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年前,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出生,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

2023-11-18     古今記實1

原標題:177年前,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出生,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

177年前,是我國第一位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老先生的出生的日子。楊守敬他用畢生的精力和學識,運用金石考古等多種方法研究我國的地理水利問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歷代輿地沿革險要圖》和《水經注圖》就是出自他的手中。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地理水利方面的建設,都從這些記載當中獲益頗豐,今天就帶著大家走進歷史的長河中,去了解我國首位歷史地理學家的故事。

一、楊守敬出身富商家庭

楊守敬於1839年,出生在湖北宜都,是我國民國初第一位歷史地理學家、書法家和金石文字學家,為我國的地理水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楊守敬是出身於湖北的一個富商家庭裡面,他的家族生意遍布了整個湖南。

楊守敬的父親也是一位比較開明的人,從小就帶著楊守敬到處走南闖北。可惜的是,還沒到楊守敬長大成人他的父親就因為疾病離世,後來就由爺爺撫養長大成人。

楊守敬父親離世之後,家道逐漸衰敗,一開始的時候楊守敬還能去私塾讀書,裡面的老師也特別照顧他。但是在他10歲那年,家中的生意已經慘澹不堪了,已經沒有多餘的錢再讓楊守敬去念書。

私塾的老師就告訴楊守敬家人,如果再交不上錢就讓楊守敬不用再來學校念書了,果然每個時代有這種牆頭草之人。後來楊守敬被退學之後,他的爺爺從外面買回來一大堆書籍讓他在家裡面堅持自學。

楊守敬在學習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他本身也很努力,在他自學的這段時間裡面,有一個路過他家的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在楊守敬家一住就是兩年,平常有空就指點一下楊守敬在學習上遇到的難題,一直到了楊守敬18歲的時候就離開了他家。

十八年的寒窗苦讀,年僅19歲的楊守敬終於高中了秀才,成為當地一時的少年名人。隨後在他23歲的時候,考取了舉人,這也是全湖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舉人。

二、楊守敬出使日本,搶回大量古籍

楊守敬考中舉人之後,他對學習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在後兩年他上京考取進士奈何第一年就由於成績不理想,直接被淘汰。在光緒的十二年間,楊守敬一共前前後後上京考進士已經超過7次,第7次赴考的時候,他已經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

楊守敬上京考試的時候,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到一個地方就去收集一些古典書籍,去研究裡面的文字和考古書,這也是為他後面的金石學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在考取進士期間,楊守敬收到了一紙詔書,就是跟隨中國公使何如璋前往日本去做探訪,期限是3年。楊守敬在1880年前往了日本,去到日本之後,楊守敬就發現著這裡的文化氣息和中國有些相似。

因為當年日本是派過大使來到唐朝,進行文化的互相交流的,沒想到到現在還能保持著那份氣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楊守敬發現日本存有大量中國古籍,有些已經是時失傳的獨本,是關於中國地貌、文化、醫術等等的古籍。

這些古籍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日本在清末年間到中國偷運回來的,也有一部分是歷代文化交流互換得來的,楊守敬覺得這些是中國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一定不能往外傳出。

在日本的三年期間,楊守敬聯合了身邊的幾個人,和在日本留學的中國青年,他們省吃儉用在日本各個地方去購買這些中國古籍。在1882年回國的時候,秘密地把這些古籍運送回到國內,等楊守敬回到中國之後,日本方面才知道這件事情當場就大發雷霆,但是已經無濟於事了。

三、創作出《水經註疏》

楊守敬回到國內之後,就被當選為黃岡縣的教諭,就是正式老師。在當老師的這段期間,楊守敬教出了不少優秀的學生,有部分學生還是後面中國革命的重要領導人。

到了1899年,就被當時的廣湖總督張之洞聘請他為湖北和湖南的書院教習。在當總教習期間,他遊覽了很多關於中國地理位置的書籍,他發現目前還有一本是真真整整全面介紹我國地理樣貌的書籍。有的古籍只是簡單的記載,並沒有詳細的介紹位置和作用。

自有明代朱謀瑋著有《水經注箋》,後有清初顧炎武、顧祖禹、等人又治《水經注》。這些書籍都是描述中國地理位置等問題,但是裡面記錄不詳細,在楊守敬六十六歲的時候,花費畢生精力終於創作出《水經註疏》。

此書是中國地理學達到最巔峰的時刻,是酈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本書全面的介紹了中國水利、農學、民俗等等方面的知識,這本書長達40多卷,就單單中國的河流就記載了3000多條,全書高達200萬多字。

自從推翻了中國長達數千年的封建統治之後,中國迎來了一個全新時期。而楊守敬在1914年,被民國總統任命為政府顧問,為國家的文化和內部問題提出建議。

在1915年1月19日,楊守敬在北京離世享年76歲,被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策令楊守敬老先生安葬之時,政府派專車護送靈柩回宜都,以最高規格下葬這位功臣。他所留下的《水經註疏》、金石文字研究、書法至今廣為流傳,特別是《水經註疏》這本古籍,為國家科研人員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總結

楊守敬老先生一生勤奮治學,博聞強記,他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是我們值得去敬佩的。他原先也是一個普通人,在面臨沒有書可念的情況,他依然堅持自學,這種精神是現在每個年輕人都值得去學習的地方,如果沒有他的努力學習,就沒有現在的成就,知識不僅能夠改變命運,而且你用對了對方還能千古流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7e6c1c191875462d70ce9d668d2b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