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葉霉病多發 如何有效防治

2019-10-28     農作物農技110

隨著氣溫降低,棚室通風時間減少,濕度增大,蔬菜上葉霉病有高發的趨勢。葉霉病是茄果類蔬菜上的常發病害,該病雖不侵染果實,但可導致葉片功能降低,進而影響蔬菜的產量和品質。不少菜農反映,雖然對症下藥了,可是防治效果並不好。那麼,如何有效防治葉霉病呢?

養根護葉 增強葉片抗病性

有些菜農為了提高產量多賣錢,留果偏多,加重了根系及葉片的負擔,導致葉片發育不良,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建議菜農在合理留果的同時,加強根系及葉片的養護,提高葉片的抗病能力。菜農在追肥時可將養根護根的肥料,如甲殼素、海藻酸、生物菌肥等肥料與全水溶性速效肥交替輪換施用。同時注意養護葉片,可噴施胺基酸類、甲殼素類葉面肥,每7—10天噴一次,緩解葉片黃化,提高葉片抵抗力。

加強環境調控 抑制病菌繁殖

葉霉病在棚溫20-25℃,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發病快,早晚葉面有結露時發病更重,菜農可根據該病的發病特點採取防治措施。及時通風,適當控制澆水,澆水後及時通風降濕;採用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可以明顯降低棚室內空氣濕度,從而抑制葉霉病的發生與再侵染;根據天氣情況,合理放風,儘可能降低溫室內濕度,減少葉面結露時間,對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應;及時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儘可能地摘除,也可增加通風透光性,減少病害發生。葉霉病發生適宜溫度在20-25℃,需要85%以上相對濕度,所以菜農可利用晴天中午的高溫來抑制病菌繁殖蔓延。在晴天澆水後,在中午高溫時段,閉棚升溫,可將溫度升高到38℃,維持1—2個小時再通風降溫,這樣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減輕病害。

噴霧方法要正確

葉霉病一旦發病後,孢子量大,如果用藥不當,防治效果就會很差。低溫季節,為了儘量避免棚內濕度增大,不少菜農使用彌霧機或高壓噴霧器噴藥,噴霧時一旦噴嘴對著植株噴藥,就會幫助病原孢子擴散傳播,導致葉霉病大發生。因此,菜農在防治葉霉病時,一定要注意彌霧機或高壓噴霧器的噴嘴不能對準植株,而應將其對準植株的斜上方噴藥。菜農使用普通噴霧器噴霧時,由於葉片之間相互遮擋,藥液常常噴不嚴噴不透,這也是導致防治效果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菜農在噴藥時,葉子正反兩面都要噴,以求噴嚴噴透。

分階段用藥

防治葉霉病的藥劑比較多,唑類藥劑如戊唑醇、丙環唑、氟矽唑、苯醚惡甲環唑等;抗生素類如春雷黴素、多抗黴素等;還有如百可得、嘧菌酯、百菌清等。發病前可用丙森鋅進行預防;發病初期可用肟菌·戊唑醇、春雷黴素、多抗黴素等內吸性較強的殺菌劑進行防治;發病嚴重時可用乙嘧酚、阿米妙收等藥劑防治。要注意用兩種不同成分的藥劑混合噴霧,效果良好,如肟菌·戊唑醇+喹啉銅,丙環唑+鹼式硫酸銅+芸苔素內酯。唑類藥劑治療效果顯著,用藥量低,內吸性強,持效期長,但是用藥量大會抑製作物生長。在使用該類藥劑時,可配合一些生長調節劑,如蕓薹素內酯、細胞分裂素等使用,以減少其抑制蔬菜生長的副作用。

本文系北方蔬菜報種植寶典獨家發布

轉載請按以下格式註明:

文章來源:北方蔬菜報種植寶典(ZZBD2016010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hN8FG4BMH2_cNUgs6_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