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姓得姓始祖為伯益

2024-10-14     山西新聞網

尋根溯源

1.據《史記·秦本紀》和《元和姓纂》等有關資料所載,出自嬴姓,為顓頊帝的後裔,以國名為氏。

2.據《群輔錄》所載,舜七支有秦不虛,後人沿續下來姓秦。

3.據《古今姓氏書辨證》所載,秦姓出自姬姓,為文王后裔,以邑為氏。

4.古代西漢時,大秦人來中國,有的就以「秦」為氏,後與漢族通婚,從而成為秦姓一支。

5.出自他姓改姓。清,穆顏氏,金,抹撚氏,漢姓秦。

6.國內少數民族姓氏,與漢族通婚繁衍,成為秦姓一支。

得姓始祖

伯益。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她因吃燕子蛋而懷孕生下兒子大業。大業的兒子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嬴姓,並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給他為妻。伯益的後人非子以善於畜牧而出名,他為周孝王養育良種馬,深得孝王歡心,就封他在隴西秦(今甘肅天水市清水縣東北)為附庸國,讓他恢復嬴姓,稱為秦嬴。戰國時,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國力逐漸富強。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其王族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秦姓。伯益從而也就成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在我國的秦姓主要劃分為兩支,分別為西北的一支和東部及東南部的一支。前一支為顓頊嬴姓的後代,發源地是甘肅省天水的故秦地。自秦朝滅亡以後,其公族便以國名為姓氏,其後裔多居於陝西等地。後一支則為周文王姬姓後裔,其發源地在今河南范縣及山東曲阜一帶,後來發展成為我國秦姓繁衍的一部分,而且其從一開始就向陝西省境內及湖北省播遷。

在戰國時期,秦姓族人北上發展到今天的河北省境內。先秦時期,秦姓已分布於河南、陝西、山東、湖北、河北等地。到了西漢初年,為了清除各地的舊貴族及豪強勢力,維護漢朝的中央集權統治,漢高祖劉邦採納了婁敬(劉敬)的建議,遷徙六國貴族的後裔和關東(今陝西潼關以東的地區)的豪族到關中,從而使之置於中央政府監視之下,人口大約有二十萬之眾,這其中就有山東秦姓的一支豪族遷居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縣東北)。這支秦姓人丁興旺,官宦眾多,故世號「萬石秦氏」,從而成為當地一望族。與此同時,已有秦姓或遷入甘肅、江蘇,或遷入四川、北京等地。

大約在漢末或三國時期,源自姬姓後裔的秦姓有一支遷入山西,後形成一大郡望,即太原郡。而秦姓南遷始於秦代以前,魏晉南北朝時,由於北方連年戰亂不斷,秦姓便再次南遷。同時,在今甘肅境內又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魏晉以後,已分布於江南許多地方,以江蘇、浙江為主,其中江蘇以無錫,浙江以紹興、寧波最為集中。宋、元、明時期,秦姓有遷至廣西、安徽、貴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歷清至近現代,分布地更廣,遍布於全國各地,而且還有不少移居海外,從而使秦姓得以更加廣播,枝葉進一步繁茂。

宗族特徵

1.秦姓在中國歷史上向外播遷較早,並且廣布於多個省份。

2.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現大量名人,並分布於各個領域之中。

3.各支秦姓字行輩分排列有序。清光緒十四年秦振生修《秦氏家譜》,陝西戶縣秦姓一支派語字行為:「德富樂順,樹聖祥榮,振春承宗」。1902年秦啟泰等修《秦氏族譜》,湖北隨州秦姓一支派語字行為「明信舒淳英,銘啟勝干貴。」

大槐樹尋根

明洪武至永樂年間,為恢復生產、充實國力、發展經濟,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於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復興之策,開始了遷民戍邊的非常之舉——洪洞大槐樹移民。移民活動歷時近50年之久,達到1230個姓氏、150萬移民之眾,秦姓為洪洞大槐樹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秦氏始祖為平陽、太原二府,澤、潞、遼、汾、沁五州,洪洞、趙城二縣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異地,至清末其後裔分布: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陝西、甘肅、寧夏、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廣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地。根據第四次人口普查統計,山西省有秦姓179622人,臨汾市23170人,洪洞縣5305人。秦姓祖先神位供奉在大槐樹景區祭祖堂一號供櫥。

山西晚報記者 白潔

(資料來源: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

延伸閱讀

秦良玉:執干戈以衛社稷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貞素,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著名女將,也是中國古代唯一正史立傳的女將。她憑藉一族之兵在狼煙四起的亂世,獨力支撐起石柱宣撫司轄地一方太平,讓老百姓免遭兵燹之禍,以定邊平叛的軍功搏得太子太保、忠貞侯的勛位。

秦氏家規家訓來源於秦良玉父親秦葵「執干戈以衛社稷」的庭訓,成型於秦葵堂弟、秦良玉堂叔秦弁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所編修的《秦氏家乘》。秦氏家規的核心理念是「遵紀守法」「寓兵於農」「忠貞愛國」「勿越規矩」,要求秦氏族人在遵循家規的基礎上,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倫;守恆業,正心術;端風俗,示激勸」。秦良玉自幼深受「執干戈以衛社稷」庭訓的影響,從其父秦葵操練武藝,演繹陣法,很小就顯露出較高的軍事才能。

秦良玉的祖輩歷任朝廷武官,「保家衛國」和「遵紀守法」經過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一種家族信念。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秦良玉嫁給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她激勵其夫要報國圖志,並親自在石柱創建了一支「戎武肅然」、軍紀嚴明的「白杆兵」。數十年間,秦良玉帶領族人南征北戰,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等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平叛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秦氏家規教育出了滿門忠烈的秦良玉一家——其兄弟子侄(包括自己的獨生子)前後七人為國捐軀,戰死沙場。

(責編:李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197359d94e87834c233256eb3bc20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