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下密殺令,盧漢一字未改救下90多人,密令成了廢紙

2024-09-18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9月中旬,此時,距離新中國成立只剩半個月。

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消息幾乎傳遍了全國,百姓為此歡欣鼓舞,慶祝即將到來的新時代。

有人歡喜有人憂,而「雲南王」盧漢正是「憂」的人之一。

盧漢

此時的他,正一臉糾結地看著蔣介石發給他的電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9月初,蔣介石派特務在昆明逮捕並抓獲了,四百多位地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最後要處置其中的九十多人。

而在這封電報上,正是蔣介石對於如何處置這群人的意見,只見上面寫著八個大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逭。」

意思很明顯,要求盧漢按罪處理掉這九十多位革命人士。

盧漢顯然不能這麼做,事到如今,國民黨失敗,新中國即將成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自己如果真的殺了這九十多個革命人士,共產黨難免會將自己看作蔣介石的人。

而蔣介石此舉,也是為了把盧漢與自己綁到一個戰車上,杜絕他的一切退路。

這封電報和後續的處理,將成為決定盧漢和滇軍命運的關鍵。

他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呢?

投共念起

雲南,作為中國西南部的重要省份,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鄰,是中國連通東南亞的交通要道,其地理位置雖遜色於東部沿海省份,但在近代時期也是引起了各派軍閥爭搶。

1945年10月,盧漢任職雲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雲南先後經歷了蔡鍔、唐繼堯和龍雲三代軍閥統治後,迎來了新一任「雲南王」盧漢。

論名氣,盧漢顯然不如前三任軍閥,個人魅力也是遠遠不及。

但盧漢卻有一個他們都沒有的優點:謹慎。

上任之後的兩三年里,盧漢顯得十分低調,在表面上更是對蔣介石言聽計從,背地卻一直花大力氣收集各方情報,分析當下的局勢,從而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行動。

在那幾年裡,最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解放戰爭。

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解放戰爭開始。

起初,國民黨軍隊數量多,還依靠美國支持配備了大量美械,在戰爭中掌握了一些優勢。

然而,隨著局勢發展,共產黨依靠人民的力量,勝勢越來越大。

盧漢通過分析得出:共產黨的勝利,只是時間問題了,自己也應該做後面的打算了。

此時擺在盧漢面前的有三條路:

第一,趁早將財產轉移,共產黨一旦打過來就趕緊跑到國外,安享下半生;

第二,堅持作戰,與蔣介石站在一起,最不濟也可以跟著蔣介石轉移到台灣;

第三,想辦法聯繫共產黨,向共產黨投誠。

這是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一旦選擇了第一條路,自己也許終生無法返回這裡,盧漢不想離開這裡,也就否決了第一條路。

蔣介石為人陰險狡詐,以個人為中心,如果跟他一條戰線,指不定被他哪天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然後被暗中處理了。

前一任「雲南王」,盧漢的表哥龍雲就是很好的例子。

缺少對蔣介石的防備,最後被蔣介石架空權力,丟掉了手中的全部權力。

龍雲

而在收集的情報中,盧漢發現共產黨對投誠將士的待遇極好,也十分講義氣,顯然是一條好出路。

那麼應該如何與共產黨建立聯繫呢?盧漢將目光放到了雲南境內的游擊隊身上。

盧漢撤掉了雲南境內的反共政策,又在暗中幫助游擊隊,相信中共高層聽說了之後,自然會派說話有分量的人聯繫自己。

果然,1949年4月的一天,盧漢正在辦公室里處理事務,警衛進來報告說一名叫張秉昌的老人,前來拜訪他。

盧漢大喜,張秉昌原是國民黨第60軍的高級軍官,是滇系的人,後來跟隨長春起義,加入了解放軍東北軍區,如今卻破天荒的返回雲南,十有八九是中共派他來聯繫自己。

盧漢趕緊請他進來,在簡單的寒暄之後,兩人聊起了正事。

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敗局已定,中共積極爭取南方各大軍閥的支持,希望他們「起義」,與蔣介石一刀兩斷,加入新中國,從而和平統一全國。

聽完張秉昌對於中共「國軍將士起義」的意見後,盧漢擔憂的說道:「中共是否確有誠意呢,我身為滇系領袖,過去也做了不少反革命的事情,共產黨會原諒我嗎?」

張秉昌笑道:「毛主席說了:'既往不咎',只要你認錯態度良好,就不是戰犯,而是起義將士了,況且後面還有立功的機會。」

盧漢點點頭,相信了張秉昌說的話。

九九整肅

幾個月後,一則新聞出現在了香港報紙上,標題赫然寫著:雲南省前主席龍雲與共產黨建立合作,希望雲南起義。

看到這則消息,盧漢嚇出了一身冷汗。

雖然人名說錯了,但龍雲是盧漢的表哥,蔣介石看到這則新聞,難免會對自己產生懷疑。

果然,幾天後,蔣介石的一封電報就發到盧漢這裡來。

在電報上,蔣介石說要召開西南軍政會議共商大計,邀請盧漢前來。

盧漢不清楚蔣介石是真心開會,還是給自己設了個鴻門宴。

出於心虛,盧漢藉口雲南鬧革命,自己要坐鎮雲南,辭掉了這場會議。

其實,雖然蔣介石也看到了香港報社的那篇報道。

但此時的蔣介石,還沒有懷疑盧漢通共,召開會議則是為了構建「大西南基地」。

三大戰役結束後,長江防線被攻破也只是時間問題,長江南北兩岸是肯定守不住了,而西南部的幾個省份地形崎嶇、易守難攻。

蔣介石認為,若是提前進行軍事建設,說不定能成國民黨反攻的基地。

然而,這次會議,除了盧漢之外各省軍政首腦都到了重慶,這讓蔣介石對盧漢起了疑心。

想要構建「大西南基地」,就必須要爭取到盧漢的支持,還要打消盧漢的投共想法。

因此,蔣介石決定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讓盧漢就範。

蔣介石先是通知盧漢會議時間延長,同時再次邀請盧漢前來。

蔣介石也表示,如果盧漢不來參加會議,中央會派出兩個軍和60架飛機,「幫助」盧漢解決雲南問題,言語中的威脅可以說是十分明顯。

事到如今,盧漢不得不去參加會議。

在走之前,盧漢將雲南省的重要事務託付給自己的親信,並向他們說:「我此去重慶,吉凶難卜,萬一被扣,你們就打電話要求(蔣介石)。要求不准,就插上紅旗,通電起義,不要管我。」

9月6日,盧漢懷著複雜的心情前往重慶。

但出乎預料的是,抵達重慶後,蔣介石十分熱情地接待了盧漢。

盧漢也看出了蔣介石需要自己的支持,自己通共的事情也沒有被蔣介石發現,懸著的心慢慢放了下來。

幾天後,會議結束,蔣介石再次邀請盧漢談話。

在談話中,蔣介石表明今後雲南將全權交給盧漢,同時為了支持雲南發展,中央會給雲南一百萬銀元作為軍費。

當然,蔣介石也有自己的條件,他以「肅清反動分子」為理由,要求盧漢走時帶上自己精挑細選的特務,這些特務會協助盧漢反共。

盧漢表面大喜過望,內心卻十分苦澀。

這些特務哪裡是協助他的,分明是來監視他的,同時在雲南省里抓捕到共產黨人和民主人士,再讓他下令處置,那可就杜絕了自己跟共產黨合作的可能了。

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如果盧漢拒絕,恐怕蔣介石會撕破臉皮將自己囚禁起來。

自己只好假意答應,之後再想別的辦法對付這些特務。

9月8日,盧漢返回昆明,特務頭子徐遠舉帶著一批國民黨特務,也跟隨盧漢到了昆明。

9月9日,國民黨特務傾巢出動,在群眾還在睡夢中進行了全市大搜捕。

一夜之間,四百多名中共黨員和民主人士被捕,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九整肅」。

第二天,國民黨特務拿一份名單,得意洋洋地找到盧漢,希望盧漢批准對這些人的處理意見。

盧漢結果名單,翻看了幾個,十分震驚,逮捕了過四百人,居然有兩百多人的處理意見是執行槍決,其中更是包括自己接觸過的幾位共產黨人。

盧漢最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他一早就料到蔣介石派特務來雲南,抓共產黨人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親手處置掉這些人,這樣共產黨一定會和他不死不休!

盧漢沉思片刻,而後看向特務,說道:「直接處置恐怕只會引起民眾的大規模反抗,還是稍等一段時間,羅織好罪名再進行處置。」

盧漢說法也合理,民眾對國民政府的不滿已經到了極限。

如果直接處置這批人,確實會引起群眾暴動,特務也就沒再說什麼。

之後一段時間裡,盧漢命令自己親信在雲南省內,暗中鼓動群眾要求政府釋放被囚禁的四百人。

同時,盧漢也多次致電蔣介石,表示要殺的人太多,自己也很為難,希望能減少一些人。

在盧漢的爭取下,囚禁人數從四百多人變成了九十多人。

但這九十多人,都是共產黨人和共產黨親近的民主人士,盧漢也必須要想辦法救下來。

巧妙應對「謀殺令」

其實對蔣介石來說,重點不在於處置四百人還是九十多人,重點在於讓盧漢的手沾上共產黨人的血,因此也就十分輕易的鬆口了。

在確認九十多人的名單之後,蔣介石又給盧漢發了一封電報,上面寫著八個大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逭。」

意思十分明顯,就是要求盧漢處置這九十多人,這次絕沒有迴旋餘地了。

按照流程,接下來盧漢把電報交給昆明的特務頭子徐遠舉後,徐遠舉便會立刻派人處置掉他們。

電報上的內容盧漢也不可能篡改。

徐遠舉為蔣介石做事這麼多年,自己哪怕改一個字,都有可能被他發現。

盧漢將電報放在桌子上,身子後仰倚靠在沙發上,閉目思考著應對之策。

這時,他聽到外面走廊上管家喊道:「這是誰掛的字畫,都給掛反了,有些字畫掛反了寓意就完全相反了。」

想到這句話,盧漢突然坐起身,又看了看電報內容,哈哈大笑起來。

他拿起筆來,在電報上畫了一個反鉤,將這八個字正好顛倒了順序,正好是:「罪無可逭,情有可原。」

這樣,意思就是:雖然這些人有罪,但是是可以原諒的。

當徐遠舉收到這份電報後,也不禁愣了一下,難道校長改變主意,不想殺人了?

在反覆確認後,徐遠舉確定電報上的字沒有被修改。

出於對自己工作能力的信任,他也沒有派人詢問蔣介石,這九十多人只好暫時囚禁不進行處置。

而蔣介石也怕過問太多,會引起盧漢的反感,之後也沒有再問,這件事就一直拖延了下來。

兩個月後,又一個好消息傳來,代總統李宗仁來雲南視察!

李宗仁素來與蔣介石不對付,也早就有了和中共緩和關係的想法。

李宗仁抵達後,盧漢擺好酒席宴請李宗仁,酒過三巡之後,盧漢向李宗仁提起這件事。

李宗仁當即表示:「委座已經退了,你還聽他的幹什麼。」

李宗仁

盧漢連聲稱是。

第二天,盧漢組織雲南各人士聯名上書,希望釋放被囚禁的人,李宗仁痛快的在上面簽了字。

至此,在盧漢的努力下,九九整肅被逮捕的進步人士被全部救出。

參考文獻:

新浪網《我的父親:最後的「雲南王」盧漢》

網易新聞《從懷疑到主動,「雲南王」盧漢是如何一步步投奔新中國懷抱的》

搜狐新聞《盧漢巧與蔣介石周旋—昆明起義前的一場尖銳鬥爭》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a93506995d4d3229759bae2d2fe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