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參數評判手機合不合理?買手機到底該不該看參數?

2023-02-26     嘰歪數碼

原標題:通過參數評判手機合不合理?買手機到底該不該看參數?

很多人買手機之前都會去查閱一下這款手機的相關參數,同時對比一下行業上相同價位的的相關產品,然後再做出一個結論,看看誰更值得買?

不過,我們也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一種論調,買手機不能只看參數,關鍵還是要看最終的體驗,甚至有人會直接告訴你說參數從來沒輸過,但是體驗從來沒贏過。

而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到底能否通過參數來評判一款手機的好壞?或者說買手機到底應不應該看參數?

手機作為一款集成了非常多元器件的產品,它有很多的東西是可以進行參數的具象化,比如說處理器、螢幕、電池、充電功率、散熱材料、螢幕指紋、整體的用料材質等等,這些參數看起來非常複雜,但有時候又十分的簡單,尤其是當他們有了具體的高低排行以及過往產品的表現對比時,對於熟悉這些參數意義與實際表現的用戶來說,幾乎就可以憑藉著參數對產品進行一個快速的定論,即便是一些普通用戶,甚至有時候當他完全不懂這些參數的具體意義時,他也能夠通過參數作出一些符合現實結果的判斷。

下面我們給大家舉一些具體的例子:

1,手機處理器,作為手機最核心的元器件,一款處理器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款產品的具體表現以及定位,因為不同的處理器它的成本不同,它在廠商的產品定位里也明顯不同,最終往往會表現為價格上的差異。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熟悉晶片參數意義的用戶,當我們提到高通驍龍8系列、聯發科天璣9000系列的處理器,我們就會知道它們是用在安卓旗艦機型上的晶片,而當我們提到了高通驍龍7系列、聯發科天璣700系列的處理器,我們就能夠知道,它們是用在安卓中低端機型上的晶片。

對於普通用戶人而言,即便是我們不知道一款晶片的具體定位與排行,通過一些參數我們也能夠知道誰的表現更優秀,誰的表現會更差。比如說,如果我明明白白的告訴你,高通驍龍8+2、聯發科天璣9200這倆款晶片用的是4nm製程,高通驍龍778G是6nm製程,聯發科天璣720是7nm製程,而製程數字更低的處理器,意味著工藝更先進,那麼,我相信你也能夠很快的判斷出來,高通驍龍8+2以及聯發科天璣9200處理器,明顯比高通驍龍778G、聯發科天璣720更好。

2,螢幕。螢幕的參數其實也有非常多,比如說它的解析度、排列組合、調光護眼方式、最高支持的刷新率等等。

在這裡我們列舉一個非常簡單又普遍使用到的參數——解析度。

當我們說到一款手機的螢幕解析度只有720P,而另兩款款手機的解析度是1080P以及2K。我們問誰的螢幕素質會更好?那麼我相信很多人會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一個判斷,720p解析度<1080p解析度<2k解析度的螢幕。

而在現實中也往往如此,對於廠商來說,這些參數規格更高的螢幕,它需要耗費更大的成本,最終也只能夠在一些價格稍微高一些的中高端旗艦手機上用上更高規格的螢幕。尤其是2K解析度的螢幕,你在中低端手機上是比較難以見到的,大部分都會用在價格更貴的旗艦機型上。

3,電池容量。電池容量是一個更加顯而易見的參數。比如說一款手機它的電池只有3000毫安時。而另外一個手機的電池容量是5000毫安時,問誰的續航表現會更好?我也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5000毫安時電池容量的手機。

4,充電功率。充電功率明顯也是一個非常想要一件的參數,也就是說蘋果之前所用的是5W充電,而現在安卓手機最快用的是240w的充電,如果要問你說誰的充電速度更快,很顯然大家也都會選擇安卓。

5,散熱材料。散熱面積以及散熱材料在同一型號的處理器的產品對比時表現得最為明顯。比如說高通驍龍8這款處理器當時因為發熱非常嚴重,各大手機廠商為了展示自己是馴龍高手,都會採用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方案,就是在手機塞進更多的散熱材料以及更優質的散熱材料,最終來實現降熱的目的。比如說我們在一款手機裡面塞進3000mm²的散熱材料以及另一款手機裡面塞進5000mm²的散熱材料,那麼你覺得誰的散熱效果會更好?

6,螢幕指紋。如果你熟悉螢幕指紋的產品技術,那麼你就會非常容易的,從一些專業名詞裡面得出一個準確的判斷。比如說,我問你在短焦指紋和超聲波3D指紋識別裡面,哪一個技術會更好?你更想使用哪一個?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第一時間地認為應該選擇超聲波3D指紋識別。因為短焦指紋它的位置靠下,而且識別的面積會更小,最終識別起來它的速度以及靈敏度、準確率都會不如超聲波3D指紋識別。

7,整體用料。手機的整體用料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參數。比如說一款手機,他用的都是塑料材質,另外一款手機用的是玻璃材質或者是陶瓷材質,那麼從這些材質裡面,我們來排列一個順序,你認為是用塑料材質還是玻璃材質,還是陶瓷材質的手機體驗會更好?我相信大多數人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出一個準確判斷:塑料<玻璃<陶瓷。

因為這三款材料之間它的成本以及工藝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有所差別,最終在廠商的產品價格上也反映出來了,使用陶瓷材質的手機價格往往更貴,例如華為保時捷,小米的至尊版等等。

當然手機還有非常多的參數,在此我也不一一列舉了。我只想通過以上的這些例子告訴大家,當你明白了一些參數它所代表的具體意義,你就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出,一款產品它的定位如何?它的表現如何?因為這些產品參數的硬體規格是固定的,產品規格的高低意味著產品技術上的等級高低,也決定了它在成本上會有不同。通過這些參數,我們對產品進行一個判斷,往往是能夠符合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體驗的。而這就是通過參數來評判手機好壞的基本意義之一。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有些人會告訴你說看參數沒有意義,他們會告訴你說參數沒輸過,體驗沒贏過,一款產品的好壞最終還得靠優化。

在這裡我也想首先擺明一個觀點:一款產品的最終體驗需要靠優化,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不能夠誇大優化的意義,更不要張口閉口就來一個「神優化」。

有些廠商總是拿一些配置比較低的產品,然後就告訴用戶我們有「神優化」,最終你別看我們的參數低,但是我們實際的體驗比友商參數更高的產品體驗還要好。

然而,當你仔細的去觀察,你就會發現,一旦這個廠商他在產品配置上對比友商有優勢的時候,他又去跟別人直接對比硬體參數了,這其實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在廠商的心理,它實際上也是認同硬體參數對比的意義,只不過當自己的硬體參數處於下風的時候,需要誇大軟體優化的意義來掩蓋自己的不足,否則就會讓自己喪失了競爭優勢。

退一步說,如果廠商真的具備了「神優化」的能力,那麼,如果廠商又把硬體提升到了跟同價位產品一樣的水準,那它的表現豈不是要更好了?比如說某家廠商認為自己可以把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優化成體驗比友商1億像素攝像頭還好,那麼你可曾想過如果這家廠商也用1億像素攝像頭,然後再配合神優化技術,那麼這個體驗是不是就變得更加巔峰造極了呢?

如果你想說,因為優化力度也需要成本,所以他只能夠限制你的硬體成本,那麼又可曾想過,為什麼別人同樣價位的產品就能夠控制好硬體的成本呢?就能夠用更加昂貴、更高規格的硬體呢?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為他們省去了優化的成本嗎?作為廠商能否在提升軟體優化效果的同時限制硬體成本?這難道不是一家廠商應該去努力提升自我軟體優化成本控制的方向嗎?

在這裡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產品的體驗上,硬體參數決定了下限,軟體優化決定了上限。

當你的產品使用了更好的配置時,你就天然的擁有體驗上的絕對優勢,因為你還可以通過後續的系統更新,針對硬體進行深度的優化。當然,如果你不進行系統的深度優化,那麼你就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出硬體的優勢。

當你的產品使用了更差的配置時,你通可以過系統的軟體優化調度獲得更好的體驗,然而你的硬體下限已經決定了產品體驗的上限不能夠無限的拔高,你總不能要求驍龍480處理器通過神優化,性能就可以干翻蘋果的A16處理器,不能夠無限的誇大軟體優化的意義。

比如最近嘎子謝孟偉在直播間裡推出的那款飛利浦手機,但凡有一個人明白那些手機參數的具體意義,都會覺得這根本不值得這個價格。當然,對於商家來說,誰會承認自己的產品不足呢?

最後,我想說買手機肯定是要看硬體參數的,如果你不看參數直接上來就買,那麼,你被坑的可能性會非常大,而通過對硬體參數來評判一款手機的好壞,更加需要的是你明白這些參數的真正意義,以及這些參數參數代表值的實際體驗表現。這對於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說是更加難以做到的,因為絕大部分的普通人,他並不能夠清楚的明白這其中所代表的含義,所以這就是信息差,而部分商家們也正是因為利用了這樣的信息差,利用用戶不懂參數的現象來進行收割,當他們的參數比別人更有優勢時,他會明明白白的告訴你,他在參數上占優勢,當他的參數比別人不占優勢時,他就會反過來狡辯他有神優化,甚至還有一些人他會通過製造一些花里胡哨的名詞來誘導用戶。

想讓每一個人都懂得參數的意義,消除信息差,這項工作沉重且艱巨,甚至於有時候會被人覺得毫無意義,甚至會有人嘲諷你,有錢人誰會去看參數啊,都是直接買。

但我始終堅持認為,普及知識的行為並非毫無意義,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會不在意,只要能夠讓一個人通過這些知識避免被坑,那麼知識的普及工作就有了實際的意義。現實生活中,除手機這樣的產品之外,還有很多產品是可以通過參數來給我們一個基本的判斷的,比如說我們買冰箱、空調的時候會看看能效等級,看看製冷制熱的,買汽車的時候會看看發動機等等,倘若行業能夠消除信息差,讓每個消費者能夠買得明明白白,我覺得這是一個理想的美好的社會。也想勸勸那些商家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多做一些良心的產品吧,賺錢的同時勿忘心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505071a753d1c256bee95fef9a20f6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