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書法界往往藏龍臥虎,能夠名傳後世的人,一般都是身居顯赫之位,在某種因緣巧合之下才被後人所熟知的。
其實一些不被後世廣泛熟知的大師級書法家所在多有,在宋代的書法界有這樣的一個書法家,他是獨得「二王」法的一個人,在他的時候,他與米芾並稱於世,元朝的一個書法家危素在一段跋文當中這樣評價他的字:
「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
「宋之名書者有蔡君謨、米南宮、蘇長公、黃太史、吳練塘最著,然超越唐人,獨得二王筆意者,莫紹彭若也。」
意思是宋朝有名望的書法家當中,有蔡襄,有米芾,有蘇東坡有黃庭堅,有吳琚,然而其中最能得「二王」法度的,要屬薛紹彭了。並且說他超越了唐朝人!
薛紹彭與米芾齊名,世人稱之為「米薛」或者是「薛米」,米芾曾對這個評價說道:
「薛紹彭與余,以書畫情好相同,嘗見有問,余戲答以詩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猶如兄弟或弟兄。」
「薛紹彭與余,以書畫情好相同,嘗見有問,余戲答以詩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猶如兄弟或弟兄。」
《大年帖》頁,宋,薛紹彭書,紙本,草書,縱25.1厘米,橫34.8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紹彭啟:多日廷中不得少款為慊。晴和,想起居佳安。二畫久假,上還,希檢收。許借承晏、張遇墨,希示一觀,千萬,千萬!承晏若得真完,雖《異熱帖》亦可易。更俟續布,不具。紹彭再拜,大年太尉執事。廿八日。
此帖名也作《晴和帖》。這是一封與藏友談論藏品觀摩與交流事宜的書信。信中首先提到歸還兩幅久借的繪畫,然後表示希望借觀對方所藏制墨名家李承晏、張遇所制名墨。並雲李承晏墨如是完整的真品,願以自藏王羲之《異熱帖》與之交換。信的上款「大年太尉」,據考證應是北宋宗室、名畫家趙令穰。
此帖行筆圓健,結字安詳,從容不迫,深得「二王」遺韻,是薛氏的代表作品。上鈐「貞元」、「紹興」等半印,裱工鈐「許子仙鑑定印」「許烈之印」「孔氏季修」「受青」等印。
《寓意編》、《鐵網珊瑚》、《式古堂書畫匯考》、《平生壯觀》等書著錄。
薛紹彭草書《大年帖》
薛紹彭草書《大年帖》
兩個人不僅是至交好友,在藝術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更是天分超拔,也是巨富之人,能夠有著極好的學習環境和資源,所以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翹楚。
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子昂說:
「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
「道祖書如王、謝家子弟,有風流之習。」
意思是說薛紹彭的書法有晉人王羲之家族和謝安家族的風流之感,可見薛紹彭對於六朝書法領悟的精透。
薛紹彭草書《大年帖》
在前面的文章當中,我們談到什麼是正統書法,什麼是「江湖書法」,簡而言之,晉人書法才算是真正的書法正脈,所以王鐸才會說「書不宗晉,終入野道」。意思是倘若你的書法不學晉人,那麼你就是「野路子」。
而對於後人來講,晉人的書法墨跡極少,唐人乃是對於晉人書法繼承最為徹底的一個時代,但這個時代的墨跡也極少,這就到了宋代,在宋代的書法群體當中,以米芾和薛紹彭最得「二王」之法,兩個水平都差不多,都是後人上追晉人的橋樑。
在大書法家宋高宗眼中,真正的「宋四家」根本沒有蔡襄,而是「蘇、黃、米、薛」,從書法水平上來看,蔡襄也的確偏弱,能夠位列「宋四家」乃是其身份地位決定的,而非書法水平。
薛紹彭草書《大年帖》
元代的虞集更是對於薛紹彭推崇備至:
「米元章、薛紹彭、黃長睿方知古法,長睿書不逮,唯紹彭最佳。」
「米元章、薛紹彭、黃長睿方知古法,長睿書不逮,唯紹彭最佳。」
意思是在宋代能夠得古法的人,以薛紹彭為最佳!
薛紹彭的影響力不如米芾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傳世墨跡不多,米芾能有幾千件墨跡傳世,而薛紹彭僅有寥寥數件而已,其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他的《大年帖》了。
薛紹彭草書《大年帖》
這本《大年帖》現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作既有著王羲之《十七帖》的不即不離、簡約肅靜之美,也有著孫過庭《書譜》的秀逸和連綿,並且每一個字都是「教科書級別」的草法,真可謂是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在唐宋兩朝,能有如此水平的作品僅寥寥數件而已。
-end-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部分內容來自網際網路,因無法溯源而未及時與原作者溝通,現聲明,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帳號轉載的文章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絕無商業用途,如無意中侵犯了哪個媒體、公司、企業或個人等的智慧財產權,請私信後台,本公眾號將在第一時間刪除並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