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航軟體上搜索「青春你好」,頁面上會跳出這家公司的精確位置,但對一個路痴來說,置身於一片喧鬧之中時,導航似乎也失去了應有的效用。
我決定向路邊的保安求助:「請問6號樓079單元怎麼走?」
「青春你好,順著這條路走,一直看左邊就能看到。」
我有些詫異,明明問的是樓牌號,他竟能直接對應到「青春你好」,便多問了一句「你看過它拍的電視劇嗎?」
他不好意思地撓頭:「我知道有個講娛樂圈事兒的,叫《怪你過分美麗》。」
一個公司,便以這樣的方式,以作品之名,被「路人」記住。
在他的指引下,我順利到達,與著名編劇、製片人、青春你好的創始人梁振華先生進行了一番長談。那天是10月8日,正是青春你好成立八周年的日子。
八年光陰,對一個人和一家公司都不算短,然而,時間最是大浪淘沙。粗製濫造的快消品只會朝生暮死,精心雕琢璞玉勝過一切,只有真正心血淬鍊的作品才能歷久彌新,鍛造者才能在泥沙俱下的影視江湖中贏得一席之地。
八年跋涉,青春你好遇見了越來越多志同道合之人。建章立制,青春你好探索出一套與市場共舞的操作要訣。從2015年第一部出品的電視劇《冰與火的青春》開始,到近幾年或獨立出品、或參與創製的《熱血同行》《澳門人家》《怪你過分美麗》《理想照耀中國》《風吹半夏》《心想事成》和《雲襄傳》,再到書寫中國援外醫療隊故事的跨國界現實主義大劇《歡迎來到麥樂村》,青春你好一路打拚,成長為行業中真正的「既要又要」者(既要文藝,又要商業)。
儘管在網絡上,「既要又要」有調侃之意,但對於成熟的創作者來說,它仍是一種至高追求。
總有一些常識顛撲不破,總有一些經驗歷久彌新。青春你好在八年求索中,既融入了創始人梁振華湖南人特有的「霸蠻」性格,也領悟出了以創作主義為核心的品質化方法論。
在其八周年之際,我們梳理和總結了青春你好的發展歷程和其獨到的劇集創製方法論,無論是對處於新的生長周期中的青春你好,還是對在困境中奮力進取的影視行業,都具有啟示意義。
回首八年,無畏求索
以觀察者的角度復盤青春你好的發展歷程,會發現極易總結,大致可分成兩個階段:
從2015年成立到2020年初,是初創時期的艱難求索階段,青春你好主投主控的《冰與火的青春》《思美人》和參與創製的一系列作品,有的收穫了市場上的成功,有的一度遭受輿論質疑,公司看似順風順水,實則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黑天鵝讓整個行業備受打擊,而青春你好卻迸發出逆勢而上的活力。《熱血同行》《三生三世枕上書》《怪你過分美麗》在半年之內接踵播出,在漫改熱血傳奇、IP仙戀幻想、原創都市行業三大類型劇賽道成就了熱度與口碑,再加上之前熱播的現實題材大劇《澳門人家》,就像一個潛行許久的劍客突然亮劍,無論是主投主控還是參與創製的作品,青春你好都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品控能力,就如同一條在叢山之間蜿蜒曲折而終於流到了開闊平原的江流,進入了「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新航道。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青春你好主投主控的新武俠劇集《雲襄傳》,憑藉匠心獨運的情節編織、人物塑造和獨樹一幟的江湖國風美學,成為近年來武俠劇領域令人矚目的創新之作;都市話題劇《心想事成》,在中國視聽大數據收視統計中連續登頂,迄今位列2023年度全國電視劇排名第9;以獨特的結構和破題方式被稱道的《理想照耀中國》在一眾主題創作中成功突圍,更成為了許多院校影視課堂的藝術範例;其參與創製的創業劇《風吹半夏》播出後成為了一種社交語言,為人津津樂道……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談及這番不易蛻變,梁振華下意識地長舒一口氣。
在此之前,業界一直認為梁振華是在主流文化、大眾文化和經院文化之間遊走無礙的通才,左手寫論文專著,右手寫影視劇本,身為北師大的文學教授,其創作的影視劇持續熱播,創立的影視公司步伐穩健,帶領的團隊穩定和諧。很少有人知道,他和青春你好在創業前幾年經歷過一段不無艱苦的掙扎。
著名編劇、製片人、青春你好創始人梁振華
「有人問過我,你是編劇出身,為什麼在《怪你過分美麗》劇本里居然隻字不提編劇呢?後來我想明白了,我和編劇搭檔在觀察、反思和書寫彼時的影視行業時,發現編劇幾乎連上桌的權利都沒有,連『挨打』的權利都沒有。因為當時的創作生態不以創作為中心,而是營銷本位、話題本位、流量本位。這是一種下意識。」
梁振華是一個善於反思的創作者,這無疑與他的學術背景有關,學院的訓練培養了他客觀的思考慣性,使他經常以旁觀者的視角去冷靜看待青春你好走過的足跡和以往的作品。
他坦承,公司的前期作品曾有過品控上的失誤,也不諱言一些項目在人力資源搭配和決策上走過的彎路和妥協,「這種妥協根本上源於自己和公司團隊操盤項目經驗上的不夠成熟,但如果沒有那些探索和試錯,沒有對成敗經驗冷靜的復盤,沒有方法論的總結,青春你好就不可能廓清迷霧往前走。」
身為湖南人,梁振華擁有著湖湘文化所賦予的獨特的「霸蠻」個性。在梁振華看來,作為一個創作者,必須「霸蠻」、必須和自己死磕,一味跟隨潮流,一味追逐所謂的時代審美和觀眾趣味,是不會有出路的。
手藝人要跟著手藝走,跟著創新的意識走,跟著內心走,把作品變成一種信念甚至信仰——這是創作者的一個底線邏輯,也是這個文化創意行業最大的價值。
「時代的審美潮流需要我們去參與塑造,而不是每一個創作者都被時代潮流淹沒和塑形。」
堅持「霸蠻」,絕不將就
堅守創作主義,追求精良品質,引導市場風尚,融匯文化情懷。
這24個字,是青春你好上下皆知的做劇理念。乍一看,外界很容易只將其視為一句正確的口號。梁振華作為北師大的教授,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文學研究的學者,寫出這樣的句子應當信手拈來。但事實上,這24字理念的形成頗有淵源。
在《熱血同行》《怪你過分美麗》等作品踐行了品質化路線之後,梁振華才總結出的這24個字,並以此為中心,構建青春你好的企業文化。
「創作主義和文化情懷不是口號,而是情節,是台詞,是細節,是意境,是瀰漫在整個作品中的審美情趣,是每個人都能感知到的。理論的宣講和實踐的總結是兩個維度的東西,任何時候寫出這樣的口號都不難,但只有創作出拿得出手的作品,才能稍微有點底氣;這時候它就不再是一種空泛的宣講,而是一種經驗,也是我們的方向。青春你好這麼走過來了,也將這樣一直走下去。」
《熱血同行》《怪你過分美麗》《心想事成》《雲襄傳》《無負今日》《歡迎來到麥樂村》,青春你好在主控的數部作品中貫徹了品質方法論,逐漸在文藝和商業的中間地帶生長出一股具有濃厚辨識度的創作氣質。
《熱血同行》在誇張的漫改故事中,融入了真實的時代大變局,寫下了人物命運和國運關聯的歷史寓言;《怪你過分美麗》里有對娛樂圈前所未有的切入和筆端含痛的反思,被譽為真實反映娛樂圈浮華時代的「文獻」和「信史」;
《無負今日》是為了紀念北京師範大學建校 120 周年所創作的純公益電影,影片創造性地融合了故事體、紀錄片體、報告體,創造性地表現了百廿師大人格化的歷史,傳遞了主創們純粹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情懷。
《雲襄傳》中的留白美學、意境塑造、現實主義手法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為古裝武俠題材劇的創作提供了全方位的參照;《心想事成》所呈現出來的「新倫理」「新影像」和「新京味」是都市題材的一次全新嘗試。
還有待播的《歡迎來到麥樂村》,青春你好致力於對援外醫療這一歷史偉績的形象剖析和深度呈現,主創在消除跨國題材與國內觀眾隔閡感、創新人設和敘事邏輯上下足了功夫,力求達成主流敘事和市場趣味之間的統一。
梁振華說,「今天人人都在說『創新』,但我還是要堅持說這兩個字。」從這個角度看,青春你好的八年歷程中還有另外一種創作氣質噴薄而出,那就是:不跟風,不盲從。
身處內容創意行業,一家公司如果習慣性地跟風,必會隨波逐流,自然不會有「復得返自然」的欣喜。
對一部作品,創作者如果被「套路」束縛,創作就會成為一個習慣性的操作,就會出現審美情趣的內卷和崩塌,創作的生命力也會因此停滯。
青春你好近年來的一系列作品,沒有顯現出任何慣性和惰力,幾乎不存在題材和類型的撞車,可謂每走一步,都在即時地構建著新思路、新選擇。
這種氣質,使他們提前規避了「品質方法論」成功後的後遺症,即讓創作者能在獲得掌聲之後迅速在名譽上「脫敏、消炎」,平平穩穩地找回自我,繼續低頭投入到下一部作品的實踐中。
或許正因如此,在青春你好的醒目位置,鐫刻著這樣的座右銘:行勝於言,勤勉擔當,敢夢敢為,無負今日。
志同道合,同行共贏
青春你好成立八年,但以梁振華為核心的編劇團隊已經磨合了十年以上,在以快節奏著稱的文娛行業,實屬難得。
「胡雅婷、秦文、姜大喬、初征、李花、翁良平、李正虎……編劇團隊里的每個人,都對彼此的思維方式、審美偏好、創造方法,有充分的認知。我們一起走過了十年,在這個時代能有這樣一群人彼此砥礪,彼此溫暖,是一件幸事。」
梁振華非常感慨,當他創業前單純作為一個編劇時,受到了這個行業太多的規訓,這使他在帶領團隊時會格外注意與編劇的交流方式,在日漸嚴苛的行業時景下,保護他們的創作激情。
事實上,如果沒有一群志同道合,尤其在審美趣味上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匹配的主創,品質化方法論便無從談起。除了編劇團隊,青春你好還形成了以劉一志、闞犇犇、趙小鷗、趙小溪、馬藝恆為代表的導演團隊和一支成熟高效的製片團隊,他們並沒有因為身處在一個以編劇為主導的公司便喪失話語權和審美判斷。
《熱血同行》《心想事成》的導演劉一志形容雙方是「志同道又合」,他也曾有過「要不要跟隨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群體隨波逐流」的困惑,好在遇到了藝術理念合拍的青春你好。他說,「青春你好的創作本位,不僅僅體現在編劇,也包括導演,它需要導演的想法和激情,鼓勵並要求導演在拍攝手法上做出突破,由此形成了一個主創之間不斷碰撞、彼此疊加的創作氛圍。」
《雲襄傳》導演游達志則把自己定位為「一把刀」,公司產出的優質劇本猶如武功秘籍,總攬全局的製作人和藝術總監(梁振華)則是持刀人,只有多方合力,寶刀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力量。
剛和青春你好完成《歡迎來到麥樂村》拍攝的金曄則曝出「猛料」,說自己經常和梁振華為了某個鏡頭、某句台詞甚至某個場景而「打」起來,雙方互有勝敗,每次都是反覆推敲、優中選優,最終制定出最合理、最準確的拍攝方案。這種只關乎創作而無關其他的爭辯,是他最珍視的體驗。
某種程度而言,雖然在創作上要求主創人員視野放開,不在題材上設限,但在內部的溝通和心態上,梁振華和青春你好反而強調的是:心態純一些,視野窄一些,關注的東西少一些,把所有額外的包袱都扔掉,只言創作。
堅守本心,再啟新章
2016年,梁振華研究當代影視敘事藝術在網際網路文化的浸染的美學表征時,寫下了「輕逸」「迅捷」「交互」「快感」「空心」「戲仿」「童年」等關鍵詞,如今讀來,依舊有很強的當下性。
彼時,梁振華是以一個學者的身份對影視行業創作現狀進行的一種不含褒貶的觀察,不曾想,這些年來,他和他所率領的青春你好與這些關鍵詞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對話與鬥爭,且頗有成效。
另一個顯著的事實是,隨著青春你好在業界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擴大,他們開始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參與新主流劇集的出品創作,這意味著創新的難度還在不斷上升。
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和《問蒼茫》是青春你好即將推出的兩部重磅作品。
《歡迎來到麥樂村》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項目、國家衛健委指導項目、「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由鄭曉龍擔任藝術總監,梁振華任總編劇、總製片人,金曄執導,胡雅婷、張顯編劇,靳東、祖峰、張雨綺、劉冠麟領銜主演,劉敏濤、丁勇岱特別主演,講述了以馬嘉(靳東 飾)、江大喬(祖峰 飾)、武梅(張雨綺 飾)為代表的醫者奔赴非洲進行醫療援助的故事。書寫的是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六十年間薪火相傳、砥礪前行的發展史,在正值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坦尚尼亞建交60周年之際推出,意義重大。
同時,本劇也是中國電視劇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大規模赴外合作拍攝項目,受到了坦尚尼亞政府的重點關注和大力支持,其劇組在拍攝期間分別受到了坦尚尼亞總統哈桑和坦尚尼亞桑給巴爾總統姆維尼的接見,哈桑總統授予劇組「促進中坦友誼特別貢獻獎」,授予主演靳東「旅遊文化推廣大使」榮譽身份。
創作這部劇時,青春你好的創作團隊放棄了套路化的技巧,將自己逼到了一條最難的道路上,即簡簡單單寫一群人兩年的援非經歷,返璞歸真,不在結構上玩任何花活,只在扎紮實實的人物、情節、細節上用心用功。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誰?為什麼要去?去了之後適不適應?如何適應?適應之後,如何完成職業上的責任賦予?
在梁振華看來,完成拍攝只是一項最基本的指標,如何做到既有意思還有意義,才是主創的最終目標。
《問蒼茫》講述的是青年毛澤東的故事,梁振華與黨史大家陳晉聯袂擔任總編劇,王偉執導,王仁君、嘉澤、寧理、白客等主演。故事發生在1921-1927年的華夏大地,從中共一大歸來的毛澤東投身工運、農運、國共合作、農村調查,探索中國革命道路。
梁振華表示,《問蒼茫》將在影像上正面展現觀眾對這六年感興趣但未解的革命謎題,並真實還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低潮時期如何重拾信心,被歷史和人民所選擇,最終成長為中國執政黨的歷程。
除此之外,這部劇還將展現大量的歷史名場面,比如毛澤東和陳獨秀的歷史交接,李大釗和孫中山的見面,甚至是毛澤東和蔣介石的見面,帶領觀眾一同前往歷史的縱深處,尋找隱藏在歷史夾縫中的可能性。
據了解,這兩部作品均已殺青,將在合適的時機與觀眾見面。青春你好正在開發的作品裡,題材依然豐富多元,包括傳統文化當代傳承、武俠與江湖奇謀、女性命運、社會懸疑等,其中包藏的創新精神也同樣呼之欲出。
百年之前,李大釗提筆寫下了「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也正是青春你好中「青春」一詞的內涵,而已經8歲的青春你好,正一步一前、如履薄冰,走向下一站青春風景。
正如梁振華所說,「青春你好,永遠期待下一次新的出發。」
附:青春你好主投主控及主創作品
【文/許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