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給李白脫靴?李白的臉真有那麼大?

2022-01-05     夜讀史書

原標題:高力士給李白脫靴?李白的臉真有那麼大?

天寶三載(744年)秋,李白辭官離京。當他途徑華陰縣時,醉酒騎驢,旁若無人地在街市上橫穿而過,差點衝撞到了華陰縣令。被一個醉漢如此冒犯讓縣令大人非常生氣,他當即呵斥道:「汝何人,敢無禮?」李白醉眼朦朧地看著縣令說道:「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裡,不得騎驢?」縣令聞言大驚失色,趕緊行禮道歉說道:「不知翰林至此,恕罪恕罪!」

上述典故出自《唐才子傳》,李白對縣令說的那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的意思是:天子曾用他的手帕給我擦嘔吐物,親手為我調過羹湯,貴妃為我捧過硯台,高力士給我脫過靴子。我在天子門前都被特許騎馬,怎麼在你這華陰縣就不讓騎驢了?

李白是中國歷史上排名第一的詩人,這樣出名的人物,關於他的各種奇聞軼事自然少不了。這裡面有些是真的,有些則是以訛傳訛,越傳越離譜。那麼「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這些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呢?這裡我們就拿「力士脫靴」為例。

天寶三載(744年),李白用以花喻人的方式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清平調詞三首》。唐玄宗看過後非常欣賞李白的才華,多次請他到宮中吃飯。

李白的理想是輔佐帝王「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而不是光靠詩文混飯吃。可唐玄宗雖然很讚賞李白的詩才,但不認為他在政務方面有什麼才能,因此只是將李白當作一位文學侍從看待。

眼看職業遭遇「天花板」卻無法突破,李白逐漸心灰意冷。原本就嗜酒的他變得更加狂飲爛醉。杜甫在《飲中八仙歌》里就寫道:「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有一天,李白又喝得酩酊大醉。唐玄宗正好有事召他入宮面聖,李白便借著酒勁故意要權宦高力士給他脫靴。高力士怕耽誤正事,只好硬著頭皮幫李白脫了。「力士脫靴」這一典故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然而此事的真實性卻非常值得懷疑。

高力士當時是權傾朝野的大宦官,太子稱呼他為「兄」,王公大臣稱呼他為「翁」,駙馬們全都稱呼他為「爺」。可以說除了皇帝外,沒人敢不拿正眼看待高力士。而李白當時的職務為翰林待詔,相當於天子的門客,地位不高,權力更是沒有。也就是說,李白和高力士的地位相差極其懸殊。即便李白當時真的喝多了,想必也不敢提出這樣的要求,高力士也不可能會答應給李白脫靴。所以這一典故應該是後世為了拔高李白,貶低宦官而杜撰的。

除了「力士脫靴」以外,「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這幾件事也很可能是被誇大了。雖然李白的歷史地位很高,但在當時人們的眼中,他也只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詩人。唐玄宗欣賞他的才華,給他提供優厚的待遇,這些都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拿自己的手帕給他擦嘔吐物似乎不太現實。至於楊貴妃在當時更是寵冠後宮,一言不合敢直接跟唐玄宗吵架。讓她站在一旁捧著硯台服侍李白寫字,這個可能性就更低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14533019_559864-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