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書屋」里的先生,曾給予魯迅很大的幫助,被魯迅視為親人

2023-12-30     一畫書畫

原標題:「三味書屋」里的先生,曾給予魯迅很大的幫助,被魯迅視為親人

1990年後出生的人基本上都學習過一篇文章,它的名字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其中多次提到了他那時的老師。這位老師名叫壽懷鑒,是魯迅極其尊敬的老師,但在當時,他卻常常被人譏諷「離經叛道」。

壽懷鑒生於公元1849年,可以說自幼在清朝這個封建王朝的統治下長大,但壽懷鑒的思想卻頗為先進,而這種思想也在一方面影響了魯迅。公元1869年,也就是壽懷鑒二十歲那年他考上了秀才,雖然不算太早,但也算是前途光明。但壽懷鑒卻不齒清廷的賣國行為,毅然決定不再繼續考取功名,反而是隱居在家鄉,成為了一間小小的私塾的教師,而這個私塾的名字就叫做三味書屋。

壽懷鑒是極其厭惡那些外國侵略者的,他拒絕一切洋人參觀或者拜訪他的三味書屋,同時還在書屋內給自己建造了一個空墳,其含義便是寧死不屈,要跟這些外國侵略者抗爭到底。

當時三位書屋一年只招收最多八個學生,而魯迅與其弟周作人都是其中之一。魯迅十一歲那年便來到了三味書屋,跟隨著壽懷鑒一起學習,後來魯迅回憶起壽懷鑒是如此評價的:「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而那時魯迅先生已經在文學界享有極高的聲譽了。

壽懷鑒教學跟傳統的四書五經不同,他的教學充滿了新思想的特點,他注重啟發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而不強迫學生去學習那些古板的八股文。這在當時的社會無疑是不符合社會風氣的做法,因此許多人都在暗中譏諷壽懷鑒,說他是一位離經叛道之輩。而這種教學方法也在魯迅以及其胞弟周作人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一顆種子,壽懷鑒對魯迅的影響之大便是比起藤野先生也是相差無幾。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學生不聽話,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是常有發生的事情,壽懷鑒雖然也設置的有體罰,但卻極少使用,除非是當學生犯了一些不可饒恕的罪過時,壽懷鑒才會體罰學生,令他長些記性,但體罰的程度也不會太過嚴重,最多是打手心。

壽懷鑒倒是喜歡口頭批判學生,一次魯迅為了給自己臥病在床的父親買藥,導致了遲到,壽懷鑒就嚴厲批判了他,但在日後得知了真相以及魯迅為父親所找的藥中有一劑藥引陳倉米極其難找後,壽懷鑒便開始刻意留意起來。幾日後,當魯迅為陳倉米發愁不已的時候,壽懷鑒親自背著陳倉米來到了魯迅家中,雖然沒有說太多含蓄問暖的話,但他的行為卻讓魯迅感動不已,畢竟嘴上說說誰都會,而實際去做卻不容易。

也正是在這件事後,魯迅對於壽懷鑒的尊敬達到了極點,並且他將壽懷鑒視為了自己的親人,在日後離開了家鄉後,依舊時常寫信問候壽懷鑒。但可惜,由於古代消息的閉塞再加上魯迅特意沒有在書信中提及自己的成就,所以壽懷鑒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培養出了一位中國文學界的領軍人物--魯迅,他只是單純地認為魯迅還是那個略有些聰慧的周樟壽。(魯迅原名,周樹人是他第二個名字,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時候,魯迅還是叫周樟壽)

其實對於一位老師而言,能夠桃李滿天下以及培養出一位極其優秀的學生,算是他們最大的心愿了。估計魯迅也是沒有想到自己這位老師會去世得如此突然,他也是多半覺得自己小小成就不值得跟老師炫耀,但壽懷鑒若是九泉下有知,定會因為有如此出色的學生而含笑九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ec64ee25f2a335141dc798dac7c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