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親自出面,嚴肅批評佩洛西,態度表明一切,俄羅斯堅定站中國
對於佩洛西竄台,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表態便一語中的,點破事情本質。在近期舉辦的第10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上普京表示,佩洛西竄台,不僅是少數不負責任的政客的一次行程,也是美國對地區和平穩定有意識、有目的性的破壞,更是不尊重他國主權和本國國際義務的表現。從佩洛西竄台一事中,俄羅斯看到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挑釁。
實際上,在佩洛西竄台後,俄羅斯就是最先站出來聲援中國的國家之一。俄羅斯外交部當晚就發表聲明稱,俄羅斯視佩洛西竄台為公然的挑釁行為,此舉背後,是美國全面遏華的侵略性方針。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講,首先,美國若能在台海一邊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會一定程度上減少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的壓力。中美分歧可以分散美國力量,中俄聯手可以分擔美國對俄羅斯造成的戰略壓力。
普京很清楚,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最大的對手不是烏克蘭,而是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美西方借俄烏衝突的機會,不惜付出國內經濟的巨大代價,不斷對烏克蘭投入資源,把俄烏衝突長期化,來持續對俄羅斯進行「放血」。現在的俄烏戰局,已經在一定意義上回到了類似一戰凡爾登式的壕塹「絞肉機」模式,變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而在這場雙方資源持續的消耗中,歐洲明顯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早在6月份,就有消息稱歐洲的常規彈藥庫存「已經見底」,而由於歐洲的軍工產業也已經處於「半荒廢」狀態,因此他們的彈藥產能也嚴重不足。除此之外,歐洲還面臨能源儲備缺乏的燃眉之急,歐盟內部對俄羅斯的態度其實也非常分裂,並不團結。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歐洲很難對俄烏戰局產生什麼決定性的影響。而隨著歐洲的逐漸退場,俄羅斯在俄烏戰場的主要西方對手,將只有美國。美國的霸權雖然已經搖搖欲墜,但俄羅斯也不想面對一個能夠使出全力的美國,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就目前來看,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收縮,唯一能夠吸引美國注意力,分攤俄羅斯壓力的,恐怕就只有亞太地區的中國了。
另一方面,在佩洛西竄台後,許多西方政客也開始蠢蠢欲動,希望藉機效仿,為自己謀取政治、經濟利益。而懼於中方的強力制裁,部分西方政客,尤其是在華有大量經濟利益的一些人,很可能不會選擇前往台北,而是前往基輔進行「網紅打卡」,賣弄政治表演,給烏克蘭當局加油打氣,而這顯然不是普京政府不願意看到的。
當然,不同於台北,基輔是一個主權國家的首都,西方政客去了也就去了,俄羅斯也管不著。但是這些政客去基輔「打卡」的目的,卻是實實在在針對俄羅斯的。正如普京所言,借佩洛西竄台這樣的行為,西方的政治精英們正試圖將本國公民的注意力從尖銳的社會經濟問題上轉移開,將自身失敗歸咎於其他國家。
我們也要看到,立陶宛甚至英法德等一眾美國盟友,表忠心、博眼球、搖旗吶喊都可以,但沒有美國作靠山,讓自己單獨對上中俄,這些國家既沒那個實力,也沒那個膽。所以對我們來說,西方的「網紅旅遊團」來不來台北,其實已經無關緊要,最重要的還是按部就班地推進我們的準備工作,讓首戰即決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問題本質上屬於中國內政,因此俄羅斯也不想太過深入。但在俄烏衝突中,民進黨當局也曾充當「反俄先鋒」,替西方搖旗吶喊,甚至鼓吹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借俄烏衝突之機煽動「抗中保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在大陸與台灣之間,俄羅斯也要態度明確地站出來支持大陸。
最後,從更深層次看,在普京譴責佩洛西竄台,堅定聲援中國立場的背後,體現出的是中俄兩國都支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反映出了兩國都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支持多邊主義的價值認同,這也是兩國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所在——當然,這種特殊性是西方世界難以理解的。
一時勝負在於力,千秋勝負在於理。在佩洛西的這場竄台鬧劇中,到底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誰站在違背歷史潮流的一方,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到,民意不可違,大勢更不可逆,公道自在人西。我們可以相信,越來越多的國家會跟俄羅斯一樣,加入中國的「朋友圈」,成為國際公理法治的堅定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