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呢?錢呢?到哪裡去了?」前些日子,老藝術家何賽飛怒斥戲曲圈丑相的新聞引起不小的議論。
前不久在山西省高平市舉行的《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上,主持人白燕升流著淚向大家講述了晉劇演員張軍波的悲催故事。
張軍波好不容易從呂梁來到太原,可在省團乾了五年至今還沒有轉正,一個月只有1500塊錢,天天住在單位里的宿舍里,基本上一個月才能回老家一次和妻兒團聚。
1500塊怎麼養活三個孩子?妻子曾半開玩笑要和他離婚,可是他還是不忍心放棄心愛的表演事業,只好演出之餘去開網約車、送外賣來貼補家用。
這次表演,所有人都有團隊,只有他單槍匹馬,獨自站在這個舞台,一個人撐起了一場好戲!
但是,他還能堅持多久呢?如果這麼好的演員,真的因為生計問題放棄表演,那又到底是誰的悲哀呢?
聽著白燕升聲情俱淚的介紹,坐在台下的何賽飛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憤。她大聲痛批戲曲界不公正的現狀,引起台下一片片熱烈的掌聲。
何賽飛為何如此激動?寧可被抓也要把心裡話說出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老藝術家的廬山真面目。
很多人認識何賽飛,還要源於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她化身三姨太梅珊,原本戲劇演員出身的她,把這個悲劇女子飾演得自然貼切,讓人又愛又憐。
雖然是半路出家,又是和鞏俐、張藝謀這樣的大咖合作,但何賽飛卻一點畏懼感都沒有,她當時滿腦子只想著怎麼把戲演好,沒有私心雜念,反而更專心地投入到表演中,贏得了導演們的一致好評。
何賽飛是浙江岱山人,又學習戲曲多年,身上既帶有幾分江南女子的清秀和嬌媚,又散發著戲曲名伶的優雅和傲氣。
而正是這獨特的氣質,吸引了許多大導的目光。於是,他們紛紛向她投來了橄欖枝,何賽飛的春天來了!
從李少紅執導的《紅粉》中的小萼,到陳凱歌電影《風月》的秀儀,再到《孝莊秘史》里的海蘭珠,何賽飛一次次刷新觀眾的認知。
而最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還要屬郭寶昌的《大宅門》,她在劇中飾演漂亮聰慧、敢於反抗的青樓女子楊九紅。只可惜她拼盡一生的力量,也無法改變世俗的白眼,一直被拒在大宅門之外,註定了悲劇的命運。
最初導演郭寶昌是想讓蔣雯麗來演這個角色,但是人設不好,蔣雯麗罷演拒絕,救場如救火,別人推薦了何賽飛,導演讓她一試鏡,眼前馬上一亮。
事實證明,她比蔣雯麗更適合這個角色,而也正是這個角色,讓她聲名鵲起。
何賽飛一直說自己能和這麼多名導演和優秀的演員合作,都是來之不易的事,她是個幸運兒。
所以天生聰慧的她才要更加努力,一路學習,一路珍惜,讓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前面的路越走越廣闊。
在作品中,何賽飛常常飾演性格很剛烈的女子;生活中的她也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心直口快,性格爽朗。有一說一,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一點兒也不藏著掖著。
年輕時的她脾氣比很急,誰要是惹惱了她,也真像捅了馬蜂窩一樣。
有一次,她去趕飛機,因為晚上有個封箱戲,她又是主持又是演出,誤了航班可是要出大事的。
可是沒想到她剛來到機場,工作人員就說滿員了,她明明買了票,卻不能上飛機,如此不公平的對待,讓她非常生氣。
最開始她強壓怒火,好言好語相商,可是沒想到工作人員不給面子,讓她坐晚上七點起飛的飛機。如果等到七點,飛到地方演出都結束了,那還去做什麼?
何賽飛再也忍不住了,大鬧機場,工作人員悄悄說:「何老師,您是個公眾人物,還是要適當收斂點!」可是何賽飛卻無所畏懼,仍然大聲地和他們「講道理」,最終工作人員給她安排了另一個不耽誤演出航班,她才善罷甘休。
而寶寶出生後,為了不讓他受到細菌的侵害,她總讓他人先洗手再抱寶寶,很多人都覺得她有些太矯情,她卻認為這是對寶寶好,絕不含糊,為此也讓一些人心生不滿。
不僅在生活中如此,在表演過程中如果有她看不順眼的地方,她也會直言指出,從不避諱。事後如覺得有不妥,也會私下溝通道歉,或許不經意間也得罪了不少人,而她卻依舊我行我素。
難怪朋友們都說:她披著江南美女的皮囊,卻有一顆北方剛烈潑辣女子的靈魂。
03、戲曲藝術家
我們看到的何賽飛,總是那麼漂亮、幹練,眉眼中含情脈脈,言語中鋒芒畢露,很多人都羨慕她的名氣和性情,但實際上,她的經歷也是十分坎坷的。
4歲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爸爸在鄉下生活,妹妹則隨媽媽改姓,從此各自分散。
16歲時,何賽飛看到村裡放露天的越劇電影,於是對戲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歲就考入了浙江岱山越劇團,第二年又因為表現突出調入了著名的小百花越劇團,開始了專業的戲曲學習和表演。
幸運的是,她把妹妹夏賽麗也培養成小百花的一員,因為當時所有的演員都是女孩,所以她和妹妹演了十年的夫妻,配合得相當默契。
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戲曲發展越來越不景氣,很多演員無戲可唱,為了生計也是紛紛改行。
妹妹選擇了經商,成了職場的老總;而姐姐何賽飛則轉戰影視圈,雖然名氣越來越大,但是心裡對越劇、對戲曲,仍然念念不忘。
一有機會,她就參加各類戲曲演出,不是為了盈利,只是因為熱愛。多年後,她還和當年小百花的姐妹們成立了戲劇社,授課,義講,義演,也忙得不亦樂乎。
正因為對戲曲的熱愛,深知練功唱戲的不易,戲曲傳承的艱辛,所以她才能對像張軍波這樣優秀演員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而鳴不平。
功成名就日,不忘梨園情。
因演戲而成名的何賽飛,為了戲曲發展也是不斷努辛苦奔走,努力宣傳,儘自己的熱忱去點亮星火燎原。雖然不易,但體現了自己的價值,這一生值了!
在評委席上,何賽飛曾激動地說:「振興戲曲真是不是喊的,他就是藝術家,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你們口口聲聲梅花獎,文花獎,幾百萬幾千萬,花那麼錢拍一台戲,得了獎以後,封在倉庫裡面,老百姓看不到,「戲呢?錢呢?到哪裡去了?」
一番慷慨陳詞,既揭示出了戲曲界的丑相,也看到了一個老藝術家的痛心!
何賽飛本可以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但是她的性情、本心不允許那麼做,如果真那麼做了,也就是不是她何賽飛了!
可是偏偏有一些別有用心的鍵盤俠斷章取義,為博眼球化身標題黨,大談「何賽飛痛斥梅花獎」。這讓何賽飛十分憤怒,再次發聲澄清事實:「梅花獎是中國演員為之奮鬥的藝術最高標準,我拚命鼓勵年輕演員去努力得獎,怎麼可能會痛斥梅花獎……」
被人忽視是一種心寒,被人誤解是一種委屈。
何賽飛敢說真言,但絕不背鍋。面對他人的曲解,她一定要站出來表明自己的立場,不僅是為了維護尊嚴,更是不能被他人帶歪節奏,影響梅花獎在戲曲人和世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堂堂正正做人,認認真真做事。60歲的何賽飛還是那麼感性真誠,熱情執著,就像那不畏風霜的梅花,縱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有香如故!
文|碧琉璃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