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這首朝代順口溜,大家都會唱嗎?這首歌謠據說有很多版本,比如有的地方是「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但應該都是從「三皇五帝」開始唱,因為,傳說華夏文明就是始於三皇五帝,在古代的各種典籍當中,也有很多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那你知不知道,三皇和五帝分別是誰呢?
三皇五帝
在各種百科詞條的解釋中,一般都會說「三皇五帝」最早見於《史記》,而關於「三皇五帝」,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和秦始皇有關,因為我們都知道,是秦始皇發明了「皇帝」這個稱號,他在一統天下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以「皇帝」自稱。
其實,關於三皇五帝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官》這部古籍,《周官》的作者相傳是周公,書中主要記載的是周代的官制,當然這部古籍的作者和內容是存在爭議的。
除開《周官》以外,還有《呂氏春秋》也有關於「三皇五帝」的文字記載,不過,無論是《周官》還是《呂氏春秋》,都沒有說明「三皇五帝」到底分別是誰。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到底是誰,詳細的解釋,最早見於《史記》,雖然比《史記》更早的《周官》和《呂氏春秋》都有關於三皇五帝的文字,但卻都沒有說明三皇五帝到底都是哪三皇哪五帝,所以現在我們搜索任何一個百科詞條,上面都寫著「三皇五帝」最早見於《史記》,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史記》最早對「三皇五帝」進行了解釋。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就和大臣們商量自己的稱號,李斯等人就說:古時候有天皇,有地皇,還有泰皇,其中泰皇最為尊崇,所以建議您就叫泰皇吧?秦始皇考慮一下回答說:去掉這個「泰」字,再取上古時期的「帝」號,合起來就叫「皇帝」吧!於是,就有了皇帝這個稱號。
三皇五帝
按照《史記》的這一說法,三皇,就是指天皇、地皇,還有泰皇。但是,到了東漢的時候,三皇還有另外一種解釋,東漢時期的《太平經》崇尚「天地人三統論」,所以「三皇」就變成了天皇、地皇,還有人皇。
受此影響,唐代的《三皇經》和南宋的《路史》,都採用了這一說法,《路史》中更是言之鑿鑿:天皇、地皇、人皇,開治各二萬八千歲。那麼在《三字經》當中,對三皇的解釋,分別是伏羲、神農和黃帝,所以,三皇到底是誰,有多種解釋,但在後世通常都採用「天皇地皇和人皇」的說法。
三皇五帝
根據史籍資料,三皇,是指天皇地皇還有泰皇,或者把泰皇換成人皇,那麼「五帝」又分別是哪五帝呢?
按照周朝的禮制,在祭祀的時候,要分別向東南西北中跪拜,因為這五個方位、分別都有一位天神,這五個天神被稱為五方天帝,他們分別又對應金木水火土,這就是傳說中最早的五帝。
不過,此時的五帝、還只是一種概念而已,並沒有對應的人物,直到戰國時期之後,人們才根據一些歷史人物的特點,將他們一一對應五帝之名。《史記》中記載的五帝,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三皇五帝
其中,黃帝是五帝之首,被尊為「人文初祖」,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同樣是上古部落的首領;帝嚳,根據司馬遷的說法,是黃帝的曾孫;接下來的堯,則是帝嚳的兒子,五帝最後的這個舜,總算和黃帝一家沒什麼關係了,舜的部落首領是堯禪位給他的。
那麼司馬遷的《史記》,就是從黃帝開始寫起,因為他認為在黃帝之前的歷史,太過於久遠,沒有足夠的史料來佐證,所以,「三皇五帝」的「三皇」只能被當成傳說,而「五帝」,則有對應的歷史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