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2019 | 杜學明主任:新抗原腫瘤疫苗在EGFR-TKI耐藥中的新探索

2019-09-30     醫脈通腫瘤科

2019年9月27日-10月1日,一年一度的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 2019)年會正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盛大召開。其中來自中國天津市北辰醫院的2項新抗原免疫治療研究在大會進行poster discussion展示,引發了參會專家的熱烈討論。該研究為個體化新抗原腫瘤疫苗(PPV)對多線治療失敗後的III/IV期NSCLC患者的 I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

PPV對晚期EGFR突變的NSCLC患者安全、可行和具有潛在的臨床獲益性
此外,本研究指出
PPV聯合EGFR-TKI可能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針對EGFR-TKI治療失敗的NSCLC患者的治療方案。

會議期間,我們採訪到了該臨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杜學明主任,為我們深入解讀該研究,暢談未來新抗原腫瘤疫苗的發展趨勢。杜學明主任現任天津市北辰醫院腫瘤科主任,從事腫瘤微創介入研究20餘年,主要研究領域為腫瘤的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治療,手術量超2萬台,從事個體化免疫治療研究10餘年,其中70%收治患者為肺癌。發表腫瘤微創介入、基因檢測、新抗原相關研究論文多篇。此次ESMO會議公布的臨床研究為新抗原和靶向治療在肺癌領域的國際上首篇報道。

杜學明主任在ESMO現場

新抗原疫苗首次聯合EGFR-TKI治療,臨床效果明顯,轉化意義重大

杜學明主任作為臨床醫生,接觸了大量的腫瘤患者,真切感觸到手術、放化療等傳統療法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和痛苦。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杜學明主任一直在尋找治療腫瘤的創新手段,緩解患者的病痛。

「靶向治療療效雖不錯,但容易出現耐藥。後來我接觸到免疫治療,認為利用機體的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將會是非常有潛力的治療途徑。」杜學明主任說,2014年的一次學術交流機會,他結識了MD Anderson從事個性化腫瘤疫苗研究的李鳳娥博士和Gregory A. Lizee教授,並自此與他們組建了科研團隊,探索個性化腫瘤疫苗的臨床研究。

實際上,早在該項成果在ESMO 2019年會上發布之前,杜學明主任便已和研究團隊在2016年合作發表了新抗原腫瘤疫苗治療肺癌的case report 研究,這是全球第一例報道新抗原疫苗在肺癌中的應用,取得了非常可喜的療效這也堅定了該團隊繼續從事新抗原免疫治療研究的信心。

肺癌是我國患病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靶向藥物的出現,明顯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後,然而EGFR-TKI極易產生獲得性耐藥且耐藥患者尚未有其他更有效的治療方式。杜學明主任介紹說,本研究評估了個體化新抗原肽疫苗(PPV)在常規治療失敗後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共有24例NSCLC患者接受PPV治療,其中EGFR突變患者,也可聯合EGFR-TKI治療。結果表明,PPV治療安全性良好,除3位患者出現短暫皮疹、疲乏或發燒外,未發現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

此次新抗原疫苗聯合EGFR-TKI治療的嘗試,讓人們看到免疫治療更多的可能性。杜學明團隊的臨床結果同時顯示,9例患者EGFR-TKI耐藥後在PPV治療同時繼續聯合EGFR-TKI,其生存期較7例PPV治療前已停用EGFR-TKI的患者明顯延長(中位OS: 13.8 vs. 7.6個月,P=0.038),這表明PPV聯合EGFR-TKI可能是一種比較可行的NSCLC治療方案。

此外,在進行免疫監測時,研究團隊發現2個高共有性的EGFR突變在多名應答患者PBMC中均可引起強烈免疫反應。由於目前新抗原腫瘤疫苗主要還是針對不同患者進行的個體化設計,極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杜學明團隊認為,此研究發現初步證明了存在共有性新抗原表位,具有重大的轉化意義。

持續深耕新抗原免疫治療研究,探索未來更多有效應用場景

關於未來腫瘤免疫治療發展,尤其是新抗原免疫治療的行業趨勢,杜學明主任認為,未來腫瘤治療的手段肯定不會是一種,而是多種治療的聯合,腫瘤往往存在個體差異,所以聯合的方式也會呈現多樣化,在新抗原腫瘤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我們檢出了抗原肽的免疫反應,也觀察到患者的臨床獲益,所以新抗原疫苗治療腫瘤是完全可行的。

杜學明主任個人非常看好新抗原腫瘤疫苗的臨床應用前景,此前的《Nature》文章上也有關於該療法臨床獲益的報道。同時,杜學明主任認為由於腫瘤疫苗本身發揮免疫激活作用較弱,新抗原腫瘤疫苗需要在特定的「場景」下使用才可以有助於腫瘤疫苗發揮作用。

「比如我們研究中提到的聯合EGFR-TKI,通過靶藥調節腫瘤微環境來促進疫苗的免疫效果。目前來看,我們對於新抗原腫瘤疫苗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這個領域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團隊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最終的目的就是讓患者有更多的更好的治療選擇。「杜學明主任說。

從行業發展現狀上來說,新抗原治療目前還是個體化的,不同患者間共有的新抗原非常少,而個體化疫苗的生產成本和周期都限制了其臨床應用。但杜學明團隊同樣也在研究中發現了2條高共有性的抗原表位,未來很可能成為一部分人群通用的新抗原靶點,後續,該團隊將會通過更大量的患者人群進一步確認其適用性

「另外,針對新抗原靶點通過疫苗作用後找到新抗原特異性的T細胞,篩選TCR序列,構建TCR-T,對患者進行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也是很有前景的腫瘤免疫治療手段之一。」杜學明主任在採訪中表示。

當前來看,新抗原腫瘤疫苗雖然很熱,但整體上仍處在很新的領域,這種發展狀態也給了杜學明主任及其團隊持續深耕的動力。「新抗原腫瘤疫苗本身是不受癌種限制的,不同癌種也會有不同的使用特點,這是我們後期的研究方向之一。」杜學明主任最後透露說,前些年我們主要是圍繞非小細胞肺癌開展研究,目前已經針對其他實體瘤癌種開展了臨床招募,爭取可以發現更多的有效抗原表位和新抗原疫苗應用的有效「場景」。

零距離獲取ESMO會議精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QiFf20BMH2_cNUggs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