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演員王勁松在上海白玉蘭電視劇大師班的論壇會上說:
「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變成了背台詞都要被表揚的職業了。
背台詞是什麼?是你上戰場的那支槍。
你能告訴我說你到了戰場沒拿槍嗎?你多不要臉吶?」
這段直接諷刺流量演員們的言論一出,王勁松就被送上了熱搜。
不少流量明星的粉絲表示不服,
王勁松這人是誰?他憑什麼有底氣這麼說?
或許翻開他的履歷,你會找到答案。
一、舞台上的「牆」
1967年出生的王勁松和很多演員一樣,
你或許叫不出他的名字,但你一定能記得他在劇中的角色。
楊金水、言侯爺、李默群、東叔....
王勁松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家境算不上優越,但也不愁吃穿。
父母對他最大的期盼就是將來能夠考上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
可惜在高考時王勁松不幸落榜,沒能實現父母對他期盼的大學夢。
父親原本希望他可以復讀,明年再考,考不上大學就上個大專。
可王勁松卻報考了江西省戲劇學校。
原因很簡單,當時江西省戲劇學校來當地招生,條件十分簡單:
男生身高一米七五以上、形體協調、聲音條件好。
原本就對表演有些興趣的王勁松決定試一試,沒想到身高1.79的他果然被錄取了。
害怕父親生氣的王勁松始終不知該如何告訴父親,
直到開學的前幾天才鼓起勇氣向父親坦白。
父親聽後面色鐵青,一言不發,站起身就回了房間。
母親則埋怨他自作主張。
這一晚父子倆誰都沒有睡好,橫在他們中間的,除了破碎的大學夢,還有高額的學費,
藝術院校的費用比普通大學要貴上很多。
當王勁鬆起床時,父母已經出門上班去了。
在客廳的餐桌上,父母留下了積攢多年的血汗錢。
揣著這沉甸甸的「巨款」,王勁松獨自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車。
為了節省費用,傍晚時分王勁松下了火車後,沒有選擇在附近的旅館停歇,
而是連夜徒步往學校走去。
至今王勁松都記得那條漫長的路,他從傍晚走到了黎明。
這條路就如他之後的演藝之路,漫長、孤獨、艱辛,
不過最終都會到達目的地,迎來黎明的曙光。
到了學校後,王勁松才發現,他這個身材高挑、四肢協調的普通學生,
在班裡只能當隊尾。
與他同班的侯勇、周惠林,都是科班出身,
而他這個沒有任何表演經驗,也沒接受過這方面學習的「門外漢」,
與他們的成績相差甚遠,即使他日夜苦讀也追趕不上。
連老師都覺得他這個瘦竹竿不是塊表演的料。
好在上天沒有分手他,有一個人看到了他的努力。
這個人就是王勁松的恩師程俊。
程俊老師看出王勁松是個努力的孩子,只不過是底子差了些。
不忍心放棄王勁松的程老師決定幫這個孩子一把。
於是在大一的暑假,程俊老師提出來要幫王勁松補課。
這讓正在迷茫中的王勁松感動不已。
那一個暑假,程俊老師對王勁松傾囊相授,
從表演知識一直教到美術、音樂等藝術知識;從表演技巧一直教到禮儀坐姿。
王勁松也對得起老師的教導,每天勤學苦讀,恨不得用一個假期把所有的知識都學完。
通過師生二人的共同努力,王勁松可以一個人飾演話劇《雷雨》中的所有男性角色。
這讓程俊老師和王勁松都驕傲不已。
直至今日,王勁松都感念著程俊老師對他的栽培,
正是有了那一個假期的補課,才讓王勁松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也讓他對自己重拾了信心。
畢業之後,成績不錯的王勁松被分配到了南京話劇團工作。
聽著是份光鮮亮麗的工作,實則王勁松卻過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
話劇團這種地方,很講究按資排輩,要想當上主演,總是要熬上好幾年。
所以進團之後的王勁松,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忙搭布景、搬東西,
偶爾演演不起眼的小角色,有時都沒有台詞。
最慘的一次,王勁松被要求在台上演一面「牆」。
套上黑白兩色的袍子,幾個人站成一排,這面是黑牆,轉個身就變成了白牆。
事業上的打擊讓王勁松對前途感到迷茫與無助,而更讓他無助的是現實的殘酷。
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除去租房的費用,剩下的錢根本不夠他吃飯的。
為了節省飯錢,王勁松經常吃饅頭和鹹菜,就這樣還時常入不敷出。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王勁松終於扛不住了,
躊躇滿志的他不甘心就這樣在團里得不到應有的待遇。
於是他找到了話劇團的團長,將他對團里制度的不滿一股腦地發泄了出來。
團長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特批每個月給他多發30元的補助,
並且給他解決了住宿的問題。
最後團長語重心長地跟他說:大家都在為了自己的事業努力,每一個人都經受過不少委屈。
我們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少受委屈。
在團長的關照下,團里把資料室隔出了一間屋子給王勁松住,
與其說是房間,不如說是一塊地方,一塊只能放下一張床的地方,沒有家具、沒有衛生間。
即使這樣,王勁松仍然十分滿足,同時他也在心中默默記下了團長的話,
只有更加努力,以後才能少受委屈。
住在資料室的那些日子,王勁松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看書,
守著資料室這個「寶庫」,王勁松豈能浪費資源,
從曹禺到莎士比亞,資料室里的書籍資料他全部都看過一遍。
正是由於大量的知識積累,日後王勁松在出演角色時,
才會更加能夠領悟角色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
當王勁松拍攝某段戲時,如果恰好那個場景、那個角色的心理狀態、那個人物的經歷,
他曾經在書中看到過,他就會格外的感激。
二、被傅彪踹成了「中國第一太監」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電視開始普及,
電視劇行業也開始成為了熱門行業。
同樣是表演,電視劇的門檻要比話劇低很多,而且對演員的需求範圍也更廣,
無論男女老少,都有角色可以出演,不需要按資排輩。
這讓王勁松看到了希望,於是他也開始「下海」演電視劇了。
有著表演基礎的王勁松很快就在群演的圈子裡站穩了腳跟,
角色也從沒有台詞的小龍套,變成了有一定戲份的配角,很多劇組拍攝時都會主動聯繫他。
他的收入也跟著多了起來,不用再過吃鹹菜和饅頭的苦日子了。
已經三十而立的王勁松,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他的生活開始步入了「正軌」。
可是一個人的出現卻打破了他的「平靜」,這個人正是王勁松的恩人傅彪。
1999年,王勁松出演了禁毒題材的電視劇《等你歸來》。
劇中王勁松飾演的角色和主演傅彪有不少對手戲,一來二去兩人便成了朋友。
那時傅彪已經憑藉《甲方乙方》、《沒完沒了》等作品家喻戶曉,
而王勁松這時則是一個跑了10年「龍套」的龍套演員。
作為知名演員,傅彪沒有明星的架子,十分平易近人。
拍戲之餘總是喜歡拉著王勁松談天說地,兩人還經常一起出去兜風。
在一次聊天中,惜才的傅彪跟王勁松說:
「勁松,你是個好人、好演員,但是待在這個地方可能會被埋沒掉,你應該去北京發展。」
王勁松聽後笑著搖頭:「我在這裡挺好的,去北京人生地不熟,
還要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多丟面子。」
傅彪聽完之後一下子就急了:「你以為你現在就有面子?
一次主角沒演過,都是些跑龍套的角色,你有啥面子?」
不由王勁松分說,傅彪直接告訴他:過完年來北京找我!
傅彪的話雖然很有道理,可是對現狀滿足的王勁松並沒有下定決心去北京拼一把。
劇組殺青之後,他便回老家過年去了。
誰知剛剛大年初六,王勁松就接到了傅彪打來的電話:「年也過完了,你趕緊來北京吧!」
王勁松一看傅彪這麼熱情,於是就買了張車票,前往北京看望傅彪。
當天傅彪特意開車去火車站接王勁松,卻看到王勁松只拎著一個小包。
原來王勁松這次只打算來看望一下傅彪,並沒有下定決心在北京打拚。
恨鐵不成鋼的傅彪直接帶著他就去置辦行頭,就這樣,王勁松被傅彪「踹」到了北京。
之後的日子裡,傅彪把王勁松介紹給了不少的圈內人,
告訴對方王勁松演技好還便宜,並且承諾如果請王勁松演戲,他就免費客串。
有了傅彪的牽線搭橋,王勁松不用「丟面子」就得到了好幾個角色。
有表演功底又肯踏實拍戲的王勁松,漸漸也積攢了不少自己的人脈,
很多和他合作的導演都願意和他再度合作,這其中就包括導演張黎。
王勁松和張黎的首次合作是電視劇《錦衣衛》,王勁松在劇中飾演皇帝朱由檢。
拍攝期間王勁松對角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
與導演張黎對人物的刻畫和表演方式上不謀而合。
2006年,導演張黎在籌拍《大明王朝1566》時,便想起了王勁松。
在這部眾星雲集的電視劇中,王勁松飾演了一個很有分量的角色----太監楊金水。
為了不讓自己的演技拉胯,王勁松每天都會寫下大量關於人物的分析與理解。
在劇中僅僅一個喝茶的動作,王勁松就設計了好幾種不同的表演方式。
得勢時,與大臣們喝茶,他端著茶杯,一隻手愜意地用茶蓋撥開茶葉。
算計時,他單手舉起茶杯,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
面對敬重的乾爹時,他雙手捧杯畢恭畢敬。
正是他的這些小心機,讓楊金水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充分地展現了出來。
王勁松在拍攝這部劇時不僅在細節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時也做出了很多的「犧牲」。
劇中有一幕是小太監為了試探楊金水是不是真瘋了,從而往他臉上扎針。
為了拍攝出真實感,劇組特意請來了老中醫,將針真的扎在了王勁松的臉上。
可是皮膚是有彈性的,針紮上之後,過一段時間就會脫落,王勁松就需要重新再被扎一遍。
還有一場戲是需要往楊金水身上潑冷水,拍攝時正值寒冬,
王勁松愣是被潑了12桶冷水才拍完這場戲。
這樣的付出確實為他帶來了回報,
王勁松飾演的楊金水被譽為「中國近三十年來的第一太監」。
儘管這個名號不好聽,可是它卻是對王勁松表演的一種認可。
憑藉著《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王勁松在北京圈內徹底有了名氣,
可惜那位把他踹來北京的老大哥已經不在了。
2004年,正在拍攝《恰同學少年》的王勁松從媒體上看到了傅彪患病的新聞。
不久之前見面還好好的大哥怎麼會突然身患重病,王勁松趕緊打電話給傅彪求證,
沒想到電話那邊的傅彪已經被診斷出病症晚期,無藥可醫。
傅彪臨終前,王勁松前去探望,放心不下這個小老弟的傅彪,
拉著他的手告訴他:你以後就演老生,演老生有飯吃。
看著已經病重的大哥還在為自己的前途考慮,王勁松淚如雨下,
他把傅彪的這句話狠狠地記在了心裡。
也正是因為傅彪的這句話,王勁松日後的演藝事業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高。
三、我為「東叔」準備了三十二年
關於王勁松的演技,知乎上有人這樣回答:
有些演員演得好,他演幾部戲後,你就能從人海中認出他來;
而有些演員根本就是入錯行的特工,演得角色你全都記得住,
可他迎面從你身邊走過,你卻未必能把他抓出來。王老師更像第二種。
確實如此,很多人在看到王勁松飾演的角色時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他到底是不是演那個誰的演員,看著挺像又不是很像,這可能就是一個演員最大的成功。
在《大明王朝1566》之後,王勁松出演了不少角色,
雖然都不是主演,可是這些角色的表演都是可圈可點。
2015年,一部《琅琊榜》火遍全國。
正午陽光成為了良心製作的代表,劇中的一眾演員也跟著火了起來。
胡歌、王凱這些主演爆紅,丁勇岱、劉敏濤、王勁松、劉奕君這些配角,
也跟著被觀眾注意到了。
王勁松飾演的言闕言侯爺也因為正義感爆棚而人氣飆升,成為了觀眾十分喜愛的一個角色。
同時王勁松那精湛的演技也開始被觀眾注意到。
之後王勁松又在《軍師聯盟》中飾演了荀彧,他與于和偉的對手戲簡直讓人拍手叫絕。
2019年,王勁松參演了緝毒題材的電視劇《破冰行動》。
劇中王勁松飾演表面上溫文儒雅的人大代表,
背地裡卻是一位貪得無厭、控制欲極強的大毒梟「東叔」。
為了把角色更好地詮釋出來,王勁松對人物的造型、現場道具擺放花了不少心思。
無框的金絲眼鏡、對開襟的馬褂,這些都體現出了林耀東的表面斯文。
無論何時,有強迫症的林耀東面前的桌子上,
東西永遠是整齊地碼放著,這些小細節將東叔的形象變得立體、生動。
在飾演東叔這個角色時,王勁松的動作並不多,
甚至連表情都不太多,很多東西他都是靠眼神表演出來的。
陰狠狡詐、城府極深的東叔成為了《破冰行動》中最強硬的存在。
也正是憑藉著東叔這個角色,王勁松拿下了最佳男配角獎。
也是憑藉著東叔這個角色,大家終於記住了這個演員叫做王勁松。
在發布獲獎感言時,王勁松說:我為了林耀東這個角色準備了32年。
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堅持與努力。
在演藝圈的這些年,王勁松對於每一個出演的角色都投入了百分之百的認真與執著。
他曾說過,你要把這個角色拆分成200個零件,你就可以演好他。
在拍攝每一個角色之前,無論戲份多少,王勁松都會做大量的功課,尤其是古裝劇,
他會提前研究好角色所處的時代背景,人物的喜好特點。
他還會給劇組道具提供很多有用的知識,
例如什麼朝代的擺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歷史人物有喜歡薰香等等信息。
拍攝過程中,王勁松更是會為了演好角色盡最大可能地「犧牲」自己。
在拍攝《理想照耀中國》時,王勁松特意為了角色瘦到58公斤。
他飾演的炊事班長老錢,最後不幸犧牲,倒在雪地里最終被大雪覆蓋。
王勁松為了演好這一幕,他特意提前將自己的四肢凍木,以免在拍攝時不自覺地顫抖。
為了演出真實的場景,王勁松就躺在大雪中,等待著雪一點一點地將他覆蓋。
正是這種對藝術的執著與認真,
才讓他可以「狂妄」地去批判那些連台詞都不願意記的演員們。
其實演藝圈裡有不少像王勁松這樣的演員。
他們只想踏實本分地演戲,不想要靠流量、熱度來換取關注度。
或許觀眾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卻能清楚地記得他們飾演的每一個角色。
這或許才是一個演員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