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親子教育心理諮詢 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

2023-03-01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

原標題:天津親子教育心理諮詢 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

天津河北安怡醫院是一家以精神與心理疾病防治和心理健康服務為主,集診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為一體的二級精神心理專科醫院。醫院構建了完善的臨床心理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門診部設立精神科、內科、中醫科、睡眠門診、抑鬱症診療門診、中醫精神科、心身障礙科、心理康復科、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腦功能檢查與治療中心等多個專科與亞專科。住院部開設男病房、女病房,和開放式家庭病房,配備空調、電視、冰箱、無線網絡和24小時熱水,獨立衛生間。開展了個體、團體心理治療和行為治療,設有心理諮詢門診、心理熱線、網絡諮詢等多種諮詢方式,幫助人們解決在戀愛、婚姻、就業、升學、工作、離退休等方面的心理障礙;開展系統的精神康復治療,採用藥物治療、心理疏導、社會服務、工療、農療、娛療、體療和生活自理、職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訓練等綜合精神康復措施,使心理創傷較重的和正在恢復的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增進了健康,減少了精神的衰退與疾病復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何更好地和孩子溝通

面對孩子發脾氣你會怎麼做呢?

孩子突然哭起來你會怎麼做呢?

孩子惹你生氣了你會怎麼做呢?

希望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助到你。

一、認真看待孩子的表達,不要被自己的想法所占據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請敞開心扉,傾盡全力去理解孩子的想法。用心傾聽,留意孩子表達的信息,而不要只專注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有時,孩子所發出信息的真實含義不明顯,即使你沒有立刻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他在向你表達想要滿足某種需求的願望。有些時候父母沒有留意孩子表達出的信息,因為他們的腦海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據。

設想一下,你的孩子正騎著自行車,突然摔倒了。你可能會覺得孩子只是受到了驚嚇,沒有受傷,但是孩子哭了起來你回應說:「你沒有摔傷,你不應該哭,你是一個堅強的男孩。」你只是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了孩子,而沒有關注孩子的想法。現在設想一下,如果你對孩子說:「你騎過那個土堆時摔在了草坪上,這可能嚇到你了。你摔傷了嗎?」這樣的表述既表明了你有看到理解到孩子,也傳達了你在乎他的感受。

二 、請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著急拒絕或打斷

有時候孩子還沒有把話說完,媽媽就急於打斷孩子。或者孩子想要的和媽媽想要的不一致,就立馬拒絕。當孩子告訴我們他們的想法或感受時,不管我們是否有同樣的感受,我們都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應該傾聽和理解孩子,而不是急於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說孩子不對。

「我去不了公園了,我快氣瘋了!」一個男孩對他的媽媽說。她反射式地回應道:「誰讓你發這麼大的脾氣,所以你不能去公園!」這只會讓兒子捂起耳朵,「噔、噔」地跑出房間。

相反,可以這樣回應:「我知道你今天真的很想去公園,我希望我們能去。但是很遺憾,計劃不得不改變。」這種回應說明媽媽已經接收到了孩子的信息,並在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後對這些信息進行了處理,而且她說話的方式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想法,也考慮到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三、自我情緒控制,不去評價

冷靜的情緒是溝通的重要前提。家長要穩定自我情緒,在自我冷靜且理解孩子的情緒感受下進行溝通,溝通效果往往會事半功倍。家長在溝通時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情緒,要理解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的需求,再給出選擇方案。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時要清晰地描述所觀察到的問題,不做判斷或者評價,給孩子一個替代方案,並說出具體要求。在上面的例子中,不去評價孩子發脾氣,而是認可孩子想要去公園的期望,因為今天計劃有變,那我們就規划下次去公園的時間。

比如因為不讓孩子看電視,孩子很生氣,所以不吃飯,你的反應是「快吃,吃完給你看電視,不吃一會餓了看你怎麼辦」?你也可以說:「為什麼你不想吃午飯呢?我知道你因為吃飯不能看電視的事情感到有些生氣,你現在可以不吃午飯,但飯後到晚餐前,不可以吃別的食物,你要做好挨餓的準備。你是要繼續生悶氣還是吃午飯呢?你自己做個選擇吧。」

四、不要害怕看到孩子的情緒

很多父母最怕孩子鬧情緒。一旦孩子發脾氣,就想暴躁的阻止。孩子一有情緒,首先臭罵一頓,再讓孩子反省;哭鬧不止時,劈頭蓋臉的教訓一頓。連接情感,要「看到」孩子的情緒,真正成熟的父母,不會只想著去處理孩子的問題,而是先處理孩子的感受。照顧好孩子的感受,父母的道理才會有意義。

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孩子因為不能看電視而生氣,不要害怕孩子生氣,而是看到他因為吃飯不能看電視的事情感到有些生氣。只有看到孩子的感受,父母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才能夠去聽。

五、看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傾聽孩子有利於我們更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和想法。這種內在的處理過程也需要我們考慮自己的內心感受,我們尊重和理解自己及孩子的心理感受。如果父母只顧自己的感受,不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那麼他們在和孩子建立親密且有意義的關係時就有可能遇到困難。另一方面,如果父母只考慮孩子的想法卻忽視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過分地依賴父母,父母也會對孩子的過分要求感到氣憤。

比如媽媽要給朋友準備晚餐,但是5歲的女兒想要在廚台上畫水彩畫。即使媽媽很認可孩子畫畫的愛好,但是,她在這個時候畫畫,必然會影響媽媽繼續為客人準備晚餐。如果這位母親什麼也不說,就讓女兒在那裡畫,那麼到最後她極有可能對女兒發火。直接說不可以可能讓孩子感到挫敗,並引起女兒的吵鬧。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喜歡畫畫,但是我真的忙著為我們的朋友準備晚餐,如果我允許你在廚房裡畫畫,恐怕過一會兒我會發脾氣的。」

溝通是一個橋樑,連接著親子之間的情感。有效的溝通會將彼此的心拉得更近。願家長們都能夠找到自己能接受的,也適合自己孩子的溝通方法,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歲月。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文字、圖片、視頻或其他內容涉及侵權或違規,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修改,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7af6ea2dfa9737ffdaa16f917b1db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