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炳丁
美國總統拜登13日抵達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維夫附近的本-古里安國際機場,開始其就任總統以來對中東地區的首次訪問。拜登此次中東之行為期4天。他將於15日訪問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地區,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會晤,隨後將前往沙烏地阿拉伯,會晤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
當地時間13日晚間,正在以色列訪問的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當地電視媒體第12頻道的採訪時表示,美國不排除將使用武力作為針對伊朗的最後手段。
當地時間12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普京正在準備前往德黑蘭參加阿斯塔納進程國家首腦會議以促進敘利亞問題的解決。屆時將舉行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萊西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三邊會議。除此以外還將舉行雙邊會議。
由此可見,美俄最近都瞄準中東展開元首訪問,可以說,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美國總統拜登此行還是先到傳統盟友以色列那裡,隨後做出一個平衡的姿態,來到巴勒斯坦訪問,重頭戲放在了沙烏地阿拉伯,試圖修復同阿拉伯國家的盟友關係。而此時拜登卻不忘威脅伊朗,明確表示不排除使用武力,儘管稱這只是最後手段,但使用武力的提法,已經是自特朗普任美總統以來五六年美國很少對伊朗提及的了。我們知道,挑動地區衝突和緊張局勢是美國慣用的伎倆,只是美國現在衰落了,直接出兵取勝的幾率已經大大下降,所以美國必須考慮出兵與搞亂一個地區刺激這裡的資本流向美國的性價比。一旦美軍戰場上失敗,對現在的美國來說都是加速衰敗自作自受。
普京幾乎同時訪問中東,目的地是伊朗,還拉著土耳其談敘利亞的事情,背景是俄伊在敘利亞戰場上力壓美國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敘利亞或迎來和平曙光。戰爭勝者統一意志,做出對敘利亞的前途安排,屆時讓美國接受,美國也只能接受。美國僅僅放幾千美軍在敘利亞偷油偷糧,除了象徵意義,證明其在敘利亞還保持存在,已經對大局起不到多大作用。敘利亞戰爭是東西方主要國家陣營在全世界最重要的戰略要地之一中東的一次軍事掰手腕,這次美國掰手腕輸了,且無力回天,又選擇敏感時刻特別是普京訪問中東前前往中東鞏固盟友陣營,體現美國在中東處於守勢多少心虛,而俄伊在中東處於戰略進攻狀態,目前較為主動。
但俄伊現在關鍵還拉上中東的北約國家土耳其一起談,這是非常明顯的信號,俄伊在團結土耳其上也占據上風,而沙特、阿聯也為自身利益與中俄切磋終止僅用美元交易石油的局面,敘利亞局勢一定,下一個美國控制的伊拉克可能也會風雨飄搖,且伊朗支持的力量已經大量出現在伊拉克,那麼伊拉克會是下一個阿富汗嗎?接下來美軍會在伊拉克再次上演倉皇逃離的一幕嗎?
烏克蘭俄羅斯處於上風,美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下普京有親自前往中東,合縱連橫意味明顯,將牽扯美國巨大精力,要麼讓出中東更多地盤,要麼繼續與俄羅斯在中東拼消耗,普京這樣做非常靈活機動,充分調動龐大臃腫的美國行動,拒絕被拜登牽著鼻子走。也就是說,在歐洲、中東、亞洲的台海南海還有朝鮮半島,美國四處消耗,肯定無法集中力量對付任何一個點上的強大對手。俄羅斯主動在中東謀篇布局,確實很高,此舉也支持了中國和朝鮮,更是直接支持了伊朗和促進了敘利亞問題解決進程。如果此時中國統一台灣,或朝鮮反制美韓極限施壓,美國很難拿出更多力量參與博弈,而不論是中俄朝伊,都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近期國際上大事不斷,隨著美國的削弱和力量被稀釋,安倍遇刺身亡,干涉兩岸問題顯得比美國還積極的日本少了一個「精神領袖」,台灣的統派力量漸趨活躍,中國海陸空天軍力進一步增強,兩岸統一的時機已經顯得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