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木棉人物微刊》的第 50 期人物-
「我是一個很慢的人。」
——袁泉
看完《中國機長》,很多人被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畢男圈了粉。
電影中,她的演技堪稱「教科書級別」。
一個眼神就讓人入戲,「袁泉演技」更是頻繁登上熱搜。
甚至在國慶三大片中,票數領先章子怡,成為大家心中表現最驚艷的影后。
她的演技有多好?
面對飛機故障,她和普通人一樣內心恐慌,卻依然能淡定掌控全場。
她目光堅定的告訴大家:
「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會一起回去……」
儘管她安慰乘客的手在顫抖,但溫柔中自有一種力量,讓人安心和信任。
導演劉偉強說:
她的淡定是根植於骨子裡的,毫不費力就能壓得住人。
的確,人如其名,溫潤如泉。
在娛樂圈行走多年,她始終游離在喧囂之外,遺世而獨立。
前年《我的前半生》大熱,很多人期待袁泉的爆紅。
但她還是低調如前,埋頭做自己的事,不願過多地面對鏡頭製造存在感。
她一直都是這樣,隨心而行,清醒的知道自己要走什麼樣的路。
這種自知,她從小就有。
11歲,她被戲曲學院附中的老師挑中,年少一個人北上求學。
父母捨不得她長期離家,她看似柔弱,卻是個很有主意的人,堅持要學戲。
但京劇這條路很難走,寒來酷暑要吃盡訓練的苦。
因為腿長,她更是苦惱不已。
和父母的書信中,她長達兩年都在傾訴,自己的腿離頭又近了一點點。
「我的腳尖老是貼不上腦門,我心裡又急又難過,為這事哭過好幾回了。」「老師說我還不夠刻苦,我聽了心裡非常難受,因為我覺得已經使出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不管怎樣我還是要更加刻苦。告訴你們,我的腿離頭只有豎著的兩根手指那麼遠了。」
小小年紀她就目標性強,堅定倔強的模樣躍然紙上。
1996年,袁泉考上了中戲表演系。
與章子怡、秦海璐、胡靜、梅婷等人並稱「七朵金花」。
但進入中戲後,有戲劇功底的她竟膽怯了。
因為同學都太優秀了,功課又很難,這些讓她一度敏感自卑,把自己吃到120斤。
很長一段時間,她一直覺得「天空是灰的」,走路永遠低著頭,在同學中顯得格格不入。
習慣自我調節的袁泉,很快把情緒隱藏了起來。
當別的同學外出拍戲,她每天腳踏實地的上課、練基本功。
當年很多人能看見她拎著熱水瓶,在學校後花園練台詞的場景。
大二那年,她參演首部電影《春天的狂想》,憑藉「周小玫」一角拿下當年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當年這個角色美的不可方物,比起世俗漂亮的女孩,她的歐式長相和深邃眼窩,太引人注意了。
2003年,她又憑藉電影《美麗的大腳》,獲得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出道短短几年,便大放異彩,成為導演眼中星途璀璨的女演員。
他們甚至激動放言:這個姑娘一定會紅。
但誰能想到,2004年靠《小魚兒和花無缺》里的蘇櫻徹底走紅的袁泉,沒有迎風而上。
反而在人生高光之時,轉身投入到了話劇行業。
有人笑她傻,不知道抓住機會。
在話劇舞台浸染的那些年,人家章子怡早成了「國際章」,她卻默默無聞。
但她不後悔,坦言話劇舞台是自己心底最沉迷的地方:
「樹林中有兩條路,而我選了那條較少人走的路。這就造成了所有人的差異。」
不為走紅走捷徑,只走忠於內心的路,袁泉真的很「任性」。
劉燁曾表示:
「袁泉是我們班最厲害的,我和她直接不在一個層次上。」
的確,話劇相對於電影和電視劇來說,要求更高,非常考驗演員的耐力。
但袁泉守得住寂寞,吃的了清苦,仿佛就是為舞台而生的人。
2003年,她出演《趙氏孤兒》,不慎從舞台摔落,脖子粉碎性骨折,打了六根鋼釘和一根鋼條。
但她並不在乎,用演員的專業精神嚴格要求自己。
兩年後,她重返舞台,與劉燁主演的《琥珀》。
據說當年,演出門票在香港一票難求,創下香港話劇的銷售紀錄。
很難想像,她安靜弱小的身體,卻藏有驚人的感染力。
田沁鑫說,袁泉就是一個舞台精靈。
2006年,她主演的話劇《暗戀桃花源》來到香港演出。
曾同樣扮演過「雲之凡」林青霞,聞聲而來。
開場袁泉只是開口了一句,她便落下淚來。
導演賴聲川對她不吝欣賞:
「半個世紀以來,袁泉是繼林青霞之後最有氣質的女演員」。
十幾年的時間,她演了近百場話劇。
從《暗戀桃花源》到《簡愛》,從《活著》再到《青蛇》,每一部作品,都成績斐然。
她不僅成為中國戲劇界梅花獎、學院獎、金獅獎大滿貫得主。
30歲就與老舍、曹禺等老一輩藝術家並肩,入選「中國話劇百年名人堂」。
袁泉在話劇上的成就,在她那個年紀的人,無出其右。
光芒背後,並非幸運。
每次有演出,她都會提前兩小時到場。
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角落裡,在片場獨處來熟悉環境和角色。
在話劇舞台上,她更是日復一日的練習同一個劇目,精雕細磨每一個動作。
每天自己的戲份拍完,她會坐在排練場,腦袋裡一遍遍地過戲。
韓寒對她的印象非常深刻:
她是一個很低調的演員,來現場只有一個朋友做助手,有時候甚至一個人。默默坐在旁邊,腦補走戲。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想麻煩別人。」「無論坐多久,我都沒看見她把手機拿出來。」
專注、簡單、純粹成就了她,將她打磨的越發耀眼。
即使柔弱而孤獨的站在那裡,也比別人強大。
現在的演員大多浮躁,很難摒除名利的誘惑和雜念。
但在紛擾的世界,她總是能夠沉下心來,把自己選擇的路走到最好。
出道至今,袁泉與名利場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她的生活,也遠離圈子的喧囂,安心過自己的日子。
2009年,袁泉和夏雨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束十幾年的愛情長跑。
結婚生子之後,袁泉的影視劇開始減產。
除了主攻話劇外,她把更多時間放在家庭上。
偶爾被拍到,不過是一些接送女兒,全家出遊的瑣碎日常。
一個站過雲端上的人,回歸生活,也再普通不過。
她曾開玩笑,自己不是一線、二線,而是「偏離在線外」。
對「紅」這件事,她沒什麼概念,認為並不在演員這份職業的回報之中。
想紅的話,其實她有大把機會。
當年和夏雨的戀情可以炒,兩年前因「唐晶」翻紅可以炒,畢竟現在女星剪個頭髮都可以大炒。
但比起明星,她只想當個普通人,拒絕過討喜的人生:
當你從角色中走出來,你就是個普通平凡的人。所以生活中,演員是不需要高光,不需要那麼多光環。
的確,演員的高光時刻,永遠在詮釋角色的時候。
現在,很多女演員都害怕中年危機。
過了40歲,就要擔心無戲可怕。
但42歲的袁泉,面對記者採訪,淡然自若的說:
我沒有什麼所謂的危機。
對一個不在意紅不紅的人來說,年齡對她的影響自然不大。
而且她把皺紋當做歲月饋贈的禮物,因為她認為:
「契訶夫的很多劇,必須是到了40歲以後才能演。」
一直以來,袁泉似乎對青春毫不留戀的走到現在,不急不緩,坦然自若。
經過歲月沉澱,她活得通透又清醒。
不管外界如何嘈雜,她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內心。
當別人為了名利,爭紅了眼。
她卻不慌不忙,專注自己的演技和生活。
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
亦舒說:
「埋頭苦幹,不理閒事,是一種驕傲,並非退縮。」
什麼時候她都不著急,一心埋頭做自己的事,用時間去打磨自己吃飯的本領。
人的外貌雖會隨時間改變,但只要能夠掌握自己的人生,就不怕變老。
因為一旦有了底氣,可以讓心變得年輕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