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王偉賓,1976年出生,河南鄭州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畫家,河南日報美術編輯,師從蔣采萍、王天勝、胡勃、王冠軍、祁恩進等多位老師,作品多次在中國美協舉辦的展覽獲獎入展,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中國文聯等展出。
作品參展與獲獎
國畫《趕集》 2016年榮寶齋中國畫雙年展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國畫《玉黍記》全國第五屆中國畫線描展 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漫畫《忍無可忍》「子愷杯第十二屆中國漫畫大展」入會資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國畫《大河記憶之一九四二》首屆中國插畫藝術展 入會資格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國畫《好漢歌》「八荒通神」第五屆哈爾濱美術雙年展 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漫畫《明年我要來應聘護林員》入會資格(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插圖《人物組畫》 第三屆全國新鋼筆畫學術展 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國畫《壬午河南祭》入選 2019年第四屆全國壁畫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插畫《遊園記》「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雲上年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國畫《幸福鄉村》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河南展區;
插圖《人物組畫》獲第十三屆河南省美術作品展 三等獎;
國畫《趕集》入選2017「中原畫風」河南省優秀美術作品展;
國畫《鄉村往事》獲河南省第十四屆美術新人新作展優秀獎;
國畫《家鄉集市》獲河南省第十五屆美術新人新作展優秀獎;
國畫《農忙時節》入選河南省第二屆中國人物畫展;
國畫《鄉村記憶》入選河南省第八屆中國畫藝術展;
國畫《農忙時節》入選河南省第九屆中國畫藝術展。
《趕集》180×97cm
溫雅的質樸
——王偉賓工筆人物畫賞評
文/張凱
打開王偉賓的畫冊,一股自然清新、質樸無華的繪畫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悅目怡情。他的工筆人物畫作品形象飽滿,描繪生動,畫味深刻,情味綿綿,蘊含著溫雅的質樸和優雅的純粹,觀後使人性靜情逸,回味無窮。我想王偉賓一定是個溫文爾雅之人,有著謙謙君子之風。這些工筆人物繪畫作品出自如此年輕的藝術家之手,可見他下的功夫有多大,我們不妨去走進他的藝術世界。
觀王偉賓的工筆人物畫,主要有三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健勁流暢的線描、清麗淡雅的設色和以繁取勝的布局。
《幸福鄉村》190×111cm
在線描處理上,無論是古代君賢高士還是現代人物的線條運用都恰到好處,其線粗細長短、方圓曲直變化豐富,嫻熟穩健,加之用筆的輕重緩急、疏密虛實、剛柔頓挫和用墨的濃淡乾濕在造型上有機結合,使描繪的形體準確流暢,充分表現物象的質量感、動態感和空間感。他還融合高古遊絲描、蘭葉描、鐵線描等幾種描法為一體,加強所描人與物的精神和氣質,提升了線條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從整體上看,王偉賓工筆人物畫中的線描皆有出處,又不失創新的筆意,如行雲流水,氣韻生動。
《忍無可忍》50×40cm
在設色處理上,王偉賓對畫面的整體色彩效果總有一個設想,他以適合自己的審美要求及畫面的意境所需,以主觀色彩為主,客觀色彩為輔,不考慮那麼多顏色變化,物象本身的顏色有時只作參考或摒棄不用,拋開一切影響顏色的客觀因素。關於色彩之間的冷暖與濃淡等關係以及色彩分染、罩染、烘染等手法的處理,形成某種恬淡與平和、清靜與溫暖、激越與熱情的帶有強烈情感訴述的色彩空間,直逼其內心色彩的表現和色彩的本質表達,呈現出純樸自然、清麗靈動、含蓄雅致、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王偉賓的工筆人物畫的設色方法是對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設色方法的創新性研究與嘗試,既尊崇古法又具有新意。
《高原糧倉》220×180cm
王偉賓的工筆人物畫最顯著的特點是整體布局的以繁取勝。所謂以「繁」取勝,是王偉賓先從宏觀取畫面之大勢,而後微觀取物象之實質,從宏觀到微觀,由繁盛至精妙,正如中國著名藝術家、教育家徐悲鴻所言:「近精微致廣大」。他畫面中關於人和物的造型處理,絕非草率簡單地勾勒,而是用「繁茂」的線條做寫實性的概括和提煉,來展現物象神態、神韻及表現其理性存在和生命張力,線的意味和形式充斥畫面,「繁盛」的意象呼之欲出,由此而達到以繁取勝。但是,他畫面中的「繁盛」,絕無浮華和俗氣,內在的是對自然的敬慕和對人物及其生命的探索。他不刻意放大人物的主體占位,注重對「景」的描繪,自然不再是簡單的陪襯,人與景的融合才顯得自然而真實,這正迎合了「藝術,就是自然和人」的藝術名言。
《版納風情》220×120cm
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綿延幾千年歷史,流派紛呈,大家輩出,自宋以降,工筆人物畫的各種畫法面貌已漸趨臻備、成熟,至現當代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已很難取得突破性的創新,特別是現今社會眾多藝術名家們對工筆繪畫的不斷探索而積累了豐富的繪畫語言及表現性嬗變,加之多媒體圖像處理技術的日益精湛以及網絡信息資源的廣泛傳播,人們對於工筆繪畫人物形象視覺語言創新性的預期與要求越來越高,非有高深功力是很難打動人的。這不只是依靠藝術家的靈感或者悟性能夠彌補,更需要長期艱苦卓絕的實踐努力,才能達到某種令人稱道的效果。「任何悠忽的靈感事實上不能代替長期的功夫」。我想,王偉賓一定是在傳統工筆人物臨摹和創作上下了苦功的,這是他取得一些成績的關鍵。
《好漢歌》240×190cm
西方一位著名的詩人曾說:「藝術之藝術,詞藻之神采,以及文學之光華皆寓於純樸之中」。質樸和純粹是王偉賓工筆人物畫的「底色」,我想這是他的立畫之本。希望他堅持以質樸的心靈之光為藝術的源動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張凱現供職於鄭州工程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評論家,書畫家)
《大河記憶之一九四二》37×30cm×4
《四大天王》388×180cm
《會友圖》
《飲中八仙圖》
《松林論道》
《松林對飲圖》
《飲中八仙》248×124cm
《香山九老》248×124cm
《無量壽佛》
《閒林高士》(線描)67×50cm
《達摩面壁》(線描)70×47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