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破8億的《銀河補習班》,還差點什麼?

2019-08-05     投黑馬

2019年上半年的國產電影票房成績不佳,根據藝恩數據顯示,相比2018年同期票房下滑2.7%,除了「春節檔」,「五一檔」和「清明檔」都沒有爆款出現,再外加被外界普遍看好的《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願望》撤檔,觀眾越發期待高質量的國產電影在暑期檔出現。(投黑馬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在今年上影節上,《銀河補習班》的點映飽受媒體好評,甚至被稱之為「鄧超的翻身之作」,不少觀眾因此對它充滿期待。

可遺憾的是,這部被提前鎖定為爆款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上映後並沒有呈現出爆款的趨勢。6.2的豆瓣開分讓這部电影後續乏力,上映16天,票房僅在8.14億左右。這樣的成績,倘若說票房撲街,未免也有失公正,畢竟票房破8億的國產電影在中國電影票房史上也是屈指可數。但相比同檔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8天,票房破15億,只能說《銀河補習班》的票房成績和電影質量低於觀眾的預期,具體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在此,我們列舉一二。

非正常超前點映,

《銀河補習班》顯得過於自信

《銀河補習班》的前期宣傳工作,不得不說,在同檔期段的電影里做得相當到位。《銀河補習班》和去年的《我不是藥神》一樣採用超前點映的方式,至於有多超前?《銀河補習班》是上映前的一個月就開始做準備工作,大大小小的試映、展映、內部看片、路演都紛至沓來。至於規模有多大?根據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出的公告來看,《銀河補習班》經歷了一周,打造了歷史規模最大的點映場次。第一輪從7月13日到7月14日在除了北上廣深圳之外的全國範圍內觀影,人均場次在18人左右。第二輪是在7月15日到7月17日,地點擴散到了全國範圍之內,場次人均已經達到23人,每天排片都在6%—7%之間,最高峰高達7.2%,《銀河補習班》僅點映票房成績達到1.5億。

《銀河補習班》為何採用大規模超前點映的方式?其實,超前點映早在2002年就被普及,張藝謀執導的《英雄》為了獲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資格在深圳舉行了為期一周的超前點映。此外,在去年爆火的《我不是藥神》也是未播先火的經典案例,《我不是藥神》前三天點映票房就過億,首映日當天拿下49.2%的排片和1.6億的票房,相比同期上映的電影,它的票房成績占比高達82%。

據悉,大部分影片的點映是在上映前的一周左右開始,排片率不會大於1%,場次選在零點場。但《銀河補習班》不僅有著超高排片率,甚至點映的時間段都是黃金場次。顯而易見,《銀河補習班》想要效仿《我不是藥神》的宣傳推廣模式。可遺憾的是,《銀河補習班》的實力跟不上野心,首日票房僅有6200萬元,遠遠不達預期,首日的上座率也僅有10.8%,遠低於《掃毒2》《烈火英雄》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銀河補習班》的首映成績反響平平,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片方高估了影片的口碑。其實,點映對於電影而言好比一把雙刃劍,如果片方對電影沒有清楚的認知和絕對的把握,反而會受限於此。其實,早在去年,春節檔的《西遊記之女兒國》就因為點映評分過低,而導致首映日的排片率僅為16%。

剪輯和表達都很真誠,

但依舊沒有記憶點

《銀河補習班》自放映以來,掌聲和口水聲都收穫了不少,有的網友吐槽這部片子應該改名叫《洗腦爸爸》,就像劇中任素汐所說:馬皓文從頭到尾都散發出一種洗腦組織的氣質。甚至有的網友說這部片子適合給減肥期又不想節食的女性觀看(噁心)。(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但也有網友表示《銀河補習班》堪稱一部治癒心靈的神作。至於影片的質量究竟如何,一位網友的感受其實更為中肯:銀河補習班,不夠好,但真誠。

在筆者看來,《銀河補習班》的真誠無外乎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銀河補習班》電影的剪輯師是《摔跤吧!爸爸》的剪輯師,他將電影的時長鎖定在147分鐘,剪輯師認為如果將影片再剪輯20分鐘會影響電影的表達。然而,長時長的電影註定了影院的排片會有所減少,普通的商業片都控制在120分鐘。《銀河補習班》如何在商業價值和藝術價值作取捨?導演俞白眉選擇了後者,用最合適的長度匹配電影的表達,在這一點上,《銀河補習班》並不像傳統上為了「圈錢」的商業片。

另一方面,《銀河補習班》在表達上是一部值得拿出來探討的電影,這部電影涉及了對應試教育體制的抨擊,鄧超提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不是為了考大學,而是為了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如同脫弓的箭找到靶心,這樣的教育理念值得觀眾探討。此外,在《銀河補習班》中,它將一個普通的工程師和國家公務員放在對立面,製造出人物衝突,拍攝出了官員之間互相踢皮球,瀆職和貪污腐敗,作為一部國產電影,它想要表達出這種觀念實屬不易。

誠然,《銀河補習班》的內容達不到觀眾心中的預期,也就是因為它想表達的東西太雜亂無章,每一個點都是淺嘗輒止,摸不清重點,而與此同時,「臉譜化」和「說教感」太強。

首先,從《銀河補習班》對應試教育的探索來說,從內容來看,《銀河補習班》想法很美好,展現出來的故事情節卻很骨感和老套。例如,影片中兒子馬飛無心學習,教導主任勸其退學。這時候父親馬皓文站出來說可以讓馬飛從全班倒數第一變成全年級前十。當觀眾滿懷期待,馬皓文用哪些高效的學習方式和理念教育兒子的時候,馬皓文展現的教育方式卻顯得很雞肋:作業可以不用寫,還帶著孩子逃學。當老師家訪時,問馬飛為什麼不寫作業,不複習,馬皓文解釋稱:為什麼要複習呢?問你個問題,你說這個饅頭,再蒸十遍會好吃嗎?

類似這樣沒有說服力的片段,讓觀眾感受到滿屏的尷尬。在這樣「強行雞湯」中,一年過去了,馬飛奇蹟般考到了全年級前十。馬飛是怎樣蛻變和成長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但平心而論,影片完全沒有點睛之處嗎?其實,影片引導出「當下的孩子需要獨立思考能力」,還是給觀眾有所啟迪的。但總體而言,《銀河補習班》欠缺的是對應試教育弊端透徹的理解。

此外,在《銀河補習班》中,最讓人尷尬的是,影片中對教導主任「妖魔化」的人物刻畫,教導主任完全站到主人翁馬皓文的對立面,在後期,為了保住學校的聲譽,不惜讓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流浪漢,自生自滅。(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這種生硬的「臉譜化」反派,實際上拉遠了觀眾和電影距離,觀眾很難感受到共鳴。

總體而言,《銀河補習班》無論從非正常點映的宣傳行為還是對應試教育的批判都讓觀眾的預期產生偏差,一尺六的實力再怎麼折騰也沒有渲染出一尺八的效果。最後,筆者將掌聲獻給《銀河補習班》勇氣和題材,至於電影劇本的品質還是秉持著質疑的態度。

(文章來源於:八角文娛摘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RF1YWwBUcHTFCnfX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