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地觀眾都在等一部片——
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自7月14日在日本上映後,影片又先後被中國台灣、韓國引進,好評如潮。
中國香港、北美也已經定檔12月。
而內地至今杳無音信。
不知道是否又將是一次「環大陸上映」。
其實,魚叔還期待著另一部動畫電影能夠引進。
同樣是有關追尋人生道路的故事。
而且,目前豆瓣評分8.2,竟打敗了豆瓣8.0的宮崎駿新片。
不少人表示自己是淚流滿面看完這部電影的,甚至還有人將其列為「此生必看」。
因此,影片最近剛上線,魚叔就第一時間刷完。
看完後只想說,太需要在電影院裡重溫一回了。
今天,就讓我來重磅推薦這部——
《藍色巨人》
BLUE GIANT
只看片名,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奇幻?戰爭?還是冒險?
都不是。
這是一部關於爵士音樂夢的電影。
不過,你可不要因為聽到「爵士樂」這三個字就感到有門檻,或被勸退。
因為,有許多完全不懂爵士樂的觀眾,都表示自己能完全投入。
以爵士樂為題材的音樂電影並不少見。
《爆裂鼓手》就是以爵士鼓手為視角,講述這條路的艱辛與黑暗。
《愛樂之城》里的男主角,則是一個鋼琴手。
對爵士樂有著純粹的熱愛與追求。
而《藍色巨人》的主角是一個薩克斯手。
宮本,是一個痴迷薩克斯的高中生。
他每天放學後都會在河邊練習演奏,四季常在,風雨無阻。
高中畢業後,他只身前往東京,一邊打工一邊尋求表演機會。
直到某天,在爵士酒吧欣賞音樂時,認識了同齡的天才鋼琴手雪祈。
一腔熱血的宮本,主動邀請雪祈和自己一起組建樂隊。
之後,高中同學玉田作為鼓手加入。
終於,一個湊合像樣的爵士樂隊成立了。
三個18歲的熱血少年,以登上日本最厲害的爵士樂舞台為目標,開啟一場充滿汗水與激情的音樂之旅。
《藍色巨人》的原著,是一部大受讚譽的漫畫作品,有「聽得見聲音的漫畫」之稱。
作者藉由精彩的分鏡、獨特的畫風,將音符呈現在無聲的紙面上。
改編電影的製作團隊,可謂業界頂級。
導演立川讓是一名在動畫界工作了近20年的老將。
參與過不少諸如《進擊的巨人》《一拳超人》《命運石之門》等人氣動畫的製作。
而他導演的《靈能百分百》更是全系列豆瓣9分+的水準。
至於電影中的核心,爵士樂的創作者更是厲害。
格萊美獎的獲得者,日本頂級爵士鋼琴家,上原廣美。
東京奧運會上激情彈奏鋼琴的就是她。
可以感受一下,由她作曲和演出的一首電影原聲曲。
當這些被賦予了眾多想像的音樂被真實地創造出來後,簡直令人驚喜。
鋼琴的靈動,薩克斯醇厚,架子鼓的動感……
通過聲音與畫筆的雙重演繹,表現得淋漓盡致。
爵士樂在這裡,是一種被具化了的想像。
每一段節奏,每一個音符,所代表的情緒和內容都被轉化紛繁華麗的畫面。
激情的、快樂的、柔情的...所有感情都隨著不同的筆觸與各異的線條爆發而出。
再加上精彩的音樂,讓人很容易就沉浸其中。
所以說,《藍色巨人》是一場特別值得在影院裡享受的視聽盛宴。
當然,只靠音樂與畫面還不夠。
就像有的網友說的:
《藍色巨人》是即便是爵士樂的門外漢,也會被故事所打動。
因為《藍色巨人》本質上還是一個追夢者的故事。
在《藍色巨人》這一類型的故事中,少不了的就是兩個詞:
熱血與堅持。
逐夢之路必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困難與挫折一定存在。
像是宮本一腔熱血來到東京,卻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安家之地都沒有,又何來立業之說?
樂隊成立後,三人信誓旦旦要站在東京最好的爵士樂酒吧演出。
可三個不滿20的毛頭小子,連上街發傳單都無人理會。
首場表演只是在一家半死不活的老酒吧,觀眾也只有四個酒吧常客而已。
真真是道阻且長。
更不用說,好不容易混出點小名氣,被音樂祭邀請,也只是幫老牌樂隊暖場而已。
而且,他們的樂隊之所以會被推薦,並不是推薦者聽過或看過他們的演出。
只是因為音樂祭需要有活力的年輕人來帶動氣氛。
也就說,他們被小看了。
怎麼說呢,就算失敗也很開愛呢。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蹉跎中,依舊能夠保持對夢想的熱愛與堅持,並不斷為此付出努力,才是真正純粹的可愛。
宮本與雪祈就是典型的代表。
宮本接觸薩克斯才3年,但雪祈在第一次聽完他的演奏後,就流出了眼淚。
並不是因為羨慕他的天賦,而是雪祈從中聽到了背後無盡的努力。
因為瘋狂地練習薩克斯,宮本的拇指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哪怕是下雪,哪怕嘴巴出血,也要堅持到底。
來到東京這座大都市,通過打苦工來賺錢支撐夢想,也是最基本的配置。
電影中每次展現表演的畫面時,他們總是大汗淋漓的樣子。
因為演奏完整的一曲,要消耗的是難以想像的體力。
為了能夠提升心肺功能,宮本每天都會跑上3個小時。
雪祈也不必多言。
別人都說他是鋼琴天才。
卻不知道,這背後是他14年來未曾有過一次停歇的練習換來的。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讓魚叔動容。
雪祈在一段投入的獨奏時,身邊的時空不停交錯變換,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隨著這些變換的,還有交疊在鋼琴前的身影:
各個年齡段的雪祈。
他們姿勢如一,神情如一,永不停歇地、孤獨地練習著。
實際上,《藍色巨人》里一直沒有迴避一個事實。
那就是,今天這個時代下,爵士樂已經沒落了。
爵士已經快死了,在死亡邊緣徘徊。
聽得人越來越少,新一代的年輕人甚至都不知道爵士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要麼覺得它過時,要麼覺得門檻太高,欣賞不來。
成熟的老樂手,要麼妥協於市場,要麼只是借著名氣勉強混下去,不再有新的突破。
可在宮本與雪祈這兩個年輕人心中,爵士樂絕不僅此而已。
宮本曾不止一次說過:
我喜歡爵士,也是因為它熱血又激情。
比起因為技巧而成為世界頂級。
宮本更希望成為「能將一切心情與感情,透過音樂訴說」的世界第一爵士樂手。
雪祈則是想以真正的音色而非技巧致勝。
他要引領東京的音樂。
所以,不論是宮本還是雪祈,他們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爵士樂能夠被世人認可。
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決心與信念,才無所畏懼。
面對前輩的嘲笑,他們並不膽怯。
用自己音樂告訴大家:
年輕又怎樣,爵士樂沒落了又如何。
我們的熱情,依然能掀起一場全新的風暴。
不過,更讓我最感受到熱血的,是屬於邊緣人物的鼓手玉田。
比起前面的兩位,他是真正的爵士樂小白。
在加入樂隊之前,甚至連鼓槌都沒有摸過。
直到一次幫忙打節奏,他才親身體會到爵士樂的魅力。
為了有能力和另外兩人站在一起。
玉田和小朋友一起,跟著音樂教室從零學起。
他就如同《爆裂鼓手》的男主一樣,練習到恨不得滿手是血,鼓槌也不知道打斷了幾根。
可即便如此,他每次演出還是能出近乎百次的錯誤。
但正是這樣,才讓魚叔感動。
因為熱血從來不需要金手指或開掛。
玉田從一開始一場就能有135個錯,到30個,再到被專業人士認可。
哪怕失敗,只要心有所念,一次次栽跟頭,再一次次爬起來,才是最觸動人心的。
沒有獨奏,只打最基礎的鼓,但卻使盡全力拚命地打。
是很討喜的演奏。
電影中最令人動容的,最後一場長達十多分鐘的表演。
音樂的精彩,自不必多說。
更重要的原因是,這是他們夢想的終點——
全日本最好的爵士樂舞台。
但同時,這也是樂隊的最後一場表演。
就在臨近演出的前幾天,雪祈因為一場意外的事故,右手粉碎性骨折。
最終,不得已只有宮本與玉田兩人上場。
然而,等到返場安可時,雪祈卻意外地出現並要求加入表演。
向來對演奏精益求精的他,在只有左手的情況下,卻和自己的同伴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此時此刻,他們真的做到了宮本所言——
將自己對爵士樂的愛,對夢想的追求,以及對過往的不悔,全部由音樂傳遞出來。
電影中,有一個配角魚叔十分在意。
那就是一家爵士酒吧的老闆娘,也是給予樂隊最大幫助的人。
她無償地將酒吧提供給三個年輕人當作練習室。
當得知他們終於可以在頂級舞台演出時,高興到落淚。
更不消說最後看到雪祈帶傷演出時的情難自已。
她是爵士樂熱愛者嗎?
當然。
酒吧那一牆的黑膠唱片可不是買著玩的。
她是身為長輩,對孩子的熱愛嗎?
肯定。
爵士樂可是在她的注視中成長起來的。
但是,不止這些。
我們從鏡頭一閃而過的照片中可以知道,老闆娘曾經也是爵士歌手。
她也在舞台上搖曳風姿。
但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讓她走下了舞台,塵封了這段時光。
而戲外的觀眾會被打動,大多都與老闆娘一樣。
大家都看到了曾經存在過的自己。
年輕時,人人都有過夢想和熱愛的事物。
可大多數,都在現實的掙扎中放棄了堅持。
這幾年比較有話題的綜藝《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的爆火,僅僅是因為題材新穎或是歌曲出圈嗎?
不全是。
這個節目讓人看到了依舊有那麼多人為了堅持自己的搖滾夢,艱難前行。
在國內,屬於搖滾的那個光芒萬丈的時代轉瞬即逝。
喜愛這些的人依舊在堅持。
儘管,現實中存在那麼多的阻礙,金錢、家庭、工作……
像是第一季大火的新褲子樂隊和刺蝟樂隊。
都曾因為現實打擊,放下音樂,回到現實工作中去。
還有這一季二手玫瑰開場的那句:
搖滾,你唱它有啥用?
比起這些樂隊,魚叔更感慨坐在台下的大張偉。
現在人們提起他,要麼就是「人間清醒」,要麼就是「內娛最後的活人」,連他自己也總是說自己是「綜藝之王」。
很多人都忘了,他也曾在搖滾的路上堅持過很久,並拿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
可如今,大多數人也都只能想起《嘻唰唰》《倍兒爽》這類口水歌,及抄襲風波。
我堅持過,我可能比你們堅持的都多。
現實世界就是如此。
如果你看到了在《樂夏》中,他看著舞台的那種表情。
你就明白,那個夢存在的地方在他心中從未消失過。
他只是不得已用別的方式繼續下去。
年輕時學音樂的人很多,但最終往往只有最有天賦的少數人,才能站在行業的頂端,實現自己的音樂夢。
魚叔看完電影一直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天賦」?
技巧、領悟力,當然都是重要,但可能並不是決定性的。
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努力而獲得。
我覺得,真正的天賦應該是一種極其強大的精神意志,是一種長久而持續的極致狂熱,永遠不會因為時間的消磨和現實的挫折而妥協退讓。
正如電影的最後,宮本的啟蒙老師曾解釋過片名「藍色巨人」的含義:
(我們)會把同伴中厲害的爵士樂手稱為「藍色巨星」。
意思是溫度極高,超越紅色,閃耀藍光的恆星。
在老師看來,樂隊最後那場「不完美」的演出,就閃耀出璀璨的藍光。
是他們的演奏技巧有多麼高超嗎?
當然不是。
而是他從樂隊的音樂中看到了一種力量:
當一個人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物中。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即便心知結果是走向結束,但依舊堅持走下去。
這樣純粹熱愛的力量,才能迸發出耀眼的藍光。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