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銷衝破3000萬輛,中國車市在「挨罵」中創新高

2024-01-12   汽車公社

原標題:產銷衝破3000萬輛,中國車市在「挨罵」中創新高

隨著三年口罩事件的結束,2023年迎來國民經濟良好復甦的機遇之年。汽車行業也在這一利好的背景下被多方看好,有望一掃陰霾,並在新能源的大勢下,創造令人矚目的成績。

而當各大汽車廠商陸續公布年度銷量成績後,2023年我國汽車的產銷總數據也迎來出爐。

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具體產銷數據分別為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與上年相比,產量增速提升8.2個百分點,銷量增速提升9.9個百分點。

另外,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8%,有望晉升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

雖然「卷」到極致,價格戰也引發多方討論,但從數據上看,2023年的中國車市無疑是成功的一年。在政策推動、企業極力塑造品牌和推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加之消費端的復甦,成功創造佳績,多項指標創造歷史新高,推動了汽車行業的實質性增長。

新能源猛增、出口再次飛躍

具體看來,作為貢獻產銷絕對主力的乘用車市場延續了良好增長勢頭,全年累計銷量2606.3萬輛,同比增長10.6%,為市場最終的增長提供了保障。同時,商用車市場也穩步回暖,產銷回歸到了400萬輛水平,具體銷量為403.1萬輛,同比增長22.1%。

當然,如果找出最大亮點,新能源汽車板塊當仁不讓。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車發展迅速,已經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場拉動的雙重作用下,新能源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高達31.6%,高於上年同期5.9個百分點。

其中,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分別占商用車產銷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占乘用車產銷的34.9%和34.7%。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也在這一年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製造商。除了汽車廠商外,2023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六席,市場份額超過60%。

新能源產業鏈持續高增長的表現,不僅讓其成為帶動中國車市復甦的推力,更是成為了引領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的重要力量。

另外,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達491萬輛,有望超過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

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201.5萬輛,相比2020年的99.5萬輛實現翻番。這一數據不僅創下了中國汽車出口紀錄的新高,也打破了自主品牌出口長期在百萬輛徘徊的瓶頸,且遠遠超出過去三年中國汽車年出口量100萬輛左右的水平。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汽車出口元年。

在到達新高度後,中國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趨勢並未停止。相反,其以200萬輛為起點再出發,並2022年實現第三次飛躍。

從100萬輛到3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僅用了短短兩年時間,就讓出口數據翻了三倍,可見中國汽車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和速度,在全球市場攻城拔寨。而隨著此次出口總量再次躍升至近500萬輛,也有望登上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的寶座。

而中國汽車出海的接連飛躍,標誌著中國汽車產業在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這無疑加速了全球汽車產業變革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中國汽車已經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出口規模還是上升趨勢,乃至在歐盟反補貼調查中逆勢前行,都能看出中國汽車出口的未來不可估量。

除了出口數量衝擊全球第一之外,中國出口的單車價格也大幅提升,從2018年的8.5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12.2萬元,出口地區也逐漸擴展到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市場。

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

其實,縱觀2023年的中國車市,並非一帆風順。

2023年伊始,受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出、春節假期和消費提前透支等因素影響,車市前兩個月累計產銷較同期明顯回落。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汽車產銷363萬輛和363萬輛,同比均下滑15%。

而隨著3月湖北政企補貼開啟的促銷潮和4月上海國際車展對終端市場產生波動,汽車消費處於緩慢恢復過程中,讓車市總體緩了一口氣兒。

後續在政策推動下,加之地方購車促銷活動等措施延續,市場需求逐步釋放,「金九銀十」效應開始顯現。自11月以來,市場延續良好發展態勢,疊加年末車企衝量,汽車市場向好態勢超出預期,致使產銷量創歷史新高。

大勢的向好和歷史新高離不開一眾自主品牌的推動。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1459.6萬輛,同比增長24.1%。諸如比亞迪、長安、吉利、長城、上汽等自主企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們在燃油陣營和新能源陣營不斷刷出存在感,憑藉出色的產品和品牌標籤,共同托舉自主品牌越過50%的市場紅線。

不僅如此,以「蔚小理」為首的新勢力車企和以阿維塔、智己、嵐圖等傳統車企的高端新能源品牌紛紛強勢入局,並在短短兩三年的十年內闖出名堂,銷量躍於紙上。

眼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格局進入深度重塑期,而從競爭來看,大格局遠未定型,但確實進入深度重塑,2024年競爭將更加激烈、格局更加分化,中國汽車由於新能源的強勢領先,無疑會在未來車市上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縱觀中國汽車工業走過的70多年,是從無到有、披荊斬棘、飛速增長的一路。

早在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大關,成為世界產銷第一大國;2013年成功突破2000萬輛;2017年產銷量達到階段峰值後出現下滑的跡象,隨後等待中國車市的便是連續三年下降,進入轉型調整期,直至2021年結束「三連降」的局面開始復甦。

時至今日,中國汽車工業早已走完最艱難的那一段路,我國汽車產銷總量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是最好的證明;預計2024年,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呈現3%以上的增長。

未來,中國汽車勢必跨越燃油陣營百年來的技術瓶頸,以新能源為依託,完成「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變,並引領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