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當騎將的十位梁山好漢:沒有金槍手徐寧,為什麼卻有花和尚魯智深?

2023-10-1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最適合當騎將的十位梁山好漢:沒有金槍手徐寧,為什麼卻有花和尚魯智深?

梁山軍人數最多的時候,有十萬之眾。浪子燕青代表宋江向太尉宿元景乞求招安的時候說得很明白:「宋江等滿眼只望太尉來招安,若得恩相早晚於天子前題奏此事,則梁山泊十萬人之眾,皆感大恩!」

我們是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梁山有十萬之眾不是吹牛:十多個有幾百到三千嘍囉的山頭(少華山和芒碭山戰鬥部隊超過三千,算上非戰鬥應該有五千)入伙,還俘虜整編了不少征討官軍,繳獲了大量裝備。

十萬梁山軍除了宋江的中軍大寨,還有六關八寨(四旱寨、四水寨),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安頓的。

統領十萬梁山軍的一百零八個頭領,除了後勤及偵察、監察部門,又設了馬軍五虎將、八驃騎、十六小彪將,步軍十頭領、十七將校,再加上水軍八頭領,這六十四人指揮的,應該算梁山一線部隊。

宋江和吳用紙上談兵也未必能說明白,所以在人事安排上難免亂點鴛鴦譜,很多上梁山前兩戰馬都沒見過的土豪劣紳居然成了騎兵將校,比如揭陽鎮三霸中的沒遮攔穆弘、流落江湖東遊西盪的錦豹子楊林。

騎過馬的摩雲金翅歐鵬、火眼狻猊鄧飛、錦毛虎燕順、鐵笛仙馬麟、跳澗虎陳達、白花蛇楊春、小霸王周通等人,頂多能算馬賊,而不能當騎將——嘯聚山林與正規作戰有天壤之別。

宋朝缺馬,民間馬匹管控極嚴,連地方廂軍都極少有騎兵部隊,非正規部隊出來的將軍,騎戰馬的機會都極少,就更別說民間人士了——盧俊義上梁山前,就沒騎過馬,他被吳用忽悠到梁山腳下、生擒後被放回,都是靠兩條腿走的。

盧俊義有了戰馬長槍後戰鬥力暴增,但是指揮能力不是短時間可以提高的,所以儘管有神機軍師朱武當參謀長,他帶兵作戰也是敗多勝少:打沒羽箭張清的東昌府,盧俊義「連輸兩陣」;玉田縣之戰,盧俊義單挑打贏耶律四小將,全軍卻被遼兵衝散,過了好久才重新聚攏;盧俊義帶兵攻打昱嶺關,史進、石秀、陳達、楊春、李忠、薛永六頭領全被亂箭射殺,「三千步卒,只剩得百餘個小軍逃得回來,盧俊義聽了大驚,如痴似醉,呆了半晌。」

正所謂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當鋪大老闆盧俊義單打獨鬥可以,指揮作戰不行,宋江要是沒有吳用在旁邊瞎參謀,更是只會抓耳撓腮。

盧俊義和宋江的指揮能力是不是還不如高俅童貫?咱們今天的話題,就是拋開宋江和盧俊義,來看看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哪十位指揮騎兵作戰的能力最強、經驗最豐富。

實事求是地說,梁山馬軍五虎將,還是比較適合當騎將的,大刀關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都曾是帶兵之將,尤其是雙鞭呼延灼,他的三千鐵甲連環馬,其實就是西夏「鐵鷂子」、金國「鐵浮圖」一類的重裝甲騎兵。

豹子頭林沖雖然帶兵經驗較少,但是他在禁軍京營(禁軍除了駐紮在京城,軍事重鎮和邊境也有)耳濡目染,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教槍棒的不能不了解騎兵的作戰方式方法。

林沖比絕大多數好漢都適合指揮騎兵,生擒玉麒麟盧俊義和沒羽箭張清,林沖都顯示了高超的騎兵指揮才能,尤其是生擒張清,林沖的鐵甲騎兵更是顯示了雷霆萬鈞之勢:「林沖引鐵騎軍兵,將張清連人和馬都趕下水去了。」

在具裝重甲騎兵面前,張清的石頭只能撓痒痒,能克重甲騎兵的鉤鐮槍手徐寧,卻不是騎兵指揮官——即使是在禁軍金槍班,他和手下也不騎馬。

殿前指揮使司(也就是殿前司,與侍衛親軍步軍、侍衛親軍馬軍並稱「三衙門」)確有金槍班左右各一,但卻屬於步兵序列,從宋哲宗趙煦元祐二年開始,「在京馬軍全廢槍手」,馬軍中的槍手全改成了弓箭手,只有步軍保留了金槍班和銀槍班,主要是充當儀仗隊。

宋軍以步兵為主,鉤鐮槍和麻扎刀是破騎兵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所以徐寧只適合指揮步兵,帶騎兵作戰,他的鉤鐮槍基本就沒用了——那是一命換一命的兵器。

宋朝的馬軍裝備,一般以長短刀和鞭、鐧、「骨朵(長柄或短柄小錘,帶刺和不帶刺的分別稱蒺藜骨朵、蒜頭骨朵,馬軍中有骨朵直)」、鐵鏈夾棒為主,也有部分棒類兵器,比如跟魯智深禪杖類似的「訶藜棒」,也是宋軍騎兵制式兵器:「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輪、曰杵、曰杆。有以鐵裹其上者,人謂訶藜棒。棒首施銳刃,下作倒雙鉤,謂之鉤棒。無刃而鉤者,亦曰鐵撾。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為杵;長細而堅重者,為杆。」

武松和燕青用的杆棒,就是最後一種杆棒,秦明用的狼牙棒,也不是金兵專用,宋軍中也有裝備。

魯智深之所以選擇禪杖做兵器,說明他在種家軍中用的可能就是堅木包鐵的訶藜棒,同時也說明魯智深是有指揮騎兵能力的。

在桃花山下,魯智深騎著一匹大白馬長途奔襲而來,尚且能跟剛熱身的呼延灼打成平手,說明他在種家軍修煉成的騎兵戰技並沒有荒廢。

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真正有過「國戰」經驗的,只有魯智深一人,病尉遲孫立也沒少跟山賊作戰。秦明和黃信雖然也是騎將,但是他們連轄區內的三山都掃不平,可能指揮才能還真不如孫立:「射得硬弓,騎得劣馬,使一管長槍,腕上懸一條虎眼竹節鋼鞭,海邊人見了,望風而降。今登州只有他一個了得,幾番草寇臨城,都是他殺散了,到處聞名。」

孫立很憋屈,這位登州派老大,武功與呼延灼不相上下,卻只當了個「馬軍小彪將」,在梁山騎兵中的地位還不如美髯公朱仝、九紋龍史進、沒遮攔穆弘。

這樣盤點下來,除了馬軍五虎將,還有花和尚魯智深、病尉遲孫立也適合指揮騎兵,要是評選梁山十位稱職騎將,剩下的名額就只有三個了,有資格競爭這三個名額的,至少還有小李廣花榮、青面獸楊志、急先鋒索超、沒羽箭張清、鎮三山黃信、丑郡馬宣贊、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十一人。這十一位好漢,哪三位最適合指揮騎兵,讀者諸君肯定會有不同意見。

在筆者看來,小李廣花榮是有馬軍五虎實力的,他帶的兵雖然極少,而且也不是正規軍(寨兵屬於民兵性質),但他畢竟是「將門之後」,對騎兵戰術和訓練,是有一定了解的。

除了小李廣花榮,丑郡馬宣贊也很厲害,刀法精湛箭術高超,連珠箭贏過番將,花榮唯一的一次失手,也是三箭奈何宣贊不得。

可能有人說聖水將單廷圭、神火將魏定國的特色騎兵也很厲害,但是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他們賴以成名的部隊都是步兵:「宣贊正趕之間,只見四五百步軍,都是紅旗紅甲,一字兒圍裹將來,撓鉤齊下,套索飛來,和人連馬活捉去了。再說郝思文追趕單廷圭到右邊,只見五百來步軍,儘是黑旗黑甲,一字兒裹轉來,腦後眾軍齊上,把郝思文生擒活捉去了。」

據關勝泄密,單廷圭善能用水浸兵之法,人皆稱為聖水將軍;魏定國熟精火攻兵法,上陣專能用火器取人,因此呼為神火將軍。這兩人指揮的是步兵,他們位列「馬軍小彪將」,也不知道原有的直屬步兵調撥給誰了。

馬軍五虎將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再加上魯智深、孫立、花榮、宣贊,我們已經選出了九位適合當騎將的梁山好漢,剩下的一個名額,讀者諸君認為是應該給沒羽箭張清,還是給急先鋒索超、鎮三山黃信?亦或是給井木犴郝思文、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在您看來,最適合當騎將的梁山好漢,是哪十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a1d07b1c305fa4718687bd89b45fe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