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孫小寧投江、國慶臥軌,貧苦人們連死都要算計

2023-12-21     古今記實1

原標題:《人世間》,孫小寧投江、國慶臥軌,貧苦人們連死都要算計

都說《人世間》講述的是工人階級的一面,而在我看來當時的工人階級困境,沒有比農村階級好到哪裡去。吃的東西不豐盛,肉都是稀罕物。住的地方破爛不堪,房子一年不修繕就要倒塌。

所以,我只能把住在光子片的工人階級劃分為貧苦人們。他們大多數沒有考上大學,技能有限,國企改革之後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生活在城市裡,卻連路燈都享受不到。這樣的人,現在依舊存在,他們靠著微薄的收入活著,去舊物市場淘生活用品。

生,對於他們來說是何種艱難。

死,對他們來說同樣不是解脫。

孫小寧投江、國慶臥軌,這樣血淋淋的死法,觸發了貧苦人們最可憐的悲哀。

孫小寧投江

獨自去深圳打工的孫小寧,之前還掙了一些錢,每到過年的時候,能夠給父母一千塊錢,給哥哥趕超一千塊錢,還給周秉昆家送過一千塊錢。

看見孫小寧能夠拿這麼多錢回家,趕超也不再擔心這個妹妹,自己獨自在南方是否能夠吃飽穿暖。

電視劇中小寧是在深圳失蹤的,她給哥哥來了一封信,說明了自己的窘況。原來,孫小寧經不住誘惑,找了一個有夫之婦,後來被人家老婆攆了出去,居無定所。

「哥哥不必為我感到悲傷,更不必為了的人生帶來遺憾。因為我用自己掙來的錢,改善了爸爸媽媽和哥哥一家的生活。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的確,托妹妹的福,趕超家的生活有了好轉,要知道當年那一千塊錢幾乎等一個人的半年的工資,甚至一年的。

電視劇已經很美化孫小寧這個角色,而原著中的孫小寧是投江而死

,她投江的原因讓人看了從內心感到悲涼。

原著中的孫小寧在老家投江的,在遺書中,她表示了自己已經是一名愛滋病患者,遺書中她寫的很詳細,她是哪一年患病的,她這幾年是怎樣享受物質的。

最後她強調了兩點。

第一,她沒結過婚,

無夫無

兒女,死亦無牽掛。

第二,沒給父母和哥哥留點錢,但也沒有留下任何債務。

她臨死的時候,還在考慮,自己是否能夠給哥哥留下什麼拖累,當想到這兩點,確認自己的死後不會讓哥哥一家更困難,她很欣慰。

至於她為何要投江,因為她覺得這種死不見屍的死法,可以為親人省一筆安葬費。

現在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說,「活著浪費糧食,死了浪費土地。」對於那時候的人來說,活著就需要口糧,而死了就需要墓穴。如果在農村還好,找一塊大地安放,可是在城市中,就必須需要政府批准的墓地。

孫小寧的死法,悄無聲息,一來不會讓太多人知道,免得父母和哥哥覺得屈辱。。二來不需要任何安葬和儀式,可以給本不富裕的家庭剩下一筆錢。

國慶臥軌

自從父母凍死在煤爐堆里之後,國慶的性情就變了。他覺得老父親這種死法,是在暗示他的不孝。所以,他總是帶著怨氣地活著,看見從北京回來的呂川,面對如今的飛黃騰達好友,他嫉妒、他不滿。

國慶的媳婦吳倩也不是一個省事的茬。當初他們住著周秉昆的房子,不交錢不說,更不願意騰出來,網友都稱吳倩是一個白眼狼。有一個脾氣時刻暴躁的媳婦,國慶的日子總是在拌嘴和生氣中度過。

自從老父親死後,國慶就有了心病,身體大不如以前。沒多久他就查出了尿毒症,只有透析才可以延緩他的病情。

一個星期三次透析,每個月掙的錢都不夠,對於換腎這樣更好的治療,他更是想都不想。

國慶走投無路了,絕對的走投無路了,只有選擇去死。

他死了,病痛即使再折磨他也無濟於事。他死了,就不需要這個家拿錢來給他治病。他死了,不用治病的錢可以供生的人好過一點。

因為貧苦,他只有用死,來為這個家做最後的貢獻。

既然是死,為何要選擇臥軌這種不留全屍的死法?

這種死法是國慶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因為鐵路系統是大戶,這樣死法,他們會出於人道,承擔喪葬費。

對於鐵路系統來說,一筆喪葬費根本不算什麼,但對於在社會底層苦苦生存的國慶一家來說,或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國慶在臨死之前,想的不是如何對於生的期盼,而是怎樣做才能夠在經濟上減少親人的開銷。

貧苦人們連死都不安穩

孫小寧的投江,國慶的臥軌自殺,都在暗示著那個年代貧苦人們,對於生和死的看法。

生,對於他們來說是何種艱難。

死,對他們來說同樣不是解脫。

作為一個東北的農村孩子,我太理解他們死前的念頭。因為在這片土地上,貧苦的人們看重的無非就是家裡的鍋碗瓢盆,那些看似不值錢的傢伙,卻是一家人吃飯的飯碗。在飯桌上的高粱米和苞米茬子,能夠在嚴寒的冬日護住人們的心口。

所以,他們即使在死之前,也要考慮一下,自己的死亡是否會奪走一家人的口糧,不能給家裡人添負擔,才是最好的死法。

東北女作家蕭紅,在她的名篇《生死場》中曾這樣寫道,

「死人死了!活人計算著怎樣活下去。冬天女人們預備夏季的衣裳,男人們計慮著怎樣開始明年的耕種。」

活著的人沒有時間對死者表示太多的哀悼,因為溫飽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他們也只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偶然想起那死去的親人,然後提醒自己要好好活著,否則就對不起親人臨死前的期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bdfd6d17d2add1f09e2b0592e60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