@地嘉人善)
高鐵售貨員這個工種,這兩年成了坐車時的一道風景線。碰上超e大學生,就是社牛的巔峰對決。
對於年紀稍長的人來說,看到網上的熱門互動視頻有種文藝復興感。
在綠皮火車時代,火車售貨員便已是流傳於網際網路的傳說。
如果說現如今的售貨員們的主要技能是現場交互型脫口秀,那老派售貨員的看家本領更偏向於親身上陣的雜技表演。
為顯示絲襪的防撕扯性能,大出蠻力進行拔河比賽。
為力證皮帶的結實,來一套空中360°轉體。
洗髮水、洗臉盆、牙刷、蔬果削皮器,進行現場示範,堪稱當代直播間的雛形。
售貨員個個身懷絕招,在每個車廂進行「巡演」,碰上有趣好玩的讓人印象深刻。
要是放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不知道要捧出多少個隱身於火車上的帶貨大神。
車身晃悠的感覺、轟隆轟隆的行駛白噪音,和「火車段子手」的演繹共同構成了中式夢核的經典場景。
高鐵運行之初,絕大多數車次上都沒有推銷產品的人員。
交通工具屬性拉滿,點到點高效率完成輸送乘客的任務。
最近這幾年各車次上的售貨員多了起來,也像綠皮火車一樣變標配了。
有人覺得熱鬧,自然也有人覺得吵鬧,希望跟靜音車廂一樣推出無推銷車廂。
少數乘客有過不太愉快的經歷,發在網上得到了一些人的共鳴。
或者是迫於心理壓力硬著頭皮買下試吃的產品,或是想試吃被拒絕「反正你也不會買就別吃了」。
全網賞閱的那種其樂融融型售貨場景,可能只是少數,需要雙方說學逗唱互相配合和成就。
大多數售貨員和乘客都是疲憊打工人,心照不宣地完成固定流程。
前者沒有炫目的個人技,很難把每天要重複的話術變成相聲表演;
後者沒有精力和心情去回應,心裡正為第二天的班而犯愁。
列車售貨員們不屬於列車乘務員體系,通常情況下不是鐵路正式員工。
火車上的銷售是鐵路部客運段外包出去的業務,售貨員一般是由外包公司招聘而來的,並不是拿著「鐵飯碗」在車上賣貨、賺多賺少與自己無關。
根據媒體「上流」的報道,售貨員或所在外包公司要交一定數目的乘務費(一般750元左右),才能獲得在火車上推銷的權限。
一種僱傭形式是公司給售貨員提供貨物,售貨員賺取賣貨的提成。
另一種是售貨員自掏腰包買進指定渠道的商品,賺到的錢取決於銷售額和進貨成本的差值。公司相當於純中介,個人自負盈虧。
火車帶貨這個崗位,看似簡單實則刁鑽。
既要克服膽怯沮喪等情緒、心理素質優異;又需要口條清晰大大方方、介紹產品優點頭頭是道;還得身體素質不掉鏈子、久站依舊生猛有力。
推著小車在狹窄的過道走來走去,能不能讓昏昏欲睡的乘客吃下安利,是門考驗個人魅力的學問。
畢竟大家賣的貨都差不多,價格相對透明,賣不賣得出去全看車廂這個小小空間裡的銷售功底。
產品一般都是沒啥知名度的牌子,介於白牌和大品牌之間。多數在購物平台上可以搜索到,不是鐵路渠道特售,售價通常是高鐵上售價的5-9折。
這種程度的溢價基本在接受範圍內,一些覺得好吃的網友之後還會網購同款。
不過高鐵上賣的其他東西口碑不一,爭議最多的是大牌化妝品。
海藍之謎、雅詩蘭黛、迪奧的香水、粉底、護膚精華,比專櫃價格便宜一些,帶有中歐班列特色產品的title,看起來很正規。
在流傳於網上的一些介紹中,高鐵中歐班列特色商品項目是中歐班列效能的延伸,貨物從原產地到岸再到消費者手中,受全流程監管。
一些衝著「鐵路官方出品信得過」而入手的乘客,拆封之後發現跟正品的質感不太一樣,上網發帖求證,得到的答案一般都是「這是外包的」「是真是假沒有保障」。
高鐵上售賣的產品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官方的嚴格背書,有產品問題也很難找到靠譜的反饋渠道。
(圖/小紅書@甜味菜;@長今baby)
鐵路這一特通封閉渠道,能讓大量乘客的注意力短時間內集中到售貨員上,產生更多銷售機會,維護成本低,競爭對手少,被不少企業盯上。
除了純粹的商業性質售賣,現在部分列車上還有扶貧助農產品。
比如貴州客運段一些車次上會銷售紅薯干、獼猴桃汁、刺梨果等地方特產,助力「黔貨出山」。
業內人士看來,「多鋪特產、路途中必備的生活用品」是目前的銷售主流。
像是內蒙古奶片、新疆西梅等,已經站穩了腳跟成為標配,與其說是特產,不如說是全國通用的零食。
而在綠皮火車時代,頂流是德州扒雞、北京烤鴨等硬菜型特產。這些特產靠著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傳遍了全國。
進入高鐵時代後,各地間的物理區隔變小,特產開始祛魅,鐵路推銷也從提供「稀罕物」變成售賣日常產品。
德州扒雞總監就曾說過,高鐵銷售已經無法跟綠皮車時代相提並論了,高鐵上的德州扒雞基本變成了一種宣傳和營銷渠道。
如今高鐵售貨的走紅,離不開售貨員和社牛乘客的逗哏捧哏,借著社交網絡向外大範圍傳播。
見識過綠皮車帶貨的人們,像是親歷著老記憶的翻紅。
返程高鐵屬實令人絕望,吃點東西能讓自己好受的話,不妨大膽點要個試吃的奶酪粒,覺得好吃就來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