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新城「大漢紫道」等你來逛

2024-10-18     華商網

在秋高氣爽的10月,位於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大漢紫道」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的關注。這是陝西省首批文物主題游徑「大漢文化主題游徑」的重要組成板塊,暢行於此,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感受歷史文化氣息。

目前,「大漢紫道」已率先建成開放的涇渭大道至長陵段,主線及支線長約8.7公里,串聯長陵博物館、趙王如意墓等文物遺址點,輻射關中特色農家樂村——劉家溝村、三義村,沿途建有5座以秦漢官署「園寺吏舍」命名、文物遺存與生態田園相結合的旅遊服務驛站。

1號園寺吏舍「大風驛」是大漢紫道長陵段的起點,驛站布展主題為「眾星拱月望王侯」。在這裡向東望就是漢高祖劉邦和呂后合葬的長陵,西北方可望見西漢第二位皇帝漢惠帝劉盈的安陵,孝惠張皇后陵、趙王如意墓和魯元公主墓。

穿過隨風翻滾的千畝良田,就來到2號園寺吏舍「鴻鵠驛」,布展主題為「古往今來望俊傑」。站在2號驛站向南望,能登高眺望不遠處的秦咸陽宮遺址,回望秦漢兩朝交替之時,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等一眾英雄人物在這片大秦故址上風雲際會。如果想更深入探究這段歷史,可以走進這裡的寶藏博物館——秦咸陽城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

繼續前行,來到3號和4號園寺吏舍驛站稍做休整。在3號驛站劉家溝村88號院,可以犒勞一下自己的胃。劉家溝村是陝西省第一批傳統文化村路,因劉邦守陵人而得名,這裡有上百戶關中罕見的窯洞風格農家院落,其中50多戶已改建成為特色農家樂。

4號驛站大農生態園,四周有大片生態杏林和千畝噸糧田示範方。在這片區域,可以沉浸式體驗藍天碧樹、鳥語花香、雞鳴狗吠的「歸園田居」風光。

繼續前行,抵達5號園寺吏舍「大風起兮望劉邦」,位於長陵陵園內呂后陵向西200米處。驛站不遠處,就是正在進行展陳布置的長陵博物館,開放後將成為秦漢新城又一個文旅新IP。

另據了解,大漢文化主題游徑以西安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公園為起點,途經始建於漢武帝時期並沿用至唐代的昆明池(昆明池景區),串聯11座西漢帝陵,全面展示西漢政治制度、陵墓制度以及文化藝術發展傳承。

>>延伸閱讀

「大漢紫道」名稱的由來,主要是與文物保護規劃中的「紫線」概念相關。在文保單位保護規劃編制中,「紫線」專指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文物遺存範圍保護控制線。秦漢新城「大漢紫道」是構建「連接古今的秦漢文化帶」的重要載體,串聯起眾多歷史文化資源,如秦咸陽城遺址、西漢帝陵群等,為人們了解和感受秦漢歷史文化提供了新途徑,也成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創新方式。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王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d29b448c2189ac10d95945dd038e7ae.html
















最好的安排

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