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國民健康「頭號殺手」。
心肌梗死,舊稱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及嚴重心臟狀態。其成因是部分心肌血液循環突然中斷,心肌因無法得到足夠氧氣而導致損傷。
其症狀是不同程度的胸痛不適,也可能會轉變為肩膀、手臂、背部、頸部或是下巴不適 ,胸痛一般在胸腔中央或是左側,會持續幾分鐘,不適感覺類似胃灼熱。其他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噁心、感到昏厥、冒冷汗或疲倦。有30%的病患在心肌梗死時會出現非典型症狀。
針對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1、保持情緒開朗
保持情緒穩定樂觀,遇事不急不躁,勞逸適度,避免因情緒激動誘發冠狀動脈痙攣缺血。
2、外出帶藥保平安
冠心病患者外出時應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片等應急藥,以及有親屬聯繫電話及病史簡述的標記名片,便於在遇到不測時,他人能更好更快提供幫助。
3、適度運動勿過勞
適度運動有助於患者康復,但不能操之過急。一般出院後休息2至3個月才能開始鍛鍊,運動量以不感到疲勞不適為宜,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4、定期查「四血」指標
「四血」指的是血壓、血糖、血脂、血黏度。這四個因素超標可能引發心肌梗死發生、發展和復發。因而,必須重視對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原發病治療,並應定期複查一次血壓、血脂、血糖和血黏度。
5、防止便秘
便秘將引發心肌梗死發生,應多吃蔬菜素食,保持大便通暢。已有便秘的要及時服用緩瀉劑,保持每1至2天排一次大便。
6、定期複查勿麻痹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後因為護理不當等因素引起再梗死發生死亡的人數占心肌梗死總人數的80%,可見後期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患者應加強警惕,要嚴格按照醫囑服藥和複查。
7、戒煙限酒
心肌梗死後恢復的患者,繼續吸煙者再梗死發生率大大增加。
8、注意飲食
飲食宜低鹽清淡飲食、宜低膽固醇、低脂肪飲食、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