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龔賢-十二景山水冊

2019-10-27     凈心如蓮

龔賢(1618年—1689年),又名豈賢,字半千,又字野遺,、豈賢,號半畝,又號柴丈人,江蘇崑山人,金陵八大家之一。他出生於蘇州一個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幼年隨家遷居南京。他生活在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13歲習畫,21歲左右在奉淮河畔參加了復社的活動,其時正值明崇禎末年,復社成員在這裡結社賦詩,講學論藝,挽救民族的危機。由於他正直不阿的人品,以及在詩,書,畫上的成就,龔賢已在南京士大夫中顯露頭角。龔賢是位既注重傳統筆墨又注重師法造化的山水畫家。其創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畫法為基礎,以宋初北方畫派的筆墨為主體,參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吳鎮及沈周等人的筆風墨韻,同時結合自己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和感受,形成了渾樸中見秀逸的積墨法,不同於清初以王時敏為首的"四王"所倡導的筆筆有古意的創作格法。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作品多寫金陵山水,長於用墨。龔賢喜用老辣樸拙的筆觸,沉著穩重,禿筆與尖筆兼用。禿筆,取之圓潤蒼勁,勾屋,皴擦,畫樹和點苔蒼老有力。龔賢用筆在主張「欲秀而老」,秀而老就是準確、簡練而流暢有變化。清 龔賢-十二景山水冊 紙本墨筆,30.2cm×62.9cm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清 龔賢-十二景山水冊 字-1

清 龔賢-十二景山水冊 字-2

清 龔賢-十二景山水冊 畫

局部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wlrD24BMH2_cNUg0q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