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長鞭哎那個一甩吔,叭叭地響哎,趕起那個大車出了莊,劈開那個重重霧哇,闖過那個道道梁哎,要問大車哪裡去吔,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
看到這段歌詞,許多年長的朋友一定哼唱了起來。是的,這是重拍的彩色故事片《青松嶺》中的插曲《沿著社會主義大道奔前方》,張仲朋作詞,施萬春作曲,蔣大為演唱。40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
本文中的「他」,是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李仁堂,而李仁堂則是《青松嶺》中的萬山大叔。
說起李仁堂,許多人會想起他為我們塑造的萬山大叔、縣委書記朱克實、被迫害致死的賀龍元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不懂法的山槓爺等經典形象。其實,李仁堂並非科班出身,而是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到熱河省文工團(熱河省撤銷後改為河北省話劇二團,承德地區話劇團),在文工團任協理員。
有一天,熱河省文工團正在演出話劇《劉胡蘭》,扮演政委的演員突然發病上不了場,團長和眾演員十分著急。救場如救火。沒有辦法的文工團團長「趕著鴨子上架」讓在場的李仁堂救急。可李仁堂從沒演過戲啊,好在他有表演天賦,雖然緊張但卻很好的瞞過了觀眾,不僅沒有「出洋相」,而且還展露了表演才華,救場救的很是圓滿。
就是這樣一個巧合的機緣,讓李仁堂了解了自己還有表演才能,更讓團長發現了這個濃眉大眼、儀表堂堂的協理員的表演天賦,於是,自那時候開始,「缺兵少將」的文工團便有機會就安排李仁堂上場,做行政工作的他開始向演員轉型。
李仁堂的表演生涯里,雖然參與拍攝的影片並不算很多,但卻部部經典,以致他最終成為了中國電影三大獎——金雞獎、百花獎、華表獎的影帝。
當李仁堂成為三大影帝時,又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只是一個高中生,只是一個行政幹部,只是半路出家的演員呢?
§02
李仁堂,1930年2月28日出生於吉林撫松一個山村裡的地主家庭,祖籍山東諸城。1946年,16歲的李仁堂出外求學,先後在瀋陽國立東北中山中學和北平通州潞河中學讀書。1949年6月,他高中畢業,在革命浪潮影響下參加了熱河省文工團,任協理員。正如上文所說的原因,他慢慢開始自己的演員生涯,曾參加演出《萬水千山》《風暴》《以革命的名義》《雷雨》等多部話劇。
1965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將李仁堂參演的話劇《青松嶺》改編成電影,很自然的,李仁堂扮演老貧農張萬山(話劇叫張萬有)。由此,李仁堂首登銀幕。1973年,《青松嶺》重拍彩色片,李仁堂繼續扮演張萬山。兩拍《青松嶺》,李仁堂成為六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電影演員。
此後,李仁堂相繼主演了《創業》《十月的風雲》《淚痕》《元帥之死》《子夜》《被告山槓爺》《如意》等影片,並因《淚痕》《被告山槓爺》,先後獲得第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第1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主角獎、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等獎項。
李仁堂曾任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戲曲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員。
§03
李仁堂從藝數十年,一向注重演員的基本功,注重向生活學習。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李仁堂的表演風格樸實自然,含蓄生動,飾演的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他曾說:「我沒上過大學,但我懂得要老老實實地向生活學習,不斷從生活中汲取創造形象的營養。」
李仁堂為人憨厚正直,不挑剔,能吃苦。退休後,仍有不少人找他拍戲,但他考慮身體的原因,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唯一鍾愛的業餘活動就是書法。他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開始致力於行、草及各書體的研究,深受王羲之、顏真卿、黃庭堅、懷素、張旭書法名家的影響。
李仁堂的夫人名叫祝瑞玉,也是東北長白山人。夫妻相懦以沫,恩恩愛愛在一起生活了五十多年。他們夫婦一個屬馬,一個屬龍,李仁堂便書寫了一張「龍馬精神」的條幅掛在家中以示紀念。
2002年6月22日,李仁堂到山東省高青縣參加一個書法展覽。24日晚9時許,因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去世,終年73歲。鑒於李仁堂不幸離世,有人賦詩寫道:長鞭一甩震八方,青松嶺上歌響亮。萬山大叔今不在,誰趕大車向前方?
謹以此文深切緬懷可敬可愛的「萬山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