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定個小目標 到2025年全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2%

2022-04-01     內蒙古時間

原標題:先定個小目標 到2025年全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2%

3月30日,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自治區科協相關負責人解讀《內蒙古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現場記者了解到,《方案》以提高全區人民群眾科學素質,服務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科學素質建設做出系統全面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責任分工。

《方案》提出,在「十四五」時期面向青少年、農牧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這「五大人群」開展5項科學素質提升行動。

1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學教育水平,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針對基礎教育階段,激發學生求知慾和想像力,提升青少年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有創新和科研潛質的學生個性化發展。推動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有效銜接,促進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育人。開發、開放優質科學教育資源,為科普助力「雙減」提供有力支撐。針對高等教育階段,支持在校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項目和「挑戰杯」等創新賽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力弘揚科學精神、科學家精神,著力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2以提升農牧民科技文化素質為重點,造就高素質農牧民隊伍的農牧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百名專家走進盟市旗縣科普傳播行」等特色農牧民科技教育活動,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高素質農牧民和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培育計劃,提升農牧民科學生產經營能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學(協)會等社會組織精準對接需求。加強農村牧區中學科技館、鄉村科普圖書室等農村牧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和完善農村牧區科普體系。

3以提升技能素質為重點,提高職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開展「中國夢·勞動美」「百萬職工技術大比武」等活動,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發揮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職工創新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作用,發現和培養高技能人才。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健全產業工人終身技能培訓制度,增強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等群體就業能力、創新能力。進一步強化企業家在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方面發揮的作用,做創新發展組織者、引領者和提升產業工人科學素質的推動者。

4以提升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為重點,穩步提升老年人適應社會發展能力的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智慧助老行動,幫助老年人融入現代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發揮各類科普場館、社區、黨群中心、老年科普大學等的作用,將健康科普送到老年人身邊。利用廣播、電視、微信等全媒體手段,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識,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實施銀齡科普行動,發揮老科技工作者、老專家在科學普及、建言獻策等方面的作用。

5以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隊伍科學決策能力,樹立科學執政理念,加強防控決策風險意識,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本領,更好服務自治區各項事業發展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內蒙古黨校(行政學院)等教育培訓陣地作用,將科學素質教育列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學習培訓計劃。鼓勵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帶頭參加各類科普活動。不斷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在公務員錄用和任職考察中落實科學素質要求。

自治區科協宣傳聯絡部部長楊生華:「《實施方案》的工作目標是,到2025年,全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力爭達到12%,「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不斷完善,科普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加強,科普資源更加豐富,科普隊伍更加壯大,科學精神廣泛弘揚,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

自治區科協科普部部長高虹:「三個方面保障《方案》『五大』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在制度保障方面,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級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和目標管理考核,並出台相應政策予以保障。

二是在經費保障方面,各有關部門統籌考慮和落實科普經費,各級人民政府按規定安排經費支持科普事業發展。

三是在人員激勵方面,自治區人力資源主管部門將制定科普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在相應職稱系列中增設科學傳播專業技術職稱,將科普人才列入各級各類人才獎勵和資助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28d1d9fc8acdbe65f78b38a3b6e0e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