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修仙傳:大佬葛洪的「兩把刷子」,領著全國上下做「神仙美夢」

2023-12-09     康康歷史

原標題:魏晉修仙傳:大佬葛洪的「兩把刷子」,領著全國上下做「神仙美夢」

飛升成仙

中國道教對飛升長生的信仰始於戰國時代,隨著朝代更迭、時間流逝而逐漸成為華夏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東晉著名道教學者和煉丹家葛洪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涉及道教、養生、哲學、醫藥、體育、軍事等多個不同的領域,素有「小道藏」之稱,是一部集大成之作,為後人研究道教文化提供了豐富且全面的一手文獻材料。最重要的是,在《抱朴子·內篇》中,葛洪對前代的修仙方術、理論和煉丹方法進行了歸納整理,為魏晉時期神仙道教的建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葛洪人物像

《抱朴子內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全面介紹道教理論、思想、儀式和方法,並對宇宙本體、人類本質、生活哲學、神仙之說、凡人修仙、養生之道、金丹煉製及齋醮科儀作出詳細闡述和論證的道教經典。這部經典在我國道教發展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

《抱朴子內篇》可劃分為五個大方面:首先,第一部分說的是道教的理論;其次,第二部分論證了神仙實有和修仙的可能性;接著,第三部分具體講述了成仙的方式;然後,第四部分對儒道的關係進行了比較分析;最後,第五部分詳細列舉了道教常用的典籍、符咒和法器。這部經典也是葛洪在魏晉時期,掀起修仙潮流的一個利器,下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抱朴子內篇

魏晉門閥的「求仙之路」

於漢末災禍頻生,統治者的救災舉措頻頻失敗,使中下層百姓對上層統治階層產生了懷疑,以「天人感應」為中心的儒學神學體系不攻自破。為維護王朝的統治,統治者唯有尋找新的出路。而《抱朴子·內篇》所創建的神仙道教為迎合門閥士族,向上層統治階級獻上了一劑「良方」,那就是「長生」之說。

1、葛洪的「神仙」操作其一

新思想總是在政治分裂、軍事動盪、思想崩潰的年代才能興起和發展。因為正是這樣的大背景下,孕育了新思想賴以成長和發展的土壤。政治集團內部的分裂使得新思想的萌芽得以倖存,而不被統治階層直接扼殺在襁褓之中。

葛洪人物圖

時局的動盪則使各個利益集團無暇顧及思想的傳播所帶來的後果,反而從各種思想中選擇更符合自己的政治需求並加以利用,來完善自己的統治體系。舊思想體系的崩潰則使更多新的觀點從舊的思想中吸取教訓,使自己的思想體系更加的完善。縱觀中國思想史,思想的繁盛時期往往處在時勢動盪的年代,如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清末民初等等。

道教就是在某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創立,並在其後數個混亂的局勢中加以穩固,最終得到盛行。道教創立之時,春秋戰國時期的道教思想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老莊之學」。

老子

道教發展到東漢末年,已演化為與農民起義活動緊密相關的道教思想,黃巾軍起義就是以道家的《太平要術》的理論為基礎,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直至道教發展到魏晉南北朝,以葛洪為代表的神仙道教,將具有民間宗教性質的原始道教搖身一變,轉化為符合豪強門閥士族利益的神仙道教思想。

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中強調單純依靠外修方術和食用金丹是不能飛升成仙的,修仙還要講究內修。也就是以忠孝仁和為本,積功行善,方可成就大道。正所謂「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又一說「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復中行一惡,則盡失前善,乃當復更起善數耳。故善不在大,惡不在小也」。

黃巾起義

葛洪認為若是一人行善積德,「若不服仙藥,並行好事雖未便得仙,亦可無卒死之禍矣」,即使不服丹藥,不能飛升成仙,也能長生不死。

2、士族的「長生」心理

葛洪的另一個舉措,是在《抱朴子》中強調出身的重要性。葛洪認為「仙骨」是修仙的首要條件,有「仙骨」之人才有修仙的資格。至於「仙骨」該如何判斷,葛洪認為這取決於「結胎受氣」之時所的「星宿」。《塞難篇》有云:「命之脩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

為了迎合魏晉世家大族的利益需求,葛洪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也就是推出「貴族道教」。在《抱朴子內篇》中葛洪解釋,只有出身世家或貴族的人才「命屬生星」,星宿為「生星」之人具有修仙的資質,就好比修仙小說里的「靈根」,靈根上等之人修煉速度快,也能夠真正地飛升成仙。

漢代墓出土的二十八星宿圖

這意味著葛洪所提出的神仙道教思想是在和封建綱常密切結合的情況下,也把握了世家大族的心理。第一,葛洪的所謂「神仙道教」,其實和董仲舒的「儒術」別無二致,都是披著一層宗教的皮,變相地宣傳向百姓宣傳三綱五常。比董仲舒的「儒學」更進階的地方在於,葛洪的神仙道教結合了民間道教信仰的信眾基礎,加上迎合上層統治階層利益的綱常倫理「教學」,成為上層統治者鞏固統治的思想手段。

第二,葛洪的「貴族道教」理論,緊緊抓住了世家大族的心理,強調士族門閥的「高貴」之處,拉大了上層貴族階級和中下層平民的距離,暗合了世家「高高在上」的心理。

董仲舒像

平民的「長生祈願」

魏晉南北朝時代,割據戰爭不斷,連年的戰火使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人口急速下降。在這令人窒息的黑暗中,卻出現了一些微光。新的思想正是在如此混亂的時局中迸發出來。從百姓的角度出發,越是混亂的時局,更執著於追求心理寄託;這種寄託通常是宗教上的信仰和支撐,神仙道教就因此應運而生,最終成為魏晉百姓心中的終生寄託。

1、葛洪的「神仙」操作其二

在葛洪生活的東晉時代,司馬氏與北方十六國屢次發生小規模戰爭,連年戰火不斷,很多百姓被迫背井離鄉,走上流亡之路。在這種前路渺茫的情況下,中下層百姓的物質生活無法得到保障,只能寄託於滿足精神上的訴求。

東晉戰火紛飛

若是沒有了得以寄託的精神訴求,那麼這種環境下的人會因失去了精神依託而陷入極度的恐懼,中下層的百姓無不被迷惘、煩惱、焦慮、痛苦折磨的無法自拔。

也正是受到時代因素的影響,宣揚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才能夠重新煥發生機,神仙思想給予中下層百姓一個可以追尋的目標——飛升成仙。「飛升」之夢的出現使人們可以擺脫長期被死亡的風險籠罩的陰影,同時被這個切實的、操作性強的目標所驅動,客觀上緩解了人們心靈上的恐懼感。為了追求長生,中下層百姓也紛紛做起了「修仙夢」,模仿漢代帝王煉製丹藥以服用,修習《抱朴子內篇》中所記載的各種神仙方術,長生不老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原動力。

煉製丹藥

2、百姓的「長生」需求

與民間道教不同的是,葛洪所創立的神仙道教最大的成功在於售賣所謂的「長生不老」這一概念。民間道教從早期道教中脫胎,時至今日仍在我國民間盛行,核心思想就是主張解除信眾的病痛,同時還能使的下一代多子多孫、家族繁榮。

也就是說,民間道教售賣的是「家族利益」這一概念,而神仙道教的「長生」卻適用於所有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小兒,賣的是一個「個人利益」的服務。自然而然,切合所有人的心理,神仙道教由此在民間迅速崛起。

民間煉丹

同時《抱朴子內篇》所倡導的綱常倫理,由於披上了一層「長生」的外衣,時人莫不爭相追求。中下層百姓重拾了生活的希望,爭相行善積功,爭做孝子賢孫。可以說,葛洪向百姓售賣的「神仙思想」從大方向上重整了混亂的社會秩序,使社會風氣為之一肅。

葛洪就像是道家業內的「最佳銷售員工」,用同一個概念,以不同的方式向兩類不同的「顧客群體」展現,完美地抓住了兩者的共同心理,成功將神仙道教推上了巔峰,一時風頭無量。在其後的時間裡,神仙道教不斷壯大,信眾遍布全國,出現了人人修習神仙方術,服用金丹的奇景。

後世的葛洪雕像

總結

魏晉時期利益集團內部鬥爭,時局混亂動盪,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物質文化停滯不前,新的思想卻不斷從黑暗中迸發出火花。以葛洪為代表的神仙道教從中脫穎而出。為滿足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需求,它宣揚綱常倫理,從而獲得貴族認可。

同時緊緊抓住士族門閥和平民百姓的共同心理需求,宣傳「修仙長生」的理論和方法,促使更多的人修習神仙方術,煉製並服用丹藥,一時間修仙之學風靡東晉社會的各個角落。世人無不祈願長生不死,紛紛追求飛升成仙。

參考文獻:

1、《皇甫嵩朱儁列傳》

2、《葛洪神仙道教教育思想探微》

3、《抱朴子內篇》

4、《塞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f82fddefaa145bf2b20bdc16cf6e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