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上,長得好看都是有著無比優勢的。
同一個關心女生的舉動,長得帥的會被說成「暖男」,長得較普通的,則可能會被說成「舔狗」。外貌協會固然會將外觀放在首位,但你有否想過,即使你自認不會以貌取人,同樣已經受到這個心理現象所影響?
這個心理現象就是Halo Effect,中文為光環效應。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究竟什麼是光環效應,我們又為什麼會有以貌取人的傾向吧!
以貌取人的現象
在上面「暖男」與「舔狗」的例子中,我們自動地將外貌和性格或者動機聯繫起來。大量心理研究發現,人會認為長得好看的人更加誠實、可靠、忠誠。人會傾向假設美女或者帥男會更加願意作出利他(Altruistic)的行動,即他們會更加願意幫助其他人。
在能力上,外貌被認為和智力、學業成績、工作或賺錢能力、社會經濟地位相關。人會慣常地將外觀吸引的人視為擁有更加好的社交能力和更豐富的社交生活。但事實上,在很多情況,外貌和其他個人特質如性格、能力等都沒有關聯性,而我們都清楚知道這一點。
那麼為什麼人會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呢?
光環效應與以貌取人
光環效應是一個認知偏誤(Cognitive Bias)。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下,我們會用第一印象來推論人或者事物的其他特質,即使這些特質和第一印象是不相關的。
我們對人的評價以及感覺,往往會依賴了他們給予我們的第一印象,而這個第一印象很多時都是人的外表。當一個人長得俊美時,他的外表就像一個在頭上的光環一樣,單靠這個光環你就會把他判斷成一個好人。
光環效應的形成是因為人在作出決定時會依賴大量的Heuristics,中文譯作「啟發法」。在生活中,我們無法掌握所有的資訊,即使我們擁有大量資訊,我們都無法把它們全部處理。為了在短時間內以最少的能量作出決定,人會自動透過不同的啟發法來進行思考和決定。這個能力在遠古時期對生存是極為重要的,因而得以流傳到現代。
以貌取人還牽涉到另一個現象,
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當大部分人都傾向認為外貌和能力、性格掛勾,長相較好的人自然就會在社會中得到更多的機會去發展並展現自己的能力。
想像你是一個老闆,如果你受到光環效應的影響就很大機會傾向選擇貌美的求職者;受到光環效應影響,你可能會更願意和他們交朋友,將他們的行為視為友善、真性情。
由此可見,自我實現預言在一定程度上會強化了光環效應的效果,將認知偏誤變成現實。
雖然自我現實預言仿佛將以貌取人合理化,但絕不代表這種社會的標籤是合理的。和其他認知偏誤一樣,光環效應為我們提供快捷的推算,但單靠外貌去了解人必會埋沒了人才,剝削了其他人的機會。
在現代社會,認知偏誤對人類的決定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此當我們了解到我們為何會出現某些偏見時,我們應該做的並不是去合理化它們,而是認清它們的存在,理性地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真的對目前情況最有利,在生活上作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