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性魚膠行業組織在廣州南沙成立

2024-11-01     金羊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冷霜 通訊員 蔡亞傑

圖/主辦方提供

10月31日,中國漁業協會魚膠(花膠)分會成立大會暨2024首屆魚膠(花膠)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南沙召開。當天,我國首個全國性魚膠(花膠)行業組織——中漁協魚膠分會正式揭牌,將為行業規範與產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大會期間,中漁協魚膠分會召開了第一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雲帆當選為理事會會長。

會上,魚膠(花膠)分會執行會長、廣東官棧營養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發布了全國首份魚膠行業發展報告——《魚膠(花膠)行業宏觀環境與產業發展白皮書(2024)》。白皮書指出,2023年魚膠市場規模已達300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模將增至5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800億元,魚膠品類也從廣東、福建和浙江等地的區域性特色食品,逐漸走向全國各地,並在海外華人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魚膠,又稱花膠、魚泡,是魚鰾的干製品,自古以來被譽為滋補珍品,與魚翅、燕窩等齊名,素有「海味八珍」之稱。魚膠在我國擁有近兩千年的食用和藥用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的「鱁鮧」,更傳說漢武帝曾用石首魚鰾滋補。魚膠是中國傳統滋補文化的一部分,展現了「藥食同源」的理念,這也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獨特而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薛長湖表示,魚膠的主要營養成分雖然是膠原蛋白,但它的功效價值遠不止於此,需要通過深入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挖掘,實現規範化生產和科學消費,實事求是地為消費者創造價值。

他指出,魚膠產業從業者要推動產業走向國際化,首先需要建立科學嚴謹的交流與溝通渠道,將研究成果以規範的方式傳達給消費者和國際市場。通過加強行業內外的合作,制定更高的技術和產品標準,提升魚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此外,魚膠產業的發展必須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因此,必須在漁業資源利用和生態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通過科學捕撈和資源管理,實現產業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漁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李勝利指出,魚膠是我國海洋漁業的重要副產物,發展魚膠產業不僅是促進海洋漁業補鏈強鏈、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也對促進消費升級和漁村產業振興具有積極意義。魚膠(花膠)分會的成立旨在凝聚行業資源,共同破解發展瓶頸,推動補鏈延鏈強鏈和產業標準化進程,加強對行業的支撐和引領,推動我國魚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品牌。

南沙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陳榮溢表示,南沙口岸進口的魚鰾主要來自越南、蘇利南、緬甸和泰國等國家,2024年前三季度進口量約933噸,貨值約1176萬美元。2024年,海關總署對干制魚鰾等進口的准入要求作出了調整優化,有利於更多國外優質水產品進入國內,滿足我國消費者多元化需求。接下來,南沙海關將全面落實《南沙方案》和《海關支持廣州南沙創新發展新一輪措施》,不斷強化監管優化服務,持續提升貿易通關便利化水平,助力包括魚鰾在內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協調處副處長焦新偉表示,為加快魚膠產業轉型升級,滿足消費者了解相關產品有效性、關鍵成分含量、質量和安全性的需求,除進一步完善針對魚膠生產、加工、檢驗和銷售全過程、各環節的標準建設外,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將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監管為民,充分發揮監督抽檢在食品相關產品安全監管中的效能,保障全省魚膠相關產品質量安全。

此外,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杜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勝軍,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林帆應邀出席大會並作主旨報告。

為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當天還啟動了科普書籍《魚膠(花膠)的現代研究》(暫定名)的編撰工作,並舉辦了首屆中華鮮燉花膠大賽,旨在普及科學認知,推動技術創新,引領魚膠行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本次會議吸引了眾多國內大健康產業企業外,還有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共200多家企業參與會議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00fe2c5cc4f12a74ae79afcb940b082.html








翁城日記 711

2024-11-05









翁城日記 709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