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個腳,命沒了!這個習慣很危險,很多人卻天天在做……

2023-11-04     科普中國

原標題:崴個腳,命沒了!這個習慣很危險,很多人卻天天在做……

知乎上有人講述了這樣一個病例:

「同事因為崴腳走不了路,老是靜臥,腿上循環不好,形成了一個血栓,血栓脫落下來隨著血液到處跑,血栓流到肺里的時候堵住了,人去世了。」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一個普通的崴腳,怎麼就要了命?看似不可思議的結果背後,是一個被很多人經常忽視的問題——血栓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的血液並不只是奔流在血管中的普通液體,它除了運輸營養物質、代謝廢物、免疫因子等物流作用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修補功能。當血管發生損傷時,血液中的凝血成分會被激活,在損傷處凝聚成血塊阻止出血。正因如此,正常人每次小血管破裂出血都能及時止住,無論是體表的還是體內的。

但麻煩的是,血塊並不總在需要它的時候形成。

如果有各種疾病導致血管內壁粗糙、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速度減慢或形成漩渦,就會有預期之外的血塊形成,也就是血栓。

當然,血液中其實也有一套抗凝血系統能溶解血栓,讓血液恢復通常運行。正常情況下這兩套系統其實是能完美合作的,但如果血栓過多、過大,也會有抗凝血系統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圖片來源:pexels

肺栓塞,最兇險的栓塞

我們身體的所有組織器官都靠血液滋養。心臟將血泵出,通過動脈網流向全身組織器官,再通過靜脈網回收至心臟。如果某個動脈被栓子堵住,下游的組織都會因為缺血而面臨壞死的風險,如果靜脈被栓子堵住,上游的組織也會因為淤血而腫脹。

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聽說的腦梗、心梗就都是血管被阻塞的後果。但其實不只心和腦,肝、肺、脾、腎、腸道等各種器官和四肢都有可能出現梗死的病情。而阻塞血管的也不總是血栓,空氣、羊水、脂肪滴、腫瘤細胞團、細菌或真菌菌團、寄生蟲和蟲卵、膽固醇結晶乃至偶然進入血液循環的異物,都有可能成為阻塞血管的栓子。

所有的栓塞里,最兇險的是肺栓塞,也就是文章開頭截圖中的死亡病例。而截圖中所說的「腿上循環不好」,「形成一個血栓到處跑」,「流到肺里的時候堵住了」,已經用很簡潔的語言概括了肺栓塞最常見的形成機制。

全身的血液都要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肺血管被栓塞住會直接導致呼吸困難、低氧血症,肺組織缺血會出現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狀,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也會增加心臟負荷,導致心臟衰竭。很多急性肺栓塞病例會因為來不及及時救治而迅速死亡。

單就納入統計的肺栓塞死亡案例,美國每年約10萬例[1],歐洲每年約30萬例[2]。如果再加上未納入統計的猝死病例,死亡人數可能還要更多。所以,雖然不算出名,肺栓塞卻著實是個可怕的殺手,血栓也是值得認真預防的東西。

圖片來源:pixabay

怎麼預防血栓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增加血栓風險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遺傳風險外,惡性腫瘤、感染、心血管疾病、肝腎疾病、胃腸疾病、血液疾病、手術創傷等疾病因素,口服避孕藥、糖皮質激素、抗抑鬱藥、抗腫瘤藥等藥物因素,妊娠、肥胖、年齡等身體狀況,吸煙、久坐、臥床等日常行為,以及空氣污染、季節變化等環境因素,都和血栓形成的風險有關。

很多醫院都有專門的血栓風險評估系統,以行為指導、物理干預、藥物預防等一系列措施降低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熟知並運用這麼多醫學內容並不實際。

從血栓的形成機制上來看,前文所說的血管內壁粗糙、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速度減慢或形成漩渦是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無論有什麼風險,都需要滿足這三大要素之一。比如文章開頭的案例,崴腳(創傷)增加了他血栓的風險,但靜臥不動、局部血液流速慢才是血栓形成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在醫院裡,醫護人員會不厭其煩地督促術後恢復的病人多下床活動,他們所擔心的,就是血栓問題。

所以,雖然無法規避所有血栓風險,但我們日常生活仍然能採取很多措施預防血栓。比如:

1.健康飲食、合理運動,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維護血管和血液的健康。這是看起來最平平無奇但是最有用的辦法;

2.維持合適的體重,避免肥胖

3.避免久坐,儘量每坐一小時就起來活動十五分鐘左右,長途旅行時也要注意儘量起來走動或者活動腿部肌肉;

4.手術後或者生病臥床時,遵醫囑認真翻身或下床活動

5.正在口服抗凝血藥物的人如無醫囑或特殊情況,最好不要擅自停藥。

……

如果你現在正好坐著,想想坐了多久了?是不是該起來動動了?

參考文獻

[1] The Surgeon General's call to action to prevent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8.

[2] Arya R. Venous thromboembolim prevention.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 2009.

策劃製作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生

審核 | 唐芹 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部主任 研究員

策劃 | 徐來

責編|楊雅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49b5f48fb26535fffbbd578c42027d79.html