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算萬算,美國沒想到普京的戰術竟然這樣打,中國能否借鑑?

2023-04-07     泥腿看客

原標題:千算萬算,美國沒想到普京的戰術竟然這樣打,中國能否借鑑?

普京3月從遠東到克里米亞,突訪馬里烏波爾,視察了海岸線。而且普京很淡定從容的在該市的幾個街區轉了一圈。此事立即引起外媒的關注,普京突訪馬里烏波爾,美國沒想到,現在美國一定在評估烏克蘭戰爭的效果,估計開始反省了。

普京突訪馬里烏波爾釋放的信息很大,實際上向西方宣布,俄羅斯已經取得勝利,俄羅斯已經在回歸俄聯邦的地區進行重建。這無疑打了西方的臉,西方媒體並沒有對普京的出訪有所回應。估計這段時間,西方國家需要商議後再進行回應。

俄羅斯現在俄烏戰爭中就如普京開車那般從容,邊打邊建,即使打爛也沒關係,只要拿下一座城,俄羅斯的基建部門就跟上,給當地民眾蓋房子修道,迅速恢復社會面治理,實現了戰爭與社會治理的無縫連結。

現在俄羅斯要打到什麼時候,打到什麼程度才能停下來?沒人知道。這場戰爭必然有一方失敗求和才能結束,或者俄烏共同認可的第三方勸和,然後停戰。如果烏克蘭還指望西方援助,繼續與俄羅斯打下去,真的可能打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

普京突訪克里米亞、馬里烏波爾時,烏克蘭很消停,並沒有任何激烈的反應。只是那個親美的聯合國秘書長也突訪烏克蘭,被演員斯基一通教育。演員斯基並不像之前頻頻出鏡演戲,向全球發表講話了。

為什麼不出來了?

烏克蘭已經快打不動了,俄軍戰事進展得很順利,順利往推進。而且還炸了西方在烏克蘭的軍事顧問團以及僱傭兵總部。烏克蘭軍隊只有招架之力,只要與俄軍打,大都當了炮灰和俘虜。

有人說普京突訪馬里烏波爾,是不是戰事快要停了?

目前看停戰的可能性不大,俄羅斯的目標還沒實現,去軍事化、去納粹化還沒有完成,俄羅斯還需要繼續打下去,打到烏克蘭不想打想談判之時。現在烏克蘭也很上火,演員斯基弄了部憲法,甚至把「不與俄羅斯談判」寫進憲法,這就讓烏克蘭騎虎難下。再接著打,烏克蘭損失更嚴重。

普京通過突訪,也給俄羅斯人和俄軍以激勵,鼓勵他們要有信心,雖然普京沒去第一線,但普京已經帶給俄羅斯人的自信與鬥志。

相信此次普京突訪馬里烏波爾後,也會進一步分化烏克蘭人,讓烏克蘭人看到與俄羅斯打仗是一種錯誤,進而讓烏克蘭反對澤連斯基。

某博上看到一則消息,一位烏克蘭老大娘痛斥那些烏軍,讓他們不要再與俄羅斯人打了,認為俄烏是兄弟,是演員斯基在美國鼓動下才發生戰爭。無論這是俄羅斯輿論戰也好,還是烏克蘭人內心真實想法,這個新聞必然在烏克蘭人心中產生分化作用。不排除澤連斯基被趕下台。

普京突訪馬里烏波爾後,美國沒想到。現在美國很上火,因為俄烏戰爭已經與美國之前設想完全不一樣了。

美國以為用烏克蘭拖住俄羅斯,就能耗死俄羅斯。戰爭打到一定程度,俄羅斯人會反戰,然後反對普京,到時俄羅斯就會變天,美國就有利可圖。但俄烏戰爭戰爭打了一年多了,俄羅斯人內部不僅沒亂,幾乎全民支持普京出兵烏克蘭去打仗,這是美國沒想到的一件事。

美國還有一個沒想到的事,現在俄羅斯戰術反而是消耗戰術,不斷把美國和北約的裝備及派去的僱傭兵消耗掉。俄軍打法有章有法,不慌不忙,一點點往前進攻,就如一個「黑洞」一般,不斷把西方的武器和人員吸進這個洞裡。

俄軍用常規的陣地戰,雖然緩慢,而且沒有大規模的戰事。俄羅斯很好的控制住戰鬥節奏,很沉著的往前推進,把戰鬥節奏控制的非常好,根本沒有美國轟炸南聯盟那種鋪天蓋地的大規模轟炸,這種戰鬥不至於上升到核戰程度,也沒有讓戰爭外溢出去,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俄羅斯依然對外稱這是打烏克蘭納粹勢力,是俄烏之間的事。但俄羅斯這種慢戰術,被消耗的反而是西方和烏克蘭。俄軍戰術素養很高,一點點往前打。只要敵軍反抗就地消滅,不管來的是美國僱傭兵,還是烏克蘭游擊隊。這樣的打法,烏克蘭能有多少人往裡墊?恐怕沒人願意給澤連斯基賣命。

俄羅斯的戰術,美國和北

約即使有多少武器也都要被消耗在烏克蘭,更不要說那些僱傭兵了。現在看,全世界最好的僱傭兵集團是俄羅斯華格納集團,與俄軍配合的很默契,而且華格納老闆還經常出現在前線指揮作用。美西方國家的僱傭兵根本不是俄軍和華格納集團的對手,這讓美西方國家很上火。

但同時我們也看出,前段時間,在美西方不斷武裝烏克蘭進行冒險動作時,俄軍並沒有任何反應,也有過失敗。但不得不服俄軍的韌性很強,無論什麼樣的強敵,他們只是悶頭去打,也不怕失敗和犧牲。

現在來看,普京的戰術很巧妙,這樣慢節奏的打,不給美西方用核的機會。美西方嘴炮放了很長時間,俄羅斯沒多少反應。美國甚至拿核彈威脅,到黑海、波羅的海挑釁,俄羅斯也不管,把精力主要用在俄烏戰場上。

如今美軍的彈藥供應估計出問題了,美國兵工廠生產還需要等一段時間,總不能拿戰備彈藥援助烏克蘭吧。

由此可見,普京的戰術起到了反噬作用,俄烏戰爭接下來如何打,沒人知道。但西方武器裝備目前供應速度慢了,即使供上來也被俄軍消耗掉。如今美西方低調,也看出他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就連北約秘書長都說俄軍戰鬥力很強,並不是他們想像那般。

對於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的戰術,也給我們一個啟示。戰爭如果要達成一定效果,需要突然性,但更需要的是韌性。俄羅斯在戰爭初期,也想一舉占領基輔,把澤連斯基趕下台,迅速結束戰爭。但俄軍突然性沒達成,只得鞏固烏東地區,靠消耗戰,不斷消耗西方,最終讓烏克蘭失敗。

有人說,中國未來戰爭中能否採取這種方式呢?

俄軍戰術方式是總體戰略下實施的,也是經歷過失敗後才找到一條正確的方式。戰爭突然性、不確定性,沒人說得清,每場戰爭都不一樣,歷史上沒有一模一樣的戰爭。

戰場環境不一樣,也決定了戰爭方式不同。未來我們戰爭方式無非兩戰,一是統一作戰,這是海戰,與陸戰又不一樣。如果用這種長期消耗戰術,我們後續需要充足的後勤供應。俄軍為何突襲基輔不成後,又返回到烏東地區採取常規戰術打呢?就是因為後勤供應不上,而烏東地區背靠俄羅斯,會有源源不斷後勤供應,只要占領一地,後勤供應通道就開闢到哪裡。

海戰既需要後勤供應,也需要後續兵力,還需要快速結束戰爭。只要登島後,有後續部隊部隊跟上,即使一時難以完成任完,也打不了多久。

邊境衝突作戰,可以借鑑俄羅斯打法,進行反覆拉鋸式戰爭來消耗對方,也同樣需要後勤供應。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cc93a082250c1e4d8e5fbf6e35661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