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又稱「鬼節」,5大習俗,3大禁忌你知道多少?弄懂,不吃虧

2023-11-11     簡食記

原標題:寒衣節又稱「鬼節」,5大習俗,3大禁忌你知道多少?弄懂,不吃虧

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這個節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並列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寒衣節的主要習俗包括祭祀祖先和亡靈,人們會燒紙錢、焚化冥衣,以此向祖先表示敬意和懷念。此外,人們還會製作寒衣並送給親友,寓意著關心和祝福。在食物方面,一些地方有吃餃子、蒸饅頭等的習俗。雖然寒衣節被稱為鬼節,但此「鬼」並非指邪惡的鬼魂,而是指去世的親人和先人。

寒衣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詩經·豳風·七月》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人們也開始為越冬添置禦寒的衣服,因此寒衣節也被稱為「授衣節」。寒衣節又稱「鬼節」,5大習俗,3大禁忌你知道多少?弄懂,不吃虧!

「5大習俗」

1:燒寒衣。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氣變冷,人們準備好棉衣過冬。同時,也會為地下的先人「送寒衣」。寒衣以自己親手疊的最好,燒化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焚燒的衣物、冥鈔等物一定要焚燒充分,都化成紙灰,相傳只有充分燃燒,這些紙鈔、衣物,才能在陰曹地府使用。不燒盡的話,亡人拿著也沒用。如果不能回家上墳,可在十字路口,衝著家鄉方向燒化紙錢。

2:吃麵條。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徵過冬的傳統活動。山區興吃蕎面、莜麵。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

3:紅豆飯。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

4:送暖。送暖也就是送炭,這一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時人們在寒衣節向先人敬獻酒食以表孝心。當時人們會在這一天煮食新糧以嘗新,或者用新收穫的穀物、果品等供奉祖先,或以此饋贈親朋好友。這一習俗逐漸演變為在寒衣節這一天向先人敬獻酒食以及取暖用品,以盡孝道、傳承家族之義。

5:祭祖掃墓。祭祖掃墓是寒衣節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人們會在這一天回到故鄉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意。掃墓時需要準備供品如五色紙、冥鈔、香箔等,以及鮮花、酒食等物品。祭祀儀式上需要向祖先敬酒、叩頭、焚燒紙錢等,以盡孝道和家族傳承之義。

「3大禁忌」

1:忌墳塋敞開,寒衣節是祭祖的日子,在祭祀之前,需要將墳塋周圍的雜草清除,並修補墓前的損壞之處,確保墳塋完好無損。如果墳塋敞開,會被認為是對先人的不敬,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2:忌起誓,寒衣節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向先人祈求保佑,但是不能在祭祀活動中起誓,因為這樣會被認為是對先人的不敬,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

3:忌穿得太隨意,寒衣節是一個莊重的節日,人們需要穿著得體、整潔,不能穿得太隨意。如果穿著不整潔或者過於暴露的衣服去參加祭祀活動,會被認為是對先人的不敬,也會讓自己顯得不夠尊重。

我們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面臨著種種挑戰和困難。但是,只要我們堅守內心的信念和夢想,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實現自己的價值。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經過風雨的洗禮,才能看到彩虹的美麗。讓我們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為自己的人生書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加油,陌生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a21817cae2914d22e98aa14118f5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