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銀行:向「綠」而行,以綠色金融守護綠水青山

2023-05-06   財經無忌

原標題:江蘇銀行:向「綠」而行,以綠色金融守護綠水青山

文 | 商言

雙碳背景下,金融被賦予新的顏色。作為金融機構中的重要主體,銀行正朝著綠色金融領域加速奔跑。作為綠色金融的探索者和實踐者,江蘇銀行深諳綠色發展的意義所在,逐漸成為綠色金融之路上的「先鋒」力量。

隨著雙碳目標的不斷推進,綠色正逐漸融入銀行的「血液」之中。

4月25日晚,《江蘇銀行2022年度綠色金融發展報告》正式發布,這已是江蘇銀行連續兩年發布綠色金融專題報告。 截至目前,江蘇銀行是城商行中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進行綠色金融信息專項披露的銀行機構。

縱覽這份綠色金融專題報告,「伐謀、施策、進業、防患、攻術、合志」六個詞良好詮釋了江蘇銀行譜寫綠色金融新篇章的作為與成績。

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集團口徑綠色投融資規模達3203億元,較年初新增1096億元,增速高達52%。

亮眼數據的背後,是江蘇銀行的深謀遠慮,其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集團化發展。在戰略引領之下,該行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租賃、綠色理財等業務「全面開花」。

戰略篇:下好綠色金融「一盤棋」

自2020年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目標被提出後,綠色正「渲染」著整個銀行業。

截至2022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比上年末高5.5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28.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01萬億元。

中金公司表示,綠色金融有望成為下一個十年銀行重要的增量業務發展方向之一,綠色貸款或在十年後成為第一大信貸投向。

去年6月,《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重磅來襲,要求銀行保險機構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金融。顯然,發展綠色金融已經成為銀行業新的「競賽場地」。疊加政策助攻,各家銀行正以金融之筆繪就綠色畫卷。

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只會在原地轉圈,美國名人喬爾·羅斯如是表述。

作為城商行中的「排頭兵」,江蘇銀行熟稔於心,在該行發展戰略規劃中,將綠色金融作為八大重點發展戰略領域之一,深入推進綠色金融集團化發展。

事實上,江蘇銀行的綠色金融之路從2013年就已開始,彼時江蘇銀行便將綠色金融作為特色化經營的重要方向,是國內較早在總行設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 2017年,江蘇銀行採納「赤道原則」,成為國內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銀行。

2018年,江蘇銀行加入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成為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首批試點機構;2021年,江蘇銀行更是發布國內銀行業首個「碳中和行動方案」,宣布採納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全行發展戰略。

自此,綠色金融已成為江蘇銀行一張亮麗的「名片」,其在綠色金融之路上不斷勇往直前。

創新篇:推進「綠色+」經營策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想綠色金融之路行穩致遠,創新必不可少。目前,越來越多的銀行將目光轉向綠色金融創新之路。

回顧江蘇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史,創新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其中的精彩之處便是該行著力打造「綠色+」經營策略,包括「綠色+能源」「綠色+鄉村振興」「綠色+普惠」等。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而綠色金融正是「加速器」。江蘇銀行打造「綠色+能源」的模式,將新能源領域作為綠色信貸的重點投資方向,每年都有超百億元的新增貸款投向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等細分行業,清潔能源貸款年均增速超過80%。

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為2015億元,較年初增長58%;其中清潔能源貸款餘額為275億元,較年初增速高達162%。

其中,「整縣分布式光伏貸款」是江蘇銀行打造「綠色+能源」模式的典型「代表作」。

去年1月,江蘇銀行落地江蘇省首筆「整縣光伏」項目貸款,向江蘇鹽城市雙湖新能源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97億元,支持該市建湖縣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該項目建成後每年可發電22000萬kWh,每年可節約標煤67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0.51萬噸/年。

這僅是江蘇銀行在打造「綠色+」經營策略的一個縮影,普惠金融同樣離不開綠色賦能。 綠色普惠金融不是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的簡單疊加,而是兩者深度融合,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江蘇銀行身體力行,推出「環保貸」「蘇碳融」等特色產品,推動「綠色+普惠」融合發展,深度服務小微企業綠色轉型。截至2022年末,江蘇銀行綠色普惠貸款增速近90%,服務綠色普惠客戶2400多戶,同比增長超60%。

協同篇:做綠色金融「示範者」

戰略不能僅僅停留在「坐而論道」的層面,而是需要多層次的綠色金融產品輔以支撐。

江蘇銀行已建立涵蓋公司信貸、投行、普惠、網金、跨境、零售、同業、理財、租賃等九大業務板塊的綠色金融集團化產品體系。

公司業務板塊中,綠色貸款是江蘇銀行發力綠色金融時的重要方向之一。該行不斷推陳出新,不僅推出「環保貸」「固廢貸」「光伏貸」「節水貸」「低排貸」「綠色創新組合貸」等多種多樣的產品,還在業內創下多個「首單」,包括江蘇省首單「水權貸」、蘇州市首單「綠色創新組合貸」、全國首單「ESG表現掛鉤貸款」等。

除綠色貸款外,綠色債券是綠色金融領域的第二大載體,同樣也是江蘇銀行的發力點之一。

江蘇銀行先後承銷江蘇省首單項目收益票據、江蘇省首單農田水利專項債、江蘇省首單綠色債券等創新產品。2021-2022年,該行承銷多筆綠色債券,承銷規模超60億元。

以碳中和債為例,江蘇銀行向某大型發電集團推薦碳中和債產品,並以提前市場詢量、包銷資金引導市場價格等多項措施保障產品順利發行。經測算,本期碳中和債募集資金可實現年減排二氧化碳16.4萬噸、節約標準煤6.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2.7噸。

江蘇銀行的綠色金融之路不止於此。

在金融市場業務板塊,江蘇銀行通過票據、理財、租賃等多元化融資工具提供綠色金融產品服務。2022年,江蘇銀行不僅托管國內規模最大的土壤污染防治投資基金,還落地市場首單綠債質押收益憑證業務以及綠色專項同業借款業務。

子公司蘇銀金融租賃同樣為江蘇銀行的綠色金融穩步向前貢獻了一份力量。截至2022年,蘇銀金融租賃的綠色租賃業務全年投放近200億元,其中綠色製造業投放同比大幅提升,並連續兩年以最高等級標準獲得綠色企業主體認證。

種種動作之下,江蘇銀行堅定不移做綠色金融的踐行者,綠色金融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