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260億,距離年初定下的目標還有多遠?

2023-06-30     電影情報處

原標題:半年260億,距離年初定下的目標還有多遠?

作者 / 無念

6月結束,全年大盤來到了260億以上,距離我們此前定下的500億的年度目標,已經差不多實現了一半。

市場真的是千變萬化。明明上個月,大盤表現的不太理想還讓人對於今年「保5爭6」的預期變得不那麼樂觀。結果暑期檔一來,雖然進口片表現不佳,但一部《消失的她》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直接從此前大家預測的不足10億,直接奔著30億的目標去了。這不僅帶熱了市場,同時也帶動了大盤。有了《消失的她》的帶動,暑期檔今年重回100億,希望很大。

雖然,今年電影市場重回正軌,但是平心而論,半年260億的成績,算不上是多好,甚至還比不上疫情時期的2021年。那一年的整個上半年,大盤收穫了275億,但是下半年表現不佳,也讓全年票房停留在470多億,尚未突破500億大關。那麼今年呢?這個500億大盤的目標,能實現嗎?

半年260億,

差距輸在冷檔期上

今年上半年,260億的表現,究竟是什麼級別?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來進行一個比較。

情報君列舉了疫情前的2019年,也是目前內地全年大盤最高的年份;以及疫情期間的2021年,也是疫情三年期間影院開放相對完整的自然年份。分別從月份、檔期、單片表現等幾個方面來看。

先看數據:2019年上半年,票房313.29億;2021年同期,票房275.68億;2023年同期,截至下午14點,票房261億+。所有數據均來自貓眼專業版。

首先,從月份上來看。橫向比較的話,能夠看到很明顯的差距。

2019年和2021年,1月和2月累計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因為畢竟有春節檔的參與,當月大盤破百億不是什麼難事。甚至,哪怕2021年因為有疫情,但是由於2020年春節檔的缺失,導致2021年春節檔反而創下了更高的歷史,「報復性觀影」在當年春節取得了最大程度的效益,兩部影片雙雙破40億,極大地抬升了大盤體量。

而今年春節所在的1月,大盤勉強達百億。2月票房下滑明顯。當然了,票房數據的差異跟春節假期所在的具體日期也有很大的關係。比如,2019年春節檔是2.4-2.10;2021年春節檔是2.11-2.17.一個在2月上旬,一個在2月中旬,這樣都能助力2月大盤的攀升。但是像今年,春節檔是1.21-1.27,位於1月下旬。檔期的後置並不利於整個1月的月度大盤抬升,同時對於2月的助力也是有限的。

前兩個月過去後,3、4月的差距變得更明顯了。在疫情之前,傳統的3、4月冷檔期,累計還能有80億+的產出,比如2019年,3、4月各有一部10億+的進口片,3月是《驚奇隊長》10.21億,4月則是《復仇者聯盟4》26.14億。但是到了2021年,兩個月的大盤累計縮水了將近40個億。不僅沒有一部10億+產出,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響,進口片也疲態盡顯。

到了今年,差距更明顯了。整個3月,票房產出不足20億,冷檔期效應更加明顯,大盤的冷熱不均現象進一步加劇。4月的票房雖然超過了2021年同期,但是相比2019年同期依然落後了太多。而這樣的「貧富分化」,顯然並不僅僅出現在上半年的3、4月

5月,因為有五一檔的參與,差距不至於特別顯著。但是2021年由於五一檔票房創下新高,也帶動了當月的大盤上漲。6月,進入暑期檔,去年的6月表現不佳,好在今年6月大盤又穩步上漲了,這跟今年端午檔的不錯表現,以及《消失的她》的意外大爆,也離不開關係。

所以,如果我們把每兩個月打包看成是一個小區間的話,能夠明顯看出:今年的市場表現,3、4月的冷檔期月份,相比以前同期,是下滑的最厲害的。而春節檔所在的1、2月,跟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反倒沒有少太多。這也充分說明了,春節檔的體量確實足夠大,但是大檔期之外的月份,觀眾們確實是越來越少走進影院了

從檔期的角度看,跟從月份的角度看,情況是類似的。因為檔期的排布也是跟著月份走的。

今年春節檔歷史第二的好成績,讓人們恢復了不少信心。五一檔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基本上也形成了15億+的穩定體量。其他的中小檔期,情人節檔期受春節影響比較大;清明節檔期因為今年只有一天,所以比較吃虧,但是按照往年三天小長假的基本配置,產出6-8億不太難。至於暑期檔,6月剛開始,市場還沒完全熱起來,這時候端午檔的存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今年端午檔9億+的表現,基本已經達到了最高時候的2018年水平。只有端午檔表現好了,才有可能實現向7月大熱暑期檔的平穩過渡。

最後,我們也從單片表現來看一下這三年之間的區別。

我們都知道,大盤的抬升是靠著大片來推動的。所以,當我們只看10億+的影片數量的話,可以發現,今年的表現是最差的

2019年,10億+共有6部,其中春節檔3部(一部45億+,一部20億+,一部15億+)剩下三部分布在比較冷的1月初,以及3、4月。最重要的是,後面這三部,都是進口片。另外還有兩部9億+,距離10億大關也僅一步之遙,對於大盤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到了2021年,10億+的片子數量來到了7部,其中春節檔3部(一部50億+,一部45億+,還有一部10億+),跨年檔一部,五一檔一部,進口片只剩2兩部。9億+選手消失,只剩下7、8億+的了。

形勢已經發生了改變:首先,10億+基本成為了進口片在內地市場的天花板水平,《復聯4》的那種情況基本不存在了;其次,五一檔也開始產出10億+的選手,但是春節檔選手的貧富差距也進一步拉大,基本只有兩部能跑到最後,除了這兩部,基本還能有一部摸著10億的門檻。最後,冷檔期產出爆款越來越難了,2019年還能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樣近10億的年度黑馬,今年能有8億+的《鈴芽之旅》就已經讓人燒高香了。

所以,看到今年,10億+的片子只剩下5部。春節檔3部(兩部40億+,一部10億+),當然還有兩部《無名》和《深海》的9億+,勉強倒也能算是踮踮腳摸著了10億的門檻。此外,只剩下一個五一檔的《人生路不熟》,還有暑期檔(端午檔)的《消失的她》。至於《速度與激情10》,到現在還沒破10億,《長空之王》表現也只能算是一般。頭部影片數量少了,大盤自然也就上升的慢了。

因此,綜合來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受到3、4月冷檔期大盤的下滑,以及進口片在內地的失勢等影響,今年上半年的大盤增速不及前兩年,距離疫情前的狀態,也還有不小的距離。這一點,在未來恐怕是一個需要引起重視的問題。

全年500億有希望,

但是還要加把勁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接下來還有6個月的時間,我們也不妨簡單看一下,能夠在年底實現今年的目標嗎?

如果還是以500億作為今年的大盤目標的話,那麼距離這個目標實現,還有近240億的差距。但是我們都知道,現如今,進口片在內地基本已經無法有更大的吸引力,今年接下來也缺乏體量較大的進口片種子選手,即便是像《海王2》這樣的,恐怕也很難像上一部那樣有特別大的起色了。

2019年,國產片與進口片的票房占比是62%比38%;到了2021年,進口片占比下滑,只有21%。而今年,由於進口片引進的鬆動,截至目前,進口片占比為25.4%。但考慮到整個下半年,能夠拿得出手的進口片數量也相對比較少,所以我們暫時預估,全年的進口片占比應該還是很難達到19年的水平。所以,空出來的這些百分比,恐怕只有從國產片上去彌補了

目前,暑期檔過去的一個月,票房已經超過40億了,如果按照百億暑期檔的目標來看,還剩60億。目前待映的片子裡,《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巨齒鯊2》等都是板上釘釘10億+甚至20億+的大片,《熱烈》《掃毒3》也都有差不多10億左右的底盤,還有像是《八角籠中》這樣5億+的選手,以及《碟中諜7》這樣的口碑熱門續集。別忘了,《消失的她》現在才15億,還有差不多15億的票房餘量待收割(目前的票房預期有33億)。

所以,這麼算下來,今年暑期檔不管怎麼樣,100億是閉著眼沖的,120億難度也不大。但是能不能達到150億的高水平,還是存在一定變數的。

如果,按照最理想狀態下,今年暑期檔真的達到了150億的話,扣除6月份已經拿到的40億,7、8月還要取得110億。也就是說,下半年總共240億的缺口,9-12月這四個月還有130億要努力。這其中,按照往年趨勢,國慶檔還能分走差不多40多個億,但是因為今年沒有中秋檔了,中秋假期跟國慶連在一起放八天,所以我們再預測多一點,就算45億,那麼還有85億分給9、11、12三個完整月以及10月下旬。如果是在市場形勢好的2018-2019年,這個目標不難實現,但是疫情後的今年,恐怕是需要努努力才行。

這還只是暑期檔取得150億好成績的情況下。如果保守一點,暑期檔只拿到了120億的話,那麼還有30億要分給今年後四個月去完成。這樣的話難度就更大了。而且下半年也還是存在冷檔期的,如果暑期檔過去後,回歸到日常的周末檔的話,市場是不是又會恢復到不溫不火的狀態,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總而言之,就目前的預測來看,積極一點期待,今年500億的目標還是有很大可能的。尤其是在暑期檔的熱度帶動下,且日常的片源供給充足的情況下,這個目標努努力還是有希望的。但同時,我們依然需要清楚地意識到,目前市場上湧現出的待解決的一系列問題,依然值得業內的大家警惕。尤其是在解決日常周末檔時,觀眾觀影興趣不高、且缺乏優質內容供給的問題上,市場還需要更強的刺激才行。

上半年已經結束了,希望下半年的市場能夠一路紅火,越來越多的新片大片多多定檔落位。也希望今年的大盤能夠取得一個令所有人滿意的成績,讓電影市場的復甦真正到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b3fdca57c34b052d9ea9d3b661e0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