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配備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已被蘋果無情淘汰

2022-07-13     愛范兒

原標題:初代配備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已被蘋果無情淘汰

蘋果產品往往有著很長的生命周期。

2015 年一代神機的 iPhone 6s 甚至可以支持到 iOS 15,陪著許多用戶走過「七年之癢」。

也一直到今秋的 iOS 16 才將 iPhone 6s 這代劃入了不支持的型號之列。

三星 Galaxy S6 edge

這對於一款智慧型手機來說,7 年時間可謂物是人非。同期的三星 Galaxy S6、小米 Note 等旗艦如今早已銷聲匿跡。

智慧型手機的更迭速度相當之快,與之對應的換機頻率也會高出不少。

因此,當一款手機有著長達 6~7 年的系統更新與硬體維修時,就會顯得十分地特殊。

但倘若把智慧型手機更換為筆記本電腦時,僅有幾年的維護周期可能就沒有那麼令人舒適了。

「復古過時產品」

在蘋果官網中,有一份名單會不定期的更新。它並非是在售新品受歡迎程度的排名,而是「復古過時」的產品集合。

在這份名單中,囊括了 iPhone、iPad、Mac 等蘋果已經停售的產品。

且發布年限多是 5~7 年的產品,將不再享受蘋果官方或者第三方授權維修商的維修服務。

失去官方支持,就需要尋找個人維修機構

當然,後續的軟體更新也一併停止支持,除非出現重大軟體漏洞而發布緊急更新。

倘若直白一點的話,其實就是官方給這些產品打上了「淘汰」的標籤。

MacBook 12

早些時候,這份名單之中新增了 2016 年的 MacBook Pro 系列,以及 2015 年的 MacBook Air、2016 年的 MacBook、9.7 英寸 iPad Pro 和 2015 年的 iMac。

其中,2016 年的 MacBook Pro 系列採用了全新的設計理念,像是 Touch Bar、蝶式鍵盤等,也是彼時極致輕薄的代表。

Touch Bar 更像是一個趣味功能

這種輕薄的設計風格被蘋果一直沿用至今,甚至今年的 M2 MacBook Pro 仍然用了如此的風格。

現在蘋果將首款 Touch Bar MacBook Pro 列進「復古」的名單,也暗示著曾經輕薄的設計已經過時,M 晶片的 Mac 已是主流設計。

兩邊倒的評論

其實這份名單的擴充,是一件很正常的更迭。只是現如今很多 MacBook Pro 2016 在性能上足以完成很多工作,甚至仍舊還能夠承擔一段時間。

在蘋果更新名單後,本以為會是如常一般平靜,在許多論壇的評論區卻激烈的對峙了起來。

「不留一滴眼淚。」

記得在 iPhone 6s 系列進入這份名單時,有一股子功成名就的意味,而 MacBook Pro 2016 卻截然不同,背負了一堆的爭議。

MacBook Pro 在 2016 年改進設計之後,為了輕薄,開始大幅度縮減機內空間。

由此帶來了幾個問題,一是電池容量縮減為 50Wh,二是蝶式鍵盤的引入,三是散熱系統的削減,四是螢幕排線預留不夠。

MacBook Pro 的新與舊

無獨有偶,MacBook Pro 2016 搭載的是 Intel 六代酷睿處理器,也大概是從彼時開始 Intel 低壓處理器變得不再高效。

上述的四點問題使得曾經十分耐用的 MacBook Pro 變得續航不佳、鍵盤連擊、積熱問題以及「舞檯燈光」的硬傷。

單熱管散熱設計

為此,蘋果也開啟了許多輪的維修計劃,換螢幕蓋板、換鍵盤,倘若運氣好的話,除了底蓋和主板,其餘全部換新。

但自身的散熱不佳一直伴隨到 M 晶片出現之前的所有 MacBook Pro。這些缺陷致使擁有「新設計」的 MacBook Pro「毀譽參半」。

更別說,它還配備了一塊徒增功耗的 Touch Bar,為此並沒有設計獨立 ESC 和實體功能按鍵,雖然帶個 Pro 後綴,很多功能卻不那麼 Pro。

回歸實用的 MacBook Pro 2021

而上述的所有問題,都被 MacBook Pro 14(2021)撥亂反正,重塑為生產力而生的 Pro 系列。

把初代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列進過時產品名單,算是蘋果徹底向過去的「妥協」告別。

「實在是太快了。」

蘋果給 Mac 設計的使用年限大概是 5 年,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 5 年時間已然足夠的長,但對於個人 PC 來說,5 年的時間並不長。

很多用戶的 MacBook Pro 2016 甚至更舊的型號依舊在服役,拋開重生產力(如視頻、修圖、創意工作)外,Mac 的性能足以滿足。

更別說,之前 MacBook Pro 在內存和存儲速度上相對於同類產品有著天然的優勢。

另外,MacBook Pro 2016 全面轉向雷靂 3 接口之後,也帶來了對 eGPU(顯卡塢)的支持,二者結合之後,會給 MacBook Pro 帶來質的提升,尤其是面對一些需要 GPU 加速的生產力場景。

縱使原本舊 MacBook Pro 在硬體上有許多缺陷,但對於原本就有著更長換機周期的 PC 而言,採用與智慧型手機想接近的「淘汰」年限,有點「一刀切」的意味。

系統停止維護,強制「過時」

其實在 WWDC 上發布的 macOS Ventura 不支持 2016 年的 MacBook Pro 後,它很快被列為過時產品就已成定局。

硬體可行,系統軟體停止維護,也是不少蘋果淘汰產品的常規做法。

在 M 晶片出現之後,macOS 新版本總會偏向於蘋果晶片的「生態構建」。

但 MacBook Pro 2016 在 macOS Monterey 上就已支持通用控制等跨平台功能,加上此前的 Sidecar(螢幕鏡像)功能,其實只要蘋果願意,很多聯動特性是可以擴展到 Intel 版本的 Mac 之中。

至於 macOS Ventura,亦可以削減一些功能,獲得系統大版本的更迭。

在 iPad 上,只有 M 晶片才支持台前調度,何嘗不是自己創立的一種晶片壁壘

之所以直接從系統、軟體層面設立門檻,其實也算是一種去除成本的做法。

舊產品可以理解為碎片化的設備,蘋果每年都會更迭系統版本,為了適配一些舊設備額外的適配,終歸會增添開發成本。

另外,系統停止更迭後,售後也可無需備用相應的零件,減輕了售後的運營成本。

macOS Mojave

從 macOS 歷代更迭與支持版本來看,此前多是以 7~8 年為界(El Captain 甚至支持到 2007 年的 MBP),而 macOS Ventura 則把時間縮短到 5 年。

結合最近蘋果正在加大力度投入 M 晶片的研發來看,背後可能是促使老用戶快速更迭到 M 晶片,進入蘋果打造的生態壁壘。

在全面轉向 Arm 的第一階段,M1 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完美地在兩年之內,讓 Mac 從 Intel 平台轉向 Arm,並獲得了市場的正向反饋。

即使今年 PC 市場正不斷萎縮,但 Mac 由於 M 晶片的強勢,也開始逆勢上漲,根據 Gartner 的數據,Mac 全球出貨同比增長 9.3%。

而後續的增長趨勢,可能就需要將舊機型排除在新系統之外,以系統軟體停止更迭的手段,促使硬體一同淘汰。

如此的做法對於蘋果來說,可以降低系統適配難度,加快產品更迭,更快的獲得 Arm PC 市場份額和 PC 市場增長。只是,在軟體上設置門檻,對於老用戶和舊設備就過於無情了。

#歡迎關注愛范兒官方微信公眾號:愛范兒(微信號:ifanr),更多精彩內容第一時間為您奉上。

|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a28d358a33c772c4e58088e4667bb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