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萍渡水 踏雪無痕 八步趕蟾 蜉蝣戲水」。傳說中的輕功,一直都在世間流傳。這也確實是中國傳統武術中一種真實的功法,只不過是沒有在武俠小說中寫的那樣神奇罷了。但現實社會若是誰會輕功,即使沒有那麼神奇也會引來眾人的一波驚嘆。
而在1959年,在故宮博物院中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件。當年的8月16日晨時,故宮珍寶館中的「故編字一號」展櫃之中一樣國寶被盜,那是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皇后徽號冊文,為乾隆皇帝的當年的訂婚聘書。
這個訂婚聘書材質為金,重166兩,一共八頁,材質加上其歷史價值粗略估算一下價值15億。故宮管理人員在發現此物被盜之後就直接報警,北京市公安局當時直接報請了公安部向全國通報,展開了全部力量緝拿。但是案情發展隨即就進入了疑惑之中,這個盜寶人是怎麼進入珍寶館的?
發現被盜的時間是清晨,那就是說盜寶者是在晚上進入了珍寶館。但是故宮外面不僅有護城河,還有高達12米的內圍牆。更別說珍寶館是在故宮內部,這個盜寶者到底是怎樣突破重重難點進入珍寶館內盜取文物的,是輕功嗎?
想來想去,也就只有這神出鬼沒的輕功可以解釋了。當時的警員們甚至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去查了,可是時間過去了許久,案件都沒有什麼進展,警方一籌莫展。知道案情發生三個月後,火車站排查的警員給案件帶來了轉機。
11月12日,在天津火車站,一名乘警在列車上發現一形跡鬼祟的無票乘車人員。按理說無票乘車應該是沒有錢,但是其兜里竟隨身攜帶了9塊碎金片。這一異常現象很快被重視起來,天津市公安局將此情況快速的通報給了北京市公安部。
很快此人的指紋比對就出來了,與故宮被盜現場遺留的嫌疑人指紋痕跡一致。此人就是故宮金冊的盜寶人。經過審問警方得知,這個故宮金冊的盜寶人名為武慶輝,是山東壽光人,原就有盜竊經歷。
其在1959年自原籍上京投奔三姐武桂生,準備在北京找工作。結果在八月初三姐帶他去故宮參觀時,見到故宮的珍寶便開始兩眼放光。當即就起意決定偷竊,但是他的偷盜手段並不是使用傳說中的輕功。
他是在參觀的當天下午,就溜進了珍寶館的廁所。隨後一直等到天黑,故宮已經沒人了。其就直接進入珍寶館打破玻璃偷出了這一份金冊。偷出金冊的第二天他就在給姐姐留下兩冊金頁後直接返回原籍。
姐弟二人先後剪碎了三冊金頁,隨即出售。以此牟獲贓款1000元左右,隨後在天津市火車站被捕獲。這一案件被稱為「中國故宮盜寶第一案」。1960年姐弟二人的判決也以下發,主犯武慶輝判處無期徒刑,從犯武桂生以窩贓判處有期徒刑15年。也算是惡有惡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