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首富」賣東方雨虹套現9億,為員工兜底還是變相減持?

2024-01-16     野馬財經

原標題:「常德首富」賣東方雨虹套現9億,為員工兜底還是變相減持?

誰來為股民兜底?

作者 | 高遠山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承諾要「為員工兜底」的東方雨虹(002271.SZ)老闆李衛國,準備在A股套現了。

近日,東方雨虹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李衛國擬減持不超過5036.9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按公告當日股價計算,李衛國能從中套現9億元。

至於減持原因,官方說法確實與李衛國曾經承諾的「為員工兜底」有關。東方雨虹稱,根據公司《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約定,李衛國為參與持股計劃的員工資金提供托底保證。

據悉,當時員工持股計劃證券帳戶累計購買公司股票4947.17萬股,成交總金額為27.6億元,成交均價為55.78元/股。

然而東方雨虹股價在2021年6月站上63.48元/股的高點後,就持續震盪下滑,截至1月16日收盤,報17.74元/股,較高點下跌72.05%,總市值縮水1152億元。

按此計算,截至16日收盤,這部分的員工持股計劃的股價跌幅達68.2%,1400多名員工浮虧超18億元

不過去年三季度至今,員工持股計劃曾公告了2次減持,共補償金額6.25億元,還剩餘2786.68萬股未減持。也就是說,李衛國可能還需要兜底超10億元。

但東方雨虹卻對「第一財經」稱,當下李衛國無法拿出如此數量的自有資金進行兜底,因此通過減持方式履約也是無奈之舉。

東方雨虹表示,目前,為保障持股計劃員工利益,有效提振員工士氣,增強團隊凝聚力……本著對公司及員工負責的態度與原則,李衛國擬實施本次減持計劃,減持所得資金將用於履行持股計劃兜底補足承諾。

「員工士氣」有沒有被凝聚到不知道,股民卻不幹了。

有投資者發帖稱,「沒有你就伸手來拿,反正都是你家的對吧」「變相減持的說辭而已」……還有投資者發帖稱,「誰來為股民兜底?」「你無奈讓我們虧錢?」

來源:股吧

市值蒸發千億,用股民的錢兜底高息股權激勵?

兩年前,東方雨虹董事長為員工謀福利的全員持股計劃誕生。

東方雨虹的員工持股平台位列第4大股東之列,2021年,其推出員工持股計劃,共1411人參與,籌集自有資金13.8億,公司還加了1倍槓桿,通過海通證券融資27.6億購買了4947萬股份,成交價格為歷史高點之一2021年3月26日的收盤價 50元/股附近。這筆員工持股計劃,有約1/3的股份來自李衛國,其通過大宗交易以53.79元/股賣給員工1500萬股,價值超8億。

但自2021年登上高點以後,曾經千億市值的「防水茅」股價持續震盪下跌,市值從1600億跌到了446.78億,縮水了上千億元。

此前公司實控人李衛國承諾,為參與本次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資金提供兜底補足和年化利率低於8%時的對應補償。此次員工持股計劃的成本均價約55.78元/股,而公司目前股價較2021年6月初的高點已跌72.05%。

值得一提的是,實控人李衛國所持東方雨虹超一半的股票,都已經用於質押融資。據Wind數據,李衛國將手中50.65%的股份,對應2.89億股質押,質押至今跌幅40.86%。

來源:Wind

2021年實施的員工持股計劃價格遠高於目前股價,並且公司還加了槓桿,很多員工擔憂東方雨虹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保障他們能及時全額退出。

東方雨虹多次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復稱: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沒有被平倉,且公司實控人李衛國通過部分股票質押的形式為員工持股計劃已提供了增信擔保,擔保物充足,無需補充保證金,不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同時,東方雨虹多次強調,本次員工持股計劃清算階段,所有股票變現後,根據可分配給員工的最終金額所計算出的員工自有(自籌)資金年化收益率如低於8%,則由李衛國對員工自有資金本金兜底補足。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所謂高息兜底只是為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但實質上也表現出對企業業績前景缺乏足夠的信心,否則如果業績表現和市場反饋都積極的股票,何必如此大動干戈的「表決心」?因此,實控人這樣操作本身就預示了該行為隱藏了巨大的不可預見性風險。更何況這種操作是員工高價借貸接盤實控人的減持,解決實控人的流動性燃眉之急,員工只是得到缺乏有效保障的口頭承諾,一旦無法履行,員工並沒有更多手段保障自身利益。

去年11月13日晚間,東方雨虹公告擬使用自有資金3億-6億元回購公司股票,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2元/股,回購用途則是用於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針對東方雨虹「穩定軍心」的回購計劃,沈萌認為,回購併非是實控人說了算,也需要通過股東大會決議、並受到監管機構關注,任何不合理價格的回購,或許保障了員工的利益,卻犧牲了其他股東的利益,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房地產市場供需失衡,一段時間內或許都難以翻轉。如果員工大規模維權,可能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151億應收款懸頂,「常德首富」身家縮水85億

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出生於湖南常德桃源縣,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長沙縣職業中專擔任教師,1992年調任至湖南省統計局,端上了「鐵飯碗」。

1995年,李衛國遞交辭呈投身商海。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東方雨虹在防水領域風生水起,在鳥巢、水立方、大興機場、港珠澳大橋、京張鐵路等國家重大基建項目背後,都有李衛國和東方雨虹的身影。

得益於大基建紅利,東方雨虹於2008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從此一路大舉擴張。自2008年上市以來,其營收和凈利均保持了連續14年增長。2008年-2021年,東方雨虹的總資產從6.6億元一路飆升至497.33億元。

尤其是2017年到2019年間,東方雨虹年營收增長均在30億以上,在2019年則突破40億元,確立了國內防水塗料龍頭地位。

2022年「胡潤百富榜」中,李衛國以255億元財富排名榜單第207位,成為防水行業首富。這是李衛國第13次登上「胡潤百富榜」,登榜年度為2009年-2011年和2013年-2022年。

不過,在2021年的榜單中,李衛國以340億元財富排在第175位。相比2021年,李衛國2022年的個人財富縮水85億元,排名下降32位。

2022年,這位本已隱退幕後的東方雨虹創始人回歸,在2022年業績發布會上,李衛國提出了「2022年營收400億的企業目標」。面對投資者的提問,更是表示自己充滿信心。不過,受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東方雨虹的業績也受到影響。2022年,東方雨虹營收和凈利遭遇了上市後首次下滑,凈利甚至近乎腰斬。全年實現總營收312.44億元,同比下滑2.26%;歸母凈利潤21.2億元,同比下滑49.57%。

來源:Wind

沈萌認為,東方雨虹屬於房地產開發行業的配套下游產業,當房地產開發投資與銷售等數據出現大幅度下滑,必然會導致東方雨虹等下游產業的業績不佳。

隨著部分房企出現財務資金鍊問題,建材行業也面臨較大的壞帳風險。在下游需求銳減的同時,東方雨虹還面臨帳款難回的問題。最近幾年,其應收帳款持續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為61.01億元、87.64億元、108.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8.26%、43.64%、24.13%。

2023年上半年,東方雨虹的應收帳款占營收比重約為81.18%,占流動資產比重約為44.82%,占總資產比重約為27.76%。

2023年前三季度,東方雨虹業績略有好轉,實現營業收入約253.6億元,同比增長8.48%。歸母凈利潤約23.53億元,同比增長42.22%。但應收帳款仍然高企,前三季度應收帳款高達151億元。

建築材料行業往往對房企開發商依賴度較高,更容易出現應收帳款偏高等問題。

不過,半年報顯示,應收帳款的關聯方多為建材公司。東方雨虹也多次在互動平台披露,公司與恆大、融創、碧桂園無大額債權債務關係。

企業應收帳款不斷攀升的原因之一就是通過賒銷方式帶動銷售收入。早在2021年,資深註冊會計師劉志耕就對《中國經營報》分析認為,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多年來購銷雙方長期合作建立的良好信用關係,導致對前五大客戶的賒銷政策特別放寬;也可能是東方雨虹為了業績好看,故意放寬賒銷政策。沈萌也表示,賒銷的風險非常大,雖然短期帳面數字好看,但實際上對企業經營現金流的潛在影響威力驚人,甚至賒銷的壞帳計提比例都可能隨著行業困境而顯著增加

面對超百億應收帳款,東方雨虹選擇發行票據應對。2023年6月,公司宣布擬發行2023年應收帳款資產支持票據,總發行規模不超過20億元。此外對應收帳款計提的壞帳準備比例不到10%,壞帳準備合計金額約為3.38億元。

「防水茅」如何突圍?

面臨行業困境和企業自身的難題,東方雨虹選擇發展工業建築、能源建設、軌道交通、民生工程等非房業務,以減緩房地產業務對企業的影響。

2022年11月,東方雨虹還將業務觸角伸向了有機矽密封膠細分領域。擬2880萬元收購興發凌志1980萬元出資額(60%股權)。交易完成後,東方雨虹將持有興發凌志60%股權。興發凌志是上市公司興發集團(600141.SH)全資子公司的參股公司。

「我百思不得其解,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12個「為什麼」表達對公司股價不漲的困惑。2023年末,董秘張蓓的一段朋友圈長文刷屏,讓東方雨虹賺足了眼球。

在董秘的朋友圈中也提到,公司今年努力抓住市場機會提升市占率、渠道和客戶結構持續優化、高毛利的零售板塊突飛猛進、砂粉為主的非防水業務快速發展、收入利潤均實現雙增。

從2023半年報來看,東方雨虹業績已步入升勢。上半年實現營收168.5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歸屬凈利潤13.34億元,同比增長38.07%。上半年,防水材料、砂漿粉料、工程施工等業務分別占公司營收比重為73.4%、11.3%、8.11%。對此,東方雨虹表示,隨著下遊客戶對建築品質需求的持續升級,公司充分發揮各類優勢,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防水產品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一定的增長。

不久前,《建築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範》正式落地,於2023年4月1日起實施,將促進行業擴容以及加速行業集中,利好具備品牌、品質優勢的龍頭企業。

東方雨虹盈利能力回升的同時,考慮到下游逐步需求恢復及成本下行,多家券商報告也表示對其看好。東吳證券表示,隨著防水新規落地需求改善,公司防水主業市占率持續提升,非房板塊和非防業務有望進一步打開成長空間。不過,中銀證券也指出,仍要注意瀝青價格上漲擠壓利潤、項目投產不及預期、應收帳款回收風險。

在沈萌看來,房地產市場目前僅僅是在供給端出現政策調整,而需求端依然低迷,防水業務並沒有徹底走出需求低迷的局面,而大面積的房地產開發商陷入財務危機,對其現金流的安全性會進一步造成壓力。

你對防水行業有了解嗎?對實控人二級市場套現歸還股權激勵本金,你怎麼看?留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e798bfb34c7898a8f8cdbe9e0bac8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