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紡織集群「放大招」:三年內實現2200億元產值

2022-10-08   道君說財

原標題:沿海紡織集群「放大招」:三年內實現2200億元產值

沿海紡織集群「放大招」:三年內實現2200億元產值

世界經濟復甦放緩,導致國際市場訂單量削減。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普遍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致使今年成為紡織業危機的一年……許多企業坦言:「2022年面臨的困難要超過08年金融危機時期。」反觀國內市場,勞動力成本上漲、紡織品消費低迷等因素,造成了紡織企業訂單的減少和利潤的大幅降低。在這些情況未得到有效緩解時,中西部紡服出口增幅猛烈!今年再次讓江浙紡企業快無法喘息了!進一步加重了沿海紡織行業前行的困難。

儘管困難重重,增速放緩,但沿海紡織業由「產能擴張」向「價值增長」、由「依賴出口」向「內外兼顧」逐步轉型的腳步卻加快了,這或許是紡織工業調整的必經階段。

三年內實現2200億元產值

這個集群如何升級紡織業?

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南通紡織行業牢牢把握「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趨勢,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目前,南通已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做大產業規模」作為推動地區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近日,南通市發布了《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明確3大發展目標:

目標一:

·打造產業集群·

培育壯大紡織產業集群規模,到2024年全市規上紡織企業實現總產值2200億元,形成「三主三副」紡織產業格局。以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製造模式為引領的紡織織造業產值740億元,以國際一流高端品牌集聚為特色的家紡業產值520億元,以高性能、功能性、差別化紡織新材料為代表的化纖業產值440億元;服裝、印染、絲綢三個領域產值分別達到250億元、150億元和100億元。

目標二:

·造優化空間布局·

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一區五基地」空間布局。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打造成世界級家紡產業集群先行區;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打造成高端面料和產業用紡織品創新基地;海安常安現代紡織科技產業園打造成綠色低碳高端紡織產業基地;以恆科、華峰、桐昆、金鷹等企業為龍頭,打造長三角纖維製造基地;以海安鑫緣為龍頭,打造繭絲綢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南通外貿中心打造成紡織服裝外貿新業態基地。

目標三:

·深耕重點區域·

聚焦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發揮專業市場優勢,鞏固南通家紡「金字招牌」領軍地位,打造成全球最具市場話語權的家紡產業風向標。突出規劃引領,建設不低於200畝用地的家紡總部集聚區,吸引家紡總部企業集聚;完善城市功能,進一步加強家紡園區與主城區的聯繫,優化交通、醫療、住房、托育、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規範競爭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打造宜居宜業的家紡新城。

圍繞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地區產業發展新夢想,南通市依託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針對三個方面的發展目標,具體從5個方面提出14條激勵舉措。

一、聚力培優扶強

包括:強梯度培育和加快總部集聚2項措施。

推進龍頭企業培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小微企業列規納統,三年內形成年營業收入50億元以上企業12家,創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0家,新增紡織規上企業500家。分別從開辦資助、購房補貼、租房補貼、培育獎勵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本地企業向集團化、總部化方向發展,招引優質總部型企業落地南通。

二、增強內生動力

包括:突破關鍵環節;提升研發能力; 推動質量建設3項激勵措施。

鼓勵企業加快高效、綠色印染等技術和工藝攻關,開發推廣產業用紡織品,開展科技研發平台建設和科技服務平台建設,增強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加強國際知名設計師、新銳設計師的培育和引進,大力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構建專利、版權快速授權、確權和維權的全鏈條保護通道。

三、加快數字賦能

包括: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進兩化融合; 深化「大數據+」應用3項激勵措施。

加大家紡、服裝、印染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和工業網際網路軟硬體項目支持力度,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加快省級工業網際網路標杆工廠、智能車間(工廠)、星級上雲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加快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推進江蘇省「數動未來」家紡產業融合創新中心建設,打造南通家紡工業數據空間。

四、助力拓展市場

包括:培育電商經濟;推動經貿合作2項激勵措施。

培育電商經濟,規範電子商務市場秩序,鼓勵開展直播營銷、內容營銷、社群營銷,支持直播企業、MCN機構入駐,著力打造紡織電商產業園。推動經貿合作,全方位拓展紡織產業與RCEP成員經貿合作,每年優化境內外展會支持名單,舉辦中國南通國際高端紡織產業博覽會和中國南通國際家紡交易會,對開展經備案的走進「產業帶」活動給予一次性補貼。

五、保障要素資源

包括:支持高標準廠房建設;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統籌用能排污指標;加強金融信貸支持4項激勵措施。

加大廠房、土地、用能排污指標、金融信貸等方面扶持措施。保障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300畝用地指標,建設高標準廠房;支持現有企業將自有低效用地納入低效用地再開發規劃和實施計劃,改造建設高標準廠房;鼓勵高標準廠房開發主體採用「先租後售」方式,引進紡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紡織園區對排污指標實施動態管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鼓勵金融機構提高科技創新類紡織企業貸款抵押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投放;落實企業上市及新三板聯席會議等制度,推動紡織企業上市(掛牌)。

來源:紡織機械、化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