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後這段時間種什麼蔬菜好?種子種植和秧苗種植效果一樣嗎?

2022-03-31     勒夫水溶肥

原標題:清明前後這段時間種什麼蔬菜好?種子種植和秧苗種植效果一樣嗎?

「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後五天不晚」,清明前後可以種植哪些蔬菜呢?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即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此時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

此時,江南沿江一帶時常會春雨綿綿,北方也升溫較快,開始忙於春種,特別是大田春玉米也將迎來最佳播種時間。

到了清明,代表暮春時節的桐花開始四地盛開;喜陰的田鼠回到洞中,喜陽的鳥兒在山林田間不停地鳴叫;這時候下雨也能看見彩虹了。古人就是通過這些細微的變化,總結出了清明節氣的物候特徵,「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此時,草長鶯飛,山花爛漫,和煦的春風吹落了枝頭繁華,吹醒了大地,迎來了世間清明。

清明時節不僅是春種的最佳時節,也是收穫的季節。大棚早春種植黃瓜、西葫蘆開始陸續上市,溫室的番茄、黃瓜也正是高產盛期。近期蔬菜價格較貴,只要嚴把質量關,不使用違禁農藥,還是能夠賣上非常不錯的價格的。

不過,這個時節時常會下雨,棚內濕度大,要注意預防低糖類病害發生,以免造成減產。例如,黃瓜霜霉病、灰霉病,番茄灰霉病等等。

這類病害是需要提前預防,要注意通風,每天去排除棚內的濕氣。

預防的時候,第一次防治,建議農民朋友選用霜霉威+氟吡菌胺+烯醯嗎啉+代森錳鋅+修複葉片的調節劑(碧護或芸苔素)+含鐵、硫、鋅等微量元素肥,既能防病又能補充營養、促進生長;第二次用藥來防治,建議選用霜脲氰或氰霜唑+惡唑菌酮+春雷黴素+烯醯嗎啉+碧護+微量元素肥,既防病又能增產!

發生病害後,建議趕快去由上到下,葉片正面背面噴施一遍小蘇打,一壺水「15公斤+60克小蘇打即可!打到什麼程度呢?最好是把葉片上面的孢子沖刷下來。間隔三天之後我們可以再噴施一遍吡噻菌胺,一桶水(15公斤)+10毫升吡噻菌胺+磷酸二氫鉀+硼肥(可選)一起用對作物更好。另外,我們還要把沖刷到地面上的孢子和雜草一同清理出去,以免擴散。別小看這一類病害,一天一大盆黃瓜不夠你扔的,最關鍵的是不儘快控制,會蔓延整個地塊。

到了四月下旬的時候,種植露地蔬菜的農民朋友要注意菜青蟲的危害,防治方法之前文章詳細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瀏覽一下,不在這裡重複講解了。菜青蟲危害非常大,如果發現不馬上用藥,用不了三天就會讓你的菜葉變成網兜,失去食用性和商品價值。另外,到了四月下旬我們還是可以繼續播種大蔥、韭菜的。「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所以,這個時候也是農民開始直播露地、地膜西瓜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麥套無籽西瓜開始育苗的時候,要提前做好選種等一些準備工作以及提前育苗的西瓜可覆蓋地膜定植。

清明15天後就是穀雨,這時候中原大部分地區露地茄果類蔬菜開始移植大田定植;小拱棚提前栽培的西葫蘆要注意加強通風,避免在棚內旺長和發生高濕病害,到了4月下旬的時候,選擇合適的時機就可以揭膜了;到了四月下旬農民朋友也可以開始覆地膜直播露地春黃瓜、豇豆、菜豆等作物了。

總之,無論是露地蔬菜還是糧食作物,到了四月下旬都要開始忙於春播了。具體是哪一天,並沒有明確規定,咱們國家地域寬廣,氣候差異大,還是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來種植的。

關於種植時間,古人也有自己的判斷,老話有「清明前五天不早,清明後五天不晚」的說法。意思是說,到了清明時節前後就要開始春種了,提前五天種植也不早,清明後五天種植也不晚。當然,這個也是分作物和地域的,像東北的春玉米由於所處積溫帶不同,播種時間和種子選擇上也是有差異的。

「飛揚花,種棉花」,這句古老的農諺提醒黃淮地區的人們,到了4月上中旬柳絮飛舞的時候,也是種植棉花的大好時節,別錯過了農時。

「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對於種子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種子是高產的保障。不要盲目地下種,有人一畝地產2000斤,有人只產800斤,有一半的原因是出在種子身上。另外,「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多上糞肥不僅可以減少磷對鈣和鎂的固定,還可以給作物提供腐植酸和胺基酸,有利於促進生長和提高產量。

種子種植和育苗效果一樣嗎?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統一的答案,得分作物和所處的氣候條件。有些作物四月份適合直接播種,例如,露地春黃瓜、豇豆、菜豆、春玉米等作物,像西瓜就只能育苗來種植。所以,對不同的作物上市時間的安排,對產量也是有影響的。

總之,清明時節是種植的大好時節,也是收穫的季節,無論怎樣都是農民最忙的一段時間,種下希望,期盼收成,能夠再賣上好價錢就圓滿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3cddb11fe11acaaecae6bfccb4826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