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參林慢病服務中心執業藥師 陳烽
夏秋之交,往往是疾病的「多事之秋」。立秋過後,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燥!天氣溫度往往依舊「火爆」,不僅延續了夏季的高溫,而且很多地方會越來越「燥」。這時候我們需要注意養生,關注身體最薄弱的地方,調整生活方式!
秋季,身體哪個部位最脆弱?
立秋後空氣逐漸乾燥,肺喜潤而惡燥,因此,此時最容易造成肺的損傷!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 而「燥為秋季之主氣」,肺失津潤,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出現乾咳少痰、 氣急鼻燥、唇乾口渴等肺燥的症候。同時,《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指出,「肺 者,通於秋氣。」中醫學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易傷肺。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復發,所以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當心「秋老虎」!
秋季養肺,做好這幾件事
1、喝水
秋季氣候乾燥,人體容易大量丟失水分。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2、常笑
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部擴張,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大笑時不僅能使胸廓擴張,增大肺活量,促使胸肌伸展,還能消除機體的疲勞,解除胸悶,恢復體力。從中醫角度,大笑可以宣肺氣,去濁氣。
3、運動
多做擴胸運動,提倡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力量來帶動呼吸,這種呼吸方法能增加肺容量。
4、水蒸氣
人們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1次。
秋季在飲食上如何養生?
此時節的飲食當突出「清潤」,可適當食用如秋梨、百合、山 藥、蓮子、芡實、銀耳等。少食辛香燥烈之品、燒烤類食物、零食 以及炒貨干品等,以免助火傷津。還可以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養肺的同時也養肝。
同時保證每天不低於2000毫升的飲水量,以保持肺和呼吸道的濕潤。喝的應該是溫熱的白開水,少量多次的飲用。當然,也可以適當喝一些湯品,比如百合冬瓜湯、平菇豆腐湯、山楂排骨湯等。
審稿專家:大參林慢病服務中心執業藥師 莊雪漫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