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高發傳染病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台
冬季傳染病 預防我先行
天氣漸涼,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肺炎支原體、流感病毒等常見呼吸道病原體近期也常常出現在大眾視野中。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近距離接觸等傳播途徑而引起感染。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咳痰等症狀,有的還有皮疹、腹瀉。人群對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學校由於兒童青少年較為集中,更容易出現聚集性疫情。學校採取積極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風險。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平台提醒家長朋友們關注冬季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共同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1.支原體肺炎
什麼是支原體肺炎?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幼兒身體抵抗力較弱,易患呼吸道疾病。支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目前發現的能夠在我們自然界中獨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肺炎支原體屬於支原體的一種,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和飛沫傳播,以發熱和咳嗽為主要的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
- 潛伏期1-3周
沒有任何症狀,發病後會有感染表現,多見於5歲及以上兒童。近年來,3歲以下嬰幼兒感染也有發生。
- 早期
以刺激性的乾咳為主,有些幼兒會發低燒;隨著感染加重,咳嗽症狀也不斷加重,發燒加重。
- 後期
劇烈咳嗽,逐漸出現白色或黃色濃痰;部分寶寶有喘息、呼吸加快的表現。
出現以下狀況
請及時就診!
01
反覆發熱,且持續3天以上不能緩解;
02
出現劇烈咳嗽,早期乾咳、後期有痰且較劇烈,甚至影響吃飯和睡眠;
03
呼吸增快,孩子平靜狀態下,數胸廓起伏。
預防措施
- 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凈雙手,儘量避免直接觸摸眼睛、鼻或口;
儘量少帶孩子到人多的共同場所,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身體不舒服需要馬上就醫。居家環境要保持通風,勤洗勤曬幼兒的床被等。
均衡營養、充足睡眠、適量運動,提高自身免疫力。
- 認真消毒,做好預防
當家裡有支原體肺炎患兒時,需要通過暴曬、使用消毒液、高溫煮沸、熏蒸等方式消毒,注意戴好口罩進行防護。
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家長,可以避免患兒與患呼吸道疾病的人接觸。
當患兒喘息時,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變換體位,促進分泌物排出。
- 及時就醫
一旦孩子出現早期的發熱或咳嗽等症狀,也建議及時去醫院看診,及早地發現肺炎病情,控制感染。
- 做好手部衛生
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經常用洗手液流動水洗手,或使用殺菌的免洗洗手液。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29
2.流行性感冒
什麼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主要傳播途徑
不同於普通感冒,流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呼吸系統以外的感染。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潛伏期1-3天。
主要症狀
主要症狀為發熱(體溫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升達高峰)、流涕、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呼吸道症狀較輕,咽干喉痛,乾咳,可能伴有腹瀉。
幼兒得了流感,應該注意些什麼?
01 避免送患兒入園。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帕或紙巾捂住口鼻,儘量避免用手直接捂住口鼻而造成手部沾染呼吸道分泌物。
02 發熱的幼兒要注意在家充分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防止病情反覆。患兒年齡越小,越需要休息。
03 如確診患傳染病,要及時告知本班級老師,痊癒後方可來園。
預防措施
- 要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注意保暖。
- 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 多飲水、多吃水果,適當補充維生素C。
- 注意通風,居家每天開窗通風不少於三次,每次半小時以上。
- 儘量避免幼兒出入公共場所。
- 注意幼兒個人衛生,要勤洗手。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41
3.諾如病毒
什麼是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諾如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的高發季,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
主要特點
主要症狀
預防措施
01 保持良好的手衛生。這是預防諾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諾如病毒傳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02
注意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
03
牡蠣等貝類、草莓車厘子等漿果類是引發諾如感染的高風險食物,此貝類海鮮應徹底煮熟、避免生食;漿果類應在食用前要認真清洗乾淨。
04
如果家人感染諾如病毒,患病家人應儘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離接觸,最好可以居家隔離,儘量使用專用廁所或者專用便器,避免傳染給其他人。
05
托幼機構和學校在流行季應加強飲水衛生、食品衛生、以及環境消毒的管理;加強師幼和保育員及廚工的健康管理,杜絕帶病入園。一旦發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病人,要及時就醫並隔離管理,立即向所屬疾控機構及相關行政部門報告,避免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45
4.手足口病
什麼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染該病,尤其是5歲以下的兒童,成人也會感染。
主要症狀
預防措施
01 勤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飯前便後、外出後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02
定期對孩子使用的餐具、玩具和其他物品進行消毒。
03
儘量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風不暢的公共場所。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495
5.呼吸道合胞病毒
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因其與呼吸道感染有關,並能把感染的細胞融合起來,所以稱為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
主要症狀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8天,通常感染病毒4-6天後出現症狀。病毒首先侵入鼻腔,在鼻咽部增殖並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等,1-3天左右可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
嚴重者約1-3天後發展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出現呼吸急促、彌散的干囉音和喘息。
預防措施
RSV感染是自限性的,大多數可以自行好轉,家長們不必恐慌,日常生活中可以每天開窗通風30分鐘,定期對兒童餐具、玩具及家裡的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外出時戴好口罩,對於大寶寶,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從而減少RSV感染的機率。
6.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 是引起兒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兒童4%-10%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還可以引起胃腸道、尿道、膀胱、眼、肝臟等器官系統感染。人群普遍易感,腺病毒感染常見於6個月到5歲,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引起 咽結膜熱,角膜結膜炎,胃腸炎和腹瀉病等。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發熱、咳嗽、鼻塞、咽痛、結膜炎、腹痛、腹瀉等,泌尿系統感染者可出現血尿、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等症狀。
傳播方式
腺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其次還包括接觸傳播、糞口途徑傳播。
預防措施
預防腺病毒感染,可以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不潔凈的手觸摸眼、鼻和口,避免與患者密切接觸,尤其是到公共場所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戴口罩等。
7.新冠病毒感染
什麼是新冠病毒感染?
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病毒容易發生變異,人群普遍易感。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部分達39-40℃,一般不超過3天,伴乾咳、咽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乏力、流涕、腹瀉、食慾減退等。病程7-10天,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康復後1月內避免劇烈活動。
新冠病毒傳播
新冠病毒感染者是主要的傳染源,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可經氣溶膠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後也可造成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症狀以發熱、乏力、咳嗽為主,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瀉等症狀。老年人及伴有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感染後重症率、病死率高於一般人群,接種疫苗後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預防措施
1、做好個人防護措施。科學佩戴口罩,堅持勤洗手、房間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和咳嗽禮儀等良好衛生習慣。
2、做好日常健康監測。如出現咽痛、發熱、乏力等症狀,可根據病情輕重程度,採取相應的防護和治療措施,必要時及時就醫。同時,減少外出活動,充分休息,不要帶病上班、上學。
3、積極接種新冠疫苗。未感染且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礎免疫的人群要積極主動地接種疫苗,獲得更強的免疫保護能力,進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尤其是老年人。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203
8.慢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
過敏性咳嗽的幼兒,通常父母或幼兒會有過敏性鼻炎病史或過敏史。
症狀表現多為夜間咳嗽或者晨起咳嗽的比較厲害,持續反覆咳嗽3周及以上,以刺激性乾咳,或咳嗽時咽部有痰、但是痰液不多為主要咳嗽特點;一般在運動後、遇冷空氣後咳嗽有明顯加重。
如何治療?
去醫院明確過敏原後,注意避開過敏原,有條件的還可以用除蟎儀、空氣凈化器等。部分幼兒沒有明確的過敏原,但是不影響過敏性咳嗽的診斷。
媽媽們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幼兒霧化治療,當然後續診斷明確的幼兒,長期治療會採用吸入性激素治療。
上氣道咳嗽綜合徵
上氣道咳嗽綜合徵通常是由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等上氣道疾病引起的咳嗽。
主要表現為慢性咳嗽,咳嗽時間比較長,通常大於4周,可伴或不伴有咳痰,睡前、醒後(體位改變)咳嗽會更明顯,寶寶常伴有鼻塞、流涕、頻繁的清嗓子、打呼嚕,少數的寶寶還會出現頭痛、頭暈、低熱等症狀。
如何治療?
可以先帶幼兒到耳鼻喉科就診,觀察咽後壁及應用纖維鼻咽鏡,或者影像學檢查(鼻竇X線、CT等),排查病因,明確診斷後,遵醫囑,按療程用藥治療就可以了。
基本公衛服務宣傳平台
,贊
393
學校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措施
01
健康監測
- 師生員工(包含食堂從業人員)落實晨午(晚)檢、因病缺勤缺課病因登記追蹤。
- 加強傳染病相關信息報告、規範做好管理,隨時關注師生員工健康狀況。
02
通風消毒
- 在注意保暖的基礎上,定期對校區公共場所(如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衛生間等)開窗通風。
- 對校區公共場所的重點部位(如門把手、樓梯扶手、水龍頭、便器按鈕、電梯按鈕、上下床扶手等)擦拭消毒、對學校幼兒園公共設施玩具等進行清潔與消毒。
03
保持清潔
做好學校環境衛生清潔,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和洗手液或香皂等衛生用品,主動引導學生課間活動後增加洗手頻次。
04
健康教育
做好教職工、學生和家長的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倡導全校師生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增加個人防護知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05
疫苗接種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要積極引導師生員工做好流感、新冠等疫苗接種。
06
做好應對準備
- 完善學校傳染病疫情應急預案,加強教職工應對傳染病相關培訓。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測溫設備等常用物資儲備。
- 出現疑似或臨床診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例的班級應加強症狀監測、消毒、通風等措施,儘量減少組織集體活動。
最後,我們也提醒學生及教職員工,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請一定及時告知學校,以採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部分傳染病在學校傳播。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與各路細菌病毒的每一次打怪升級,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