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暗物質是在宇宙降維的過程中產生的

2022-04-10     星空天文

原標題:科學家:暗物質是在宇宙降維的過程中產生的

引力在穿越額外空間維度後就變成了暗物質?

KIPAC / SLAC

科學家通過觀測宇宙發現,宇宙中的星系轉得太快,光靠它們自身擁有的物質產生的引力,不足以維持這種高轉速。於是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只通過引力與周圍發生作用的暗物質。

但暗物質究竟是什麼?卻至今沒有人說得清。相關的理論有很多。其中一種認為,暗物質是一種名為引力子的大質量粒子。

假想中的引力子質量大約等價於1兆電子伏(MeV)不到。在這個質量級別,希格斯玻色子所能夠為常規物質提供質量。這是它們能夠成為暗物質候選者的原因之一。

引力子只通過引力與常規物質發生弱相互作用的特點,也與暗物質的表現非常相似。但引力子的產生需要一種極為罕見的物理學進程,因此通常認為,它們的積累進程非常慢,不足以構成暗物質。

但最近法國里昂大學和韓國高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引力子可以在宇宙大爆炸後的瞬間大量產生。

研究人員發現,在宇宙大爆炸發生後的首個1皮秒(相當於1萬億分之一秒)內,引力子可以經由引力穿越額外的空間維度大量增殖。額外產生的這些引力子總量,足以構成我們今天探測到的暗物質。

我們熟知的世界是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的,但一些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宇宙還存在著很多額外的維度。這些維度我們今天無法感知,它們蜷縮進了微觀世界裡。研究人員正是在尋找這些額外維度存在的證據過程中,在理論上發現了這種可能。

參考

Massive Gravitons as Feebly Interacting Dark Matter Candidates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8.08180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66f679848a56dd36da24e9a8db040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