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區中山路街道:黨建引領「三破三立」 有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

2022-04-27     港渝網HCM

原標題:永川區中山路街道:黨建引領「三破三立」 有效化解物業矛盾糾紛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地處永川城市核心的中山路街道,轄區有18個村、社區,物業小區189個,另有「三無小區」和單體樓棟502個,常住人口達42.6萬人。隨著小區設施的逐漸老化,人口的逐漸增多,物業矛盾糾紛問題也日益突顯,亟待破解。

在永川區委的統一部署下,從2021年12月開始,中山路街道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在君臨棠城小區和佳興小區率先開展試點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通過「三破三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物業小區管理新路徑,逐步實現小區治理者從「群龍無首」到「一呼百應」,解決問題從「推諉扯皮」到「同頻共振」,物業服務從「形同虛設」到「行之有效」的蝶變。

破解「誰來管」難題

建強黨建引領隊伍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想要破解小區物業矛盾糾紛這個「老大難」難題,中山路街道沒有急於求成,而是首先對兩個試點小區分別做充分的調研工作,摸排黨員和居民情況。

佳興小區,作為「三無小區」的代表,既無物業公司,也無業委會,黨員多為退休人員,黨組織關係大都不在社區。小區處於無人管的狀態。

君臨棠城小區,雖有物業公司,也曾有業委會,但業委會「不作為」甚至「亂作為」,失去了居民的信任,業委會被罷免,從此也沒有人願意成立業委會。沒有業委會,物業公司也不敢動用大修基金和共有資金,無法解決小區問題。小區處於管不好的狀態。

如何破題?首先要解決「誰來管」的問題。

根據小區黨員數量、居民小區分布等情況,中山路街道按照「一網格一支部、一樓棟一小組」的方式,採取單獨建、聯合建、派駐建等形式,在佳興小區成立功能型黨支部,在君臨棠城小區成立實體黨支部,又在每個樓棟建立黨小組,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黨總支、黨支部)—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物業黨支部」四級組織體系,將黨的領導延伸至小區治理的最末梢,實現黨組織全覆蓋。

黨組織成立後,中山路街道嚴把黨組織成員、業委會候選人的推薦關、審核關和選舉關,通過法定程序推動「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鼓勵居民小組長、樓棟長、在職黨員和人大代表進入業委會,積極穩妥推進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一肩挑」。

在試點的兩個小區,記者看到每棟樓前都醒目地張貼著一張「黨旗飄樓棟,服務百姓家」的牌子,上面有黨小組組長、物業黨支部黨員、社區民警、社區醫生的證件照和聯繫方式。另外,在小區公告欄里也張貼著黨組織、業委會和物業所有成員的職務與職責,又在小區門衛設置了意見箱,確保居民遇到問題時,隨時可以通過一個電話或一張紙條就能找到人負責。

破解「怎麼管」難題

健全治理運行機制

找到人來管後,又該怎麼管呢?

「小區的很多草坪都被破壞了,很不美觀。」收集到這樣的意見後,君臨棠城小區黨支部立即找到物業公司黨支部和業委會,一起商量解決辦法。

「我們倒是可以去公司旗下的其他小區,協商免費移栽一些花草過來,可是我們人手不夠。」聽到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雷恩萬這樣說,小區黨支部書記黃年秀立即表示可以發動廣大黨員幹部帶頭幫忙。隨即,小區黨支部宣傳委員曾伶薇就將移栽花草需要志願者的消息發到小區黨員群里,不一會就有20餘名黨員踴躍報名。

移栽當天,看到黨員們忙不過來,一些居民帶著孩子加入其中。一時間,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齊心協力裝扮著自己的家園,並藉此機會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綠色環保課」。移栽後,小區里的大人小孩也都像愛護自家的花草一樣,不再出現隨意踩踏的現象。

如今,君臨棠城小區里處處綠意盎然,芳草萋萋。

隨後,君臨棠城小區又在黨建引領下,更換了破損的座椅,維修了噴泉,改建了桌球場……

而佳興小區為了確保小區「改得快、改得好、改得滿意」,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老黨員優勢,為小區改造構思謀劃、建言獻策,並以「點餐式」徵集居民改造意見。最終將居民提出的規範停車位、整修路面、搬遷化糞池和更換老化線路等意見建議全部納入改造規劃,並努力解決72戶居民「上下樓難」的問題。

經過兩個試點小區幾件事情的處理,中山路街道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治理機制。在處理流程方面,形成了「六步議事法」,即日常巡查、發現問題、確定議題、協商議事、分步落實、督查公示;在協商制度方面,形成了「四方共議制度」,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組織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和「1+1+1+N」圓桌會議,解決小區業主反饋的突出問題,實現大事共商、實事共辦、難事共解;在矛盾化解機制方面,建立了「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1+6+N」矛盾化解機制,整合多部門力量,確保鄰里糾紛不出樓棟、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破解「管不好」難題

優化服務保障體系

小區物業矛盾的形成並非「一日之寒」,想要徹底解決需要久久為功。為了讓管理提檔升級,實現管好並管久,中山路街道多措並舉,優化服務保障體系。

「我是律師,可以開展免費法律諮詢服務。」「我是醫生,可以和同事一起定期為居民開展健康知識講座活動。」黨員亮身份時,很多黨員結合自身情況,主動提出要為小區提供志願服務。

受此啟發,中山路街道又在試點小區充分挖掘業主中黨政機關、在職黨員、社會力量等各類資源,又整合網格內修鞋匠、水電工、維修工、快遞員等人群,建立了一支便民服務隊,推行法律諮詢、法制教育、醫療服務、課外輔導等定製化服務,同時,依託「五色」志願服務,組織在職黨員為空巢、獨居、殘疾、出租四類家庭提供多樣化服務,並利用主題黨日活動,為群眾開展書香飄流、專題講座、維修、代購、助醫、助餐、助浴等便民服務。

君臨棠城小區和佳興小區又積極與區文聯、中國郵政永川片區分公司等37家單位達成共建協議。

另外,中山路街道還探索建立了業主參與小區治理「積分榜」,明確積分規則,給予在業委會中擔任職務、積極參與小區活動、完成小區治理任務的業主按次積分,給予違反小區治理規定、不文明行為等按次扣分。通過公開積分排名、積分兌換獎品,激勵業主積極參與小區治理,逐步培養業主自治意識。

想要「長治久安」,還必須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中山路街道為了消除各方疑慮,建立信任機制,著力健全權力制約與監督體系,組建小區監督委員會,構建「三級」監督機制,讓一切有章可循,規範運行,所有事物公開透明。

想要從根源化解小區物業矛盾糾紛,最重要還要有文化來鑄魂。中山路街道在試點小區里打造和弘揚鄰里文化,營造鄰里和睦的文化氛圍。在君臨棠城小區,精心打造的鄰里暢談廳、鄰里書吧、鄰里廣場,為居民開展書香漂流、話家常聊里短、休閒娛樂等提供了陣地,有力地增進了鄰里感情。

千帆競發勇者勝,百舸爭流奮楫先。

兩個試點的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中山路街道奮勇爭先,從點到面,自我加壓,又增加了5個點的試點工作。預計在今年年底,將會在街道內全面鋪開,力求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化解糾紛、有效監督、服務提升」的基層治理之路。

渝西都市報記者 徐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1880c3d99117c5a6bc4d38538bbfb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