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特曼回歸,微軟「殺手鐧」仍在,亞馬遜谷歌等彎道超車要再找機會

2023-11-28     紅刊財經

原標題:阿爾特曼回歸,微軟「殺手鐧」仍在,亞馬遜谷歌等彎道超車要再找機會

本刊特約 | 裴培

OpenAI和阿爾特曼的糾葛一波三折,最開始是11月17日有消息傳出,OpenAI解僱了CEO山姆·阿爾特曼和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隨後在11月20日,微軟發布聲明表示招募二人加入微軟。

就在微軟努力挽救局面的48小時後,OpenAI官方帳號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消息稱,已就山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恢復CEO職務原則上達成一致,山姆·阿爾特曼將回到OpenAI擔任CEO。

此事暫告一段落,最終的受益者還是OpenAI和微軟,微軟在大語言模型方面的優勢仍將延續。

在ChatGPT加持下

微軟雲的季度訂單是一個天文數字

OpenAI對於微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在雲計算領域,微軟是比不過亞馬遜的。在全球雲計算市場上,市占率前三的應用依次是亞馬遜AWS,微軟的Azure和谷歌的GCP(Google Cloud Platform)。

多年來微軟Azure一直在追趕亞馬遜的AWS,本來微軟的勝算很小,但得益於OpenAI與微軟簽訂了獨家服務協議,使得微軟在AI時代暫居第一。

在雲計算業務方面,微軟一直沒有公布過Azure的營收數據,微軟在財報中公布的一直是智能雲事業群(Intelligent Cloud)的總收入,這個收入包括Azure、IaaS、PaaS、SaaS以及Windows server等在內的多項業務的收入總和。

相比之下,亞馬遜公布了每一季度的AWS收入。所以外界一直以來只知道微軟的Azure的增速很快,但不知道Azure和Aws之間的差距具體有多大。

直到去年有一份文件被泄露出來,當時微軟計劃收購動視暴雪,美國和英國對於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微軟需要遞交一系列材料,證明在所屬領域裡面不存在壟斷的情況。這時一份文件被泄露到網上,其中明確提到,微軟在2022財年中,微軟雲的收入是340億美元,同期亞馬遜AWS的收入為801億美元,是微軟雲的1.36倍(兩家公司財報周期有差別)。

所以微軟雲雖然多年來增速很高,但因為嚴格來說在2014年才起量,而亞馬遜的AWS差不多在2007年的時候就已經很有勢頭了。由於起步較晚,微軟雲仍與亞馬遜存在不小的差距。

直到OpenAI的推出,攪亂了已有的格局。IDC等國際頂尖IT諮詢公司的報告明確指出,微軟Azure有一個最大優勢,是其與微軟windows系統的兼容性。這意味著,用戶跑windows伺服器的話,在微軟雲上面是最好的。

而且微軟還有ChatGPT這張牌,OpenAI跟微軟之間簽訂了獨家雲服務合作協議,亞馬遜的AWS或谷歌的GCP是不能跑ChatGPT的,用戶想使用ChatGPT,一定要在微軟雲上面進行。

此外,對於用戶來說,無論想訓練獨家的多語言模型還是垂類大語言模型,Azure雲訓練出了OpenAI,技術經過驗證,經驗最豐富。用戶若想在自己的軟體里嵌入ChatGPT功能,基於GPT做二次開發,惟一的選擇只能是租用微軟雲。

對於科技公司來說,例如Meta或者阿里騰訊,當他們想要訓練自己的獨家大模型的時候,他們更大可能去選擇已經證明自己成功的微軟雲,而不是還沒有這方面成果的亞馬遜。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美國的頂尖科技公司大筆地往AI基礎設施建設上投錢,少的十幾億,多的幾十億。平均而言,美國前五大科技巨頭,微軟、谷歌、亞馬遜、Meta和蘋果,每個季度要在AI相關的IT基礎設施和基礎研發上投入15億~20億美元左右的資金,五家科技巨頭每個季度共計投入近100億美元。再加上中小公司、創業公司,這個數字非常龐大,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會用來租用微軟的雲伺服器。

這也是為什麼微軟這幾個季度營收飛速上漲,筆者認為至少有一半功勞來自於生成式AI。

阿爾特曼回歸

亞馬遜谷歌等彎道超車需再尋良機

在這場「宮斗」的最初,OpenAI宣布解僱山姆·阿爾特曼和格雷格·布羅克曼,筆者認為OpenAI後面會有一個大跟頭要栽。因為OpenAI自己既沒有算力也沒有雲平台,所用算力均是微軟提供,所用的雲平台也是微軟Azure。如果CEO和CTO去了微軟,微軟可能不再給OpenAI提供足夠的工程資源和算力資源,而且OpenAI內部也將面臨一場地震,其整個商業化和工程開發將要重新搭建。若山姆·阿爾特曼和格雷格·布羅克曼離職,微軟一定有機會,是凈受益還是凈受害不好說,但谷歌亞馬遜Meta這三家一定是凈受益者。

好在大戲的最後以山姆·阿爾特曼回歸為結局暫告一個段落,OpenAI發聲明表示,將設立一個新的初始董事會,成員包括Bret Taylor(董事會主席)、Larry Summers和Adam D'Angelo。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更好的結果,風波越小、越快平息,對於OpenAI和微軟來說,越有可能延續現在的增長勢頭。一旦給谷歌亞馬遜Meta喘息的時機,他們一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全力追趕。

谷歌和亞馬遜每年在AI領域投入巨額資源,但結果慘不忍睹。谷歌2016年剛剛發布AlphaGo的時候,是全球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水平,谷歌當時還推出了Google Deep Mind和Google Brean。而在全世界機器學習四強——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齊頭並進的時候,因為投資了OpenAI,微軟在大語言模型領域一枝獨秀。谷歌的地位變得很尷尬,之前那麼長時間的投入打了水漂,變成了落後者。

亞馬遜的處境也頗為相似,亞馬遜的業務高度依賴人工智慧,是營業利潤的最重要的來源。可以說,亞馬遜是一個依靠電商平台去走量,但是依靠雲服務賺錢的公司。但因為大語言模型的突出技術,用戶更多選擇微軟,導致亞馬遜也很難受。尤其是目前亞馬遜的CEO是之前亞馬遜雲服務創始人安迪·賈西。貝索斯在2021年卸任CEO的時候說,我走了,我把這個位置讓給了創造了現在亞馬遜最賺錢的雲計算業務的創始人,一個技術出身的人,股東應高興。

但現在股東不高興了,如果微軟的Azure的增速長期的保持現在一個接近兩倍於亞馬遜的水平的話,亞馬遜的雲計算的老大的位置失去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Meta更不必說,之前扎克伯格把Llama開源,就是因為他知道比技術實力絕對比不過OpenAI,只有走開源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合作夥伴加入進來。

所以對於OpenAI和微軟來說,若真的出現解僱創始人的事件,對雙方都不利。一旦ChatGPT5難產,加上Open AI遲遲找不到應用方向,這將給亞馬遜、谷歌和Meta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而現在的穩定,對於增長更為有利。

(作者系網際網路怪盜團主理人。本文已刊發於11月25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所涉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88fde8b6ee9f68abfe6dab89a4908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